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动态腐蚀的输流管道时变共振可靠性及灵敏度分析

    郭庆翟红波刘永寿
    166-17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输流管道受到环境动态腐蚀,壁厚变化引发输流管道固有频率变化,从而可能导致共振.因此,考虑时间变化以及输流管道结构参数、流体参数和外部激励频率的不确定性,采用Galerkin法求解输流管道固有频率,建立时变防共振功能函数,引入基于自适应Kriging模型的时变可靠性算法对时变失效概率进行高效求解,并与MCS法和SL-ALK法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采用变量灵敏度指标评估各随机变量对时变失效概率的影响,分析了流体密度和流速对于时变共振失效概率的影响规律.

    输流管道动态腐蚀共振可靠性灵敏度分析Kriging模型

    内埋武器机弹分离动态风洞投放试验研究

    姜金俊陈连忠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动力学相似的动态风洞投放试验研究了尖拱圆柱体从空腔中分离的气动及运动特性,并创新性地采用快响应压敏漆技术对动态运动模型表面上的压力分布测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试验中探究了不同空腔模型攻角(α= 0°,-1.5°,-3°)及弹体在空腔内的不同位置(L0 =25 mm,39 mm)对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弹体在空腔内的位置对机弹分离运动特性的影响最大,当L0 =25mm时,弹体模型头部区域压力明显高于后部区域压力,产生抬头俯仰力矩,导致弹体模型俯仰角逐渐增大,最终碰撞空腔模型,降低载机攻角并未改变弹体模型碰撞空腔模型的效果.当L0 =39mm时,弹体模型在给定的攻角下均能安全地从空腔中分离.

    内埋武器机弹分离气动干扰风洞投放试验非定常效应

    有压差下全接触刷式密封迟滞特性数值研究

    刘美红汤俊锋康宇驰许嘉辉...
    180-18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刷式密封迟滞特性引起的泄漏问题、摩擦磨损问题及流动换热问题较为突出.刷式密封迟滞特性数值模型呈现接触对多、刷丝大变形的特点,存在非线性程度较高、收敛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刷式密封迟滞特性求解模型,考虑刷丝之间接触、刷丝与背板接触、刷丝与转子之间接触,引入阻尼提高模型收敛性.在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理论计算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刷丝自由端长度、刷丝直径、刷丝倾斜角度以及上下游压差对迟滞特性和接触力最大值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下游压差、直径的增大,刷式密封迟滞特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刷丝倾角的增加导致迟滞特性呈现递减的趋势,刷丝自由端长度的改变对迟滞特性的影响较小;刷丝直径是影响刷丝与转子之间接触力最大值的主要因素,刷丝倾斜角度对接触力最大值有一定程度影响.上述研究为分析刷式密封迟滞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降低迟滞特性提供了参考.

    刷式密封迟滞特性几何参数迟滞能接触力

    控制软抓取器的电流变阀门的设计与性能探究

    甘文萱
    188-19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流变流体驱动的软体机器人目前存在的如软体易损坏、复杂的腔体更换成本高、电流变液难以制得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由电流变阀门控制的软抓取器.该软抓取器使用了模块化的思想,将控制系统集中在了电流变流体控制阀中,而软体手指则是标准件,具有便于装配更换、控制系统简单的优点.电流变效应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流体会由自由流动状态瞬间变刚度,呈现出凝固状态,当外加电场消失,又能迅速复原.为利用电流变效应去设计控制阀门系统,进行了电流变流体变刚度性能试验,通过试验讨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电流变流体变刚度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两电极板之间的距离、电极的长度、电极的宽度、硅油的黏度对电流变流体变刚度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筛选出电流变流体工作的最优环境条件.此外,由电流变阀门控制的软抓取器可以通过控制流体的流动方向来控制机械手的抓取模式.软抓取器样机试验验证了其对不同形状物品的抓取能力.

    软执行器电流变效应电流变液变刚度电流变控制阀

    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发射塔摆杆机构故障诊断研究

    曹进华洪瑛杰周杰
    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因历史故障数据不足,缺少规范的故障数据收集机制和成熟的质量监测管理技术手段,大型复杂机电液系统性能状态难以准确评估的问题,以发射塔电缆摆杆作为典型机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数字孪生系统"五维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摆杆系统数字孪生架构体系;运用UG软件,通过几何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建立了虚拟仿真模型,设计了基于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的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通过仿真信号与实测信号的对比,表明其对于物理实体的模拟仿真精度可达96%.最后,通过典型喘行故障试验,修改虚拟模型有关参数进行仿真,验证基于数字孪生体对摆杆机构故障诊断的有效性,以及利用其论证维修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数字孪生摆杆机构故障诊断机电液系统状态检测

    铝中间层对TA2/5083爆炸焊接影响的数值模拟

    缪广红孙志皓胡昱马秋月...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添加中间层对TA2/5083 爆炸焊接的影响,分别选取0.3 mm和0.5mm厚度的 1060 铝中间层,利用ANSYS/LS-DYNA软件结合ALE算法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模拟出添加0.3mm和0.5mm厚度1060 铝中间层的焊接过程,与直接爆炸焊接TA2 和5083 复合板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选择适当厚度的1060 铝中间层,能有效减少基板所受碰撞压力,让爆炸焊接过程更加平稳;结合建立的爆炸复合窗口,添加中间层能大大扩展可焊接窗口,减小碰撞速度,模拟结果更加接近理论碰撞速度,使复板以更佳的飞行速度与基板结合;0.3 mm厚度中间层复合板的焊接质量高于0.5mm厚度中间层高于无中间层的,模拟与实验吻合较好,添加合适厚度的中间层1060 能大程度提高TA2/5083 复合质量.

    ALETA2/1060/5083TA2/5083ANSYS/LS-DYNA流固耦合爆炸焊接

    集成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fsFBG响应特性研究

    常新龙孙超凡齐重阳张有宏...
    208-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需求,研究了飞秒激光逐点直写光纤光栅传感器(fsFBG)和碳纤维复合材料集成时的传感特性.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表面及层间布置fsFBG,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静态载荷和低速冲击载荷加载实验,系统分析了表面和不同层间fsFBG对载荷响应的敏感性和差异性,得到了fsFBG中心波长偏移量与加载距离和加载角度的对应关系.实验表明,表面粘贴的fsFBG对动静载荷的敏感度更高,在动静态载荷作用下,fsFBG中心波长偏移量随加载载荷的增大呈线性递增,而随加载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fsFBG具有较好的载荷-方向敏感特性,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随加载夹角增大逐渐提高.

    fsFBG动静态载荷响应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埋入粘贴

    FOX-7/HMX混合体系热性能研究

    谢虓于谦祝青黄辉...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FOX-7及其与HMX混合体系的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常数分析仪等手段,对HMX与FOX-7 等质量比共混物、以及具有不同HMX与FOX-7 比例的炸药配方的热分解行为、导热性质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OX-7/HMX混合体系中,HMX 与 FOX-7 的分解放热以及晶型转变吸热过程可相互影响:HMX 在247.3℃处已有部分分解,282.5℃出现的放热峰对应于HMX的分解放热峰和FOX-7 的第2 步分解峰的叠加;而FOX-7 的β到γ晶型转变以及HMX的β到δ晶型转变吸热峰相较于单质颗粒,分别延迟了8.5℃、9.5℃.配方中HMX与FOX-7 的相对含量决定了两者的分解峰温,这可能与两者热效应的相互影响及粘结剂对炸药颗粒包覆完整度有关:随着配方中HMX含量由25%增加至60%,其熔融吸热峰由276.6℃提前至252.5℃;随着配方中FOX-7 含量由25%增加至60%,其第1 步分解峰和HMX的熔融分解过程相互影响,导致只出现一个分解放热峰,FOX-7 第1步分解反应放热将导致其更早发生熔融分解.FOX-7 颗粒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容都高于HMX.在总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FOX-7 含量的提高、HMX含量的降低,混合炸药配方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容都随之提高.

    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奥克托今(HMX)热分解晶型转变热导率

    粘结剂复合方式对硼粉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胡秀丽何宏军王路瑶杨春海...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与微米硼粉的不同复合方式对硼粉热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复合方式(简单机械复合、浇膜复合、团聚造粒改性)对1μm硼粉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3 种改性后硼粉的燃烧模型,研究了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含量对其热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造粒改性对其氧化性能改善最佳;简单机械复合、浇膜复合和团聚造粒改性分别使硼粉氧化温度提前了0.1、29.4、112.3℃;简单机械复合与团聚造粒改性使硼粉最终氧化率分别提高了3.4%和13.8%,而浇膜复合无较大改善作用;随着硝化纤维素含量的增加,硼粉的氧化性能增强.

    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硼粉复合方式热氧化性能

    PNIMMO与典型固体推进剂组分表界面作用研究

    郑瑞雪刘红妮周文静鄂秀天凤...
    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PNIMMO)在推进剂配方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了PNIMMO与4 种典型固体推进剂组分(RDX、HMX、AP及Al)之间的表界面作用.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各组分与不同溶剂的接触角,进而得到了各组分的表面张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PNIMMO与典型固体推进剂组分的界面张力和黏附功,并推测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NIMMO的表面张力较小,易于在推进剂组分表面铺展.PNIMMO与推进剂组分间的界面张力大小顺序为:γSL(PNIMMO-AP)>γSL(PNIMMO-Al)>γSL(PNIMMO-RDX)>γSL(PNIMMO-HMX).PNIM-MO与推进剂组分间的黏附功大小顺序为:Wa(PNIMMO-AP)>Wa(PNIMMO-RDX)>Wa(PNIMMO-HMX)>Wa(PN-IMMO-Al).PNIMMO与HMX粘结作用最强,与Al粘结作用最弱.与传统粘合剂HTPB相比,PNIMMO有利于改善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物理化学PNIMMO推进剂组分表界面粘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