首页期刊导航|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曹玉英

双月刊

1001-1803

gybjb@163.com

0351-4062697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Journal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包括洗涤剂、皮肤清洁剂、头发清洗及肥香皂等)及其专用助剂;个人护理用品(包括各类化妆品、护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等)及其专用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及技术革新成果、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等。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收录文摘内容的期刊来源之一,2002年进入“CA”千刊表。同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 2004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土木工程文摘》(CSA:CE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腐蚀文摘》(CSA:Poll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工程材料文摘》(CSA:EM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金属索引》(CSA:MD)、《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机械与运输工程文摘》(CSA:MTEA)收录。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曾多次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奖,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编委会由业内权威专家68人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妆品乳液及乳化新技术(Ⅲ)——多重乳液的稳定性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杨佳慧梁蓉杨成
    477-484,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重乳液由于其"三相两膜"的独特结构,在包埋、缓释以及保护活性物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化妆品体系之一.然而,多重乳液由于表面过量自由能在热力学上很不稳定,限制了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综述了近些年多重乳液的研究进展,首先围绕多重乳液在化妆品应用中的主要挑战——稳定性问题,阐述了多重乳液的失稳机制、多重乳液的稳定性表征及提高多重乳液稳定性的方法,然后概述了近些年来多重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最后对多重乳液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展望.文章为多重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借鉴.

    多重乳液稳定性化妆品

    化妆品功效评价(ⅩⅢ)——消费者使用测试

    刘唯一周琳赵华
    485-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妆品功效宣称应当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化妆品功效评价试验是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包括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实验室试验和消费者使用测试.消费者使用测试具有简易灵活、直接受众面广、采集信息量大的特点,相比于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和实验室试验成本更低,还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科学实用的消费者信息.介绍了《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对于消费者使用测试方法的项目要求和技术导则,包括提出问题、明确所需信息、设计信息收集方法、组织和实施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数据资料、报告和解释调研结果等测试步骤,以及样品、受试者、测试环境相关要求,重点就消费者人数的确定、测试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方法和报告撰写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消费者使用测试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为化妆品功效宣称提供科学支持.

    化妆品功效评价消费者使用测试市场调研数据分析

    不同比例荆芥-连翘药对挥发油成分及抗痤疮致病菌研究

    邱思娃陈素雯孔淑霞蔡延渠...
    49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C-MS测定不同质量比(1:1、1:2.5、2.5:1)荆芥-连翘药对及其单味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合抗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以探究荆芥-连翘药对抗痤疮致病菌的配伍意义.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主要含有胡薄荷酮(41.52%)和异薄荷酮(41.62%),连翘挥发油主要含有β-蒎烯(38.93%)、蒎烯(19.46%)和桧烯(15.06%);荆芥-连翘1:1配伍挥发油成分变化较少,1:2.5和2.5:1配伍挥发油成分变化较大,荆芥挥发油成分容易受连翘的影响.荆芥-连翘1:1配伍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对表皮葡萄球菌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1:2.5和2.5:1配伍挥发油则表现出弱抑菌性,可能与配伍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关.

    药对荆芥连翘挥发油痤疮化妆品

    N-月桂酰基甲基丙氨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李颖许虎君
    496-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甲基丙氨酸和月桂酰氯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种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N-月桂酰基甲基丙氨酸钠(SLMA),通过FT-IR、MS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SLMA的Krafft点、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乳化、润湿、泡沫、去污性能,以及SLMA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微极性及临界胶束聚集数.结果表明:SLMA的Krafft点低于0℃;25,35,45和55℃下SLMA的cmc分别为8.23×10-3,8.27×10-3,8.29×10-3和8.34×10-3 mol/L,γcmc分别为33.00,32.90,32.80和32.10 mN/m;SLMA的乳化和润湿性能优于N-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起泡性、稳泡性及去污值与LS相当;在25,35,45和55℃下SLMA的临界胶束聚集数分别为11,35,60和79.

    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甲基丙氨酸月桂酰氯表面活性

    新型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复配体系的抑菌效果研究

    张璐姜亚洁李俊王志飞...
    50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新型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DDAF)、易生物降解双子季铵盐1,4-二(月桂酰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丁烯(GC-B)以及市面上常用的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2280)进行复配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均匀实验的设计及优化得到较佳的配方比例.结果表明:SPSS对数据的回归方程分析,回归方程拟合效果佳,得到了复配消毒杀菌剂的较佳比例为:3%DDAF、6%GC-B、0.5%1227、0.5%2280.将此配方产品与两种市售产品进行对比,此配方产品在成本上与市售产品相差不大,其抑菌性能要优于市售产品,且选用的DDAF与GC-B为新型绿色环保季铵盐,细菌无耐药性,有进一步推广利用的价值.

    有机反离子季铵盐双子季铵盐复配抑菌性能

    火山矿泥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pH稳定性

    方振兴王希英吴婧曾颖...
    506-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五大连池火山矿泥颗粒为乳化剂,以橄榄油为油相,去离子水为水相,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火山矿泥Pickering乳液,对制备后乳液的粒度、微观形貌、Zeta电位进行分析,并对其pH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按质量分数橄榄油20%,矿泥乳化颗粒3%,去离子水77%的配方,在40℃,80 MPa下进行高压均质可制备稳定Pickering乳液.乳液平均粒度为(10.516±0.141)μm,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完整、均匀的球形乳液颗粒,Zeta电位平均值为-55.01 mV.乳液在pH 4~12区间无乳析现象,在pH 1~14区间无破乳现象.火山矿泥乳化颗粒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在不添加其他乳化剂的条件下,可以与橄榄油形成稳定的水包油Pickering乳液,并且乳液具有优异的pH稳定性.

    五大连池火山矿泥Pickering乳液制备工艺pH稳定性

    ATP生物荧光增幅法在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李婷沈颖蔡俊松刘艺茹...
    513-52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了不同功能宣称、作用部位、产品剂型、使用人群的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共计17个品牌34种市售产品,开展了ATP生物荧光增幅法的方法适用性研究.通过样品影响测试选择本底荧光信号值符合方法要求的产品进行接菌试验,将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按照目标浓度10~100 CFU/g接种于供试化妆品中,根据接菌试验结果评价ATP生物荧光增幅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1种化妆品本底荧光信号值在45~526 RLU之间,均小于3倍空白培养基信号值,符合检测方法要求;3种产品部分批次的荧光信号值高于3倍空白培养基信号值,未通过样品影响测试.27种供试产品接菌试验全部阳性检出,可使用ATP生物荧光增幅法进行微生物检测;4种供试产品均存在部分菌株未能检出的现象,需采用稀释法、中和法或膜过滤等方法开展进一步研究.综上,ATP生物荧光增幅法用于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有效可行,可推广应用于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样品的快速筛查.

    ATP生物荧光增幅法化妆品微生物适用性

    祛痘中草药的筛选及其在治疗痤疮中的应用

    赵大敏王学东翟春涛
    52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抑菌和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效果为祛痘指标评价,从天然中草药中筛选出黄芩、丹参和连翘,并以这3种药材的醇提取物为功效成分制备成祛痘啫喱,检验临床应用效果.得出以此3种药材组成的复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3.13和3.13 mg/mL;在5 mg/mL下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率为46.5%;并且祛痘啫喱能有效地减少痤疮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综合抑菌和抑制酶活性两方面作用,中草药黄芩、丹参和连翘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抑菌5α-还原酶临床中草药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面膜粉中常用的药妆同源植物源性成分

    王洪越王迎春江丽杨艳歌...
    528-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市面上常用于面膜粉的22种药妆同源植物原料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常用的5组基因的物种鉴别效果,筛选出适用于面膜粉中药妆同源植物源性成分鉴别的DNA条形码.结果表明:ITS 2/3和matK基因联合能够准确的鉴定药妆同源植物源性成分.同时采用该方法,结合本实验室建立的混合样品克隆测序流程,对14份市售样品(包括11份单一样品,3份混合产品)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面膜粉中的药妆同源植物成分存在35.71%的掺假率.本研究建立的基于ITS 2/3和matK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准确的鉴定面膜粉中的药妆同源植物源性成分,为该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面膜粉药妆同源植物DNA条形码质量安全

    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协同抗炎作用的研究

    周湖武霍永丽方丽马诗经...
    535-538,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证实了依克多因、羟基积雪草甙及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配比在设定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即在细胞水平具有抗炎活性.同时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在设定的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下对NO的抑制率大多高于单一组分,并且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在设定的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下的SI值<1,以上说明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在抗炎功效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关于其协同增效机理,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确定.

    依克多因羟基积雪草甙抗炎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