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下航行器自主导航定位技术前沿进展

    张淋谭良成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航与定位技术是自主水下航行器(AUV)预设任务并安全返航的前提,由于水下环境的限制,目前广泛采用多系统组合导航的方式来实现AUV的准确定位.面向AUV的工况特点,详细介绍了水声测速系统、水声定位系统以及地球物理场辅助导航技术的特征与技术难点,分析了用于水下自主导航时多源组合导航方法的最新进展,随着相关测量仪器领域的研究进展,基于精确测量地球物理场特征的辅助导航技术成为具有极强竞争力的方案之一.多AUV协同导航方案同样适用于复杂的水下环境,被视为未来AUV导航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自主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水下声学系统协同导航辅助导航

    特种车辆非充气轮胎研究综述

    高山铁钱江宁李占龙宋勇...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充气轮胎对比普通充气轮胎存在不易爆胎、稳定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特种车辆应对极端路面和复杂作业环境的能力.从非充气轮胎应用于特种车辆的巨大潜力为契机,对非充气轮胎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概括.对非充气轮胎的性能分析与机理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其支撑体的结构、刚度、表面平滑度是影响轮胎运行期间振动和噪声的关键.根据非充气轮胎设计要求,对其拓扑优化和力学特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仿生结构非充气轮胎利用仿生学方法解决非充气轮胎性能问题将存在重要研究价值.

    非充气轮胎特种车辆机理研究优化实验仿生学方法

    微胶囊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闫帅印陈常发刑柏阳周连成...
    18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内嵌环氧树脂基微胶囊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力学性能,开展了材料在准静态载荷条件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有、无微胶囊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详细探究了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以及自修复性能情况.在相同冲击能量下,采用落锤法对不同微胶囊含量的层合板进行冲击试验,研究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微胶囊具有增韧效果和自修复能力.随着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先略微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先降低后升高,但总体变化不大,修复效率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相同冲击能量下,微胶囊含量越大,最大冲击力越小,材料的冲击力-位移曲线斜率越小,抗冲击性能越差.研究结果可以为推动自修复型CFRP材料的实际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碳纤维复合材料微胶囊静态力学性能自修复性能抗冲击性能

    基于率相关改进桥联模型的CFRP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周佳伦刘柳吴闻酉侯许佳...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联模型在预测CFRP材料静态力学性能上具有较高的精度,但目前鲜有基于桥联模型描述CFRP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报道.基于此,采用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方程与强度准则改进桥联模型.利用文献实验数据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确认,针对侵彻弹使用环境,设计制备了CFRP层合结构并进行SHPB动态实验.理论预估模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强度值高于实验值约7%,由此校验了相关改进桥联模型在动载环境下的适用性.结合课题组已有的CFRP壳体侵彻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模型可用于CFRP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性能预测.进一步的试验结果细观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X方向试样的动态破坏模式以层间分层为主,而Y方向则以纤维的压缩破坏与基体的剪切破坏为主.为CFRP材料用于抗冲击等动态载荷下的力学行为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手段.

    CFRP桥联模型动态压缩冲击破坏机理

    顺序凝固工艺对大长径比装药缩松的影响研究

    刘恒著刘鹏飞王兆国曹红松...
    200-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顺序凝固工艺对大长径比装药易形成缩松的问题,分别以受控生长期、自由凝固期的相界面形貌特征参数为中间量,建立了工艺参数到缩松体积的4 层关联路径,选择TNT/RDX(33.8/65)炸药、长径比 5∶1 的装药模具,进行了正交仿真、极差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降低水温、入水速度以及提高环境换热系数可提高受控生长期的相界面高度、开口角,从而降低自由凝固期的凝固区间最大厚度,最终减少缩松体积;工艺参数影响强弱为:水温、入水速度、环境换热系数;降低入水速度、提高环境换热系数可减少对低水温的依赖.本研究探明了顺序凝固工艺参数对大长径比装药相界面演化及缩松的影响机理,可为相关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熔铸装药顺序凝固大长径比缩松

    基于不同形貌硫化钴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刘慧史圣兵祝民鹏
    210-21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硫化钴(CoS)材料在吸波领域的发展潜力,为后续制备CoS基多元复合材料提供参考,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球状、纳米颗粒状、花状3 种不同形貌的CoS材料,并对 3 种CoS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和吸波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纳米颗粒状和花状,球状CoS具有更为复杂的 3D多孔结构且呈现出良好的阻抗匹配,更利于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多重散射消耗,在填料量同为 40wt%时,球状 CoS 的最小反射损耗为-44.59 dB,有效吸波带宽最大可达3.6 GHz,对应匹配厚度为1.5 mm.3 种不同形貌的CoS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为后续制备新型高效的CoS基多元复合吸波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吸波材料硫化钴吸波性能电磁参数反射损耗

    316L不锈钢/CK22碳钢爆炸焊接管的数值模拟

    缪广红孙志皓周大鹏胡昱...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炸药量对爆炸焊接不锈钢 316L/碳钢CK22 复合管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结合ALE流固耦合算法对不同炸药内径下复合管的爆炸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316L/CK22 双金属管可焊接窗口,利用后处理软件LS-PrePost 导出焊接过程中碰撞压力、塑性变形、碰撞速度等动态参数.结果表明:炸药厚度小于0.505 cm时碰撞速度在可焊接窗口外,在复合时发生回弹焊接失败,药厚大于0.505 cm时均能较好复合,模拟与实验吻合,证明焊接窗口对爆炸焊接实验的较好指导意义;模拟碰撞速度与理论值误差在3.2%~9.5%,证明数值模拟爆炸焊接复合管的可靠性.

    爆炸焊接316L/CK22复合管ALEANSYS/LS-DYNA流固耦合

    基于神经网络的螺丝表面缺陷检测

    朱敏玲任玉琢
    224-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螺丝零件通常存在的缺陷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螺丝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将SimAM注意力机制引入YOLOv7 网络模型,用GIoU损失函数替换CIoU损失函数提高模型检测精度,在目标框位置预测过程中,引入Soft-NMS优化候选框选择方法,有效提升候选框位置选择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98.9%,对小目标缺陷检测精度更高,误检漏检情况更少,可以有效满足螺丝表面缺陷检测要求.

    螺丝缺陷检测神经网络YOLOv7小目标检测

    焊缝缺陷三维成像及亚像素定量方法研究

    刘文婧李艳楠王建国王少锋...
    23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工业设备中焊缝结构内部缺陷准确地定量分析,针对构造缺陷三维重构模型时缺陷图谱的过分割和欠分割导致定量分析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谱颜色分割的新算法.利用该算法处理缺陷切片并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其长度,应用Canny算子与三次样条插值法结合获取缺陷亚像素边缘,基于缺陷区域连通标记算法和累加法可获取缺陷面积和体积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数据对比,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缺陷重构的长度误差分别为8.18%、5%、9.62%,基于此对分割缺陷的亚像素边缘内连通域进行标记以准确地获取其面积及体积.该方法能够在不破坏焊缝结构的情况下即时获取焊缝内部缺陷的形貌并对其进行精准且全面的定量分析.

    超声相控阵检测焊缝缺陷分割三维模型亚像素边缘定量分析

    基于相变复合材料的新型液压油箱设计及研究

    张列李良冯永保何祯鑫...
    238-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液压系统存在"低温启动困难"和"高温散热效率低"的矛盾问题,影响了液压系统设备性能的整体提升.设计一种采用相变复合材料构建的新型液压油箱结构,利用ANSYS软件对先后添加复合相变材料新型油箱进行建模与仿真,得出径向传热、瞬态传热等仿真云图并进行分析比较传热梯度的变化.仿真结果证实,相变复合材料能够快速吸收油液的热量,从而散热效果高于普通油箱.并且针对油箱传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油箱材料、环境温度、载荷温度仿真云图,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相变复合材料的高储能及高导热特性,在低温条件下,液压油能够在油箱中快速均匀加热以及在高温条件下高效散热,提高油箱的换热效率,减小油箱体积,使其具备"容积小、导热快、换热面积大、油液加热均匀、对极端温度条件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对延长液压油及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液压系统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变复合材料液压油箱换热效率瞬态传热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