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动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岳碧松

双月刊

1000-7083

scdwzz001@163.com,scdwzz@yahoo.com.cn,scdwzz@yahoo.cn

028-85410485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四川动物/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动物学学术性刊物,报道和交流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动物保护。适合从动物学和野生动物保护等的科研、管理、教学、医卫等科技工作者、有关院校师生和广大动物爱好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西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何丽云林涛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皮碳氢化合物是昆虫种内和种间识别的重要信息化合物,探究黑尾胡蜂Vespa soror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蜜蜂的电生理反应对理解蜜蜂与胡蜂间的化学通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黑尾胡蜂翅和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利用昆虫触角电位(EAG)技术分析了东方蜜蜂Apis cerana、西方蜜蜂A。mellifera对其的反应。结果表明,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由C23~C31的31种碳氢化合物构成,其中烷烃类物质26种、烯烃5种,甲基支链烷烃的含量最高,在翅和足中的相对含量分别是58。72%和71。44%。东、西方蜜蜂均对黑尾胡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产生显著的EAG反应(P<0。001),且东方蜜蜂的EAG相对反应值显著高于西方蜜蜂(P<0。05),说明东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敏感性比西方蜜蜂更高,这可能与两者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捕食与反捕食关系有关。

    东方蜜蜂西方蜜蜂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触角电位

    一株副干酪乳杆菌的抗炎抑菌作用分析

    康学娜尚可黄文英范振鑫...
    186-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是重要的益生菌之一。从贵州酸菜中分离得到的11株副干酪乳杆菌中筛选得到一株编号为GZ0613的菌株,体外表型研究显示,该菌株不溶血,对四环素等4种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盐能力和动物胃肠环境适应能力,对结肠癌细胞HT-29具有较强的黏附能力,对多种常见动物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比较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与益生菌处理组小鼠炎症因子水平和炎症浸润程度、解剖学特征及肠道菌群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益生菌处理组小鼠血清中4个炎症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指标明显降低,脏器指数、结直肠长度及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更趋近于正常小鼠,说明该菌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预防缓解作用,具有益生潜力,在动物功能性食品中具有应用前景。

    贵州酸菜副干酪乳杆菌益生性DSS诱导结肠炎

    云南发现海南原指树蛙

    张栋儒唐尚婧沈文菁李琪...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6月8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多依河村采集到3号树蛙科Rhacophoridae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标本。标本为雄性,体型较小,吻端较尖;鼓膜明显且圆;眼大,瞳孔横置;背部皮肤粗糙;泄殖孔下方具圆疣;第4指、掌部、前臂、第5趾、跖和跗的外侧均具有顶端白色的锯齿状缘膜;背面深褐色为主,四肢有深褐色横斑,两眼间有三角形黑斑;后背有一瓶形斑纹,腹面满布深色大斑点;单咽下内声囊。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并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构建的原指树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这些标本为海南原指树蛙K。hainanus,是云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本研究扩展了对海南原指树蛙的分布范围的认知,为该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管理,以及利用积累了重要基础数据。

    海南原指树蛙云南省新记录

    四川泸州发现贵州臭蛙

    李长国刘洋廖光燕王疆评...
    203-204页

    贵州北部乌江光唇鱼属一新种——芙蓉江光唇鱼

    肖贵榜陆武军廖丽毛茜...
    20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2020年10月在贵州北部乌江流域芙蓉江支流芙蓉江水系采集到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样本,经鉴别为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一新种,命名为芙蓉江光唇鱼A。furongjiangensis sp。nov。。新种体细长而侧扁,尾柄细;头短小;须2对。肠道有4道弯曲。背鳍起点位于吻端至尾鳍基中点或略偏后;胸鳍末端伸达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中部或稍后;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几乎相对;臀鳍起点位于腹鳍和尾鳍基的中点;尾鳍叉形。侧线完全。背鳍ⅲ-8;胸鳍ⅱ-15;腹鳍ⅲ-8;臀鳍ⅲ-5。该新种与云南光唇鱼A。yunnanensis外形相似,但新种躯体更细长、头更短、尾柄更细长、眼更大、两眼更靠近。新种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有17~20个锐利锯齿。鳔后室长超过前室长的2倍,前室椭圆前端有凹陷。体色自幼鱼至成鱼体侧均无不规则黑色斑点。上颌须长,向后延伸超过眼外缘。眼中点水平延伸线与鳃盖外缘近中部相接。新种与分布于贵州水域的同属种如吉首光唇鱼A。jishouensis、虹彩光唇鱼A。iridescens在体高、头长、头高、尾柄高和眼径上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鲤科光唇鱼属新种芙蓉江乌江流域贵州北部

    贵阳地区的微蟹蛛属蜘蛛调查及一新种记述(蜘蛛目:蟹蛛科)

    潘天芹邓成静张玉槐喻浩...
    215-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了贵阳地区的5种微蟹蛛属Lysiteles Simon,1895蜘蛛,其中4种为贵州新记录:昆明微蟹蛛L。kunmingensis Song&Zhao,1994、细微蟹蛛L。minusculus Song&Chai,1990、南风面微蟹蛛L。nanfengmian Liu,2022和森林微蟹蛛L。silvanus Ono,1980,发现一新物种,以贵阳微蟹蛛Lysiteles guiyang Pan&Yu,sp。nov。命名。本文提供了上述5种微蟹蛛的生态照片,并详细描述了新物种,为其提供了鉴别特征、外形和交配器官的彩色插图。此外,对这5种微蟹蛛的DNA条形码进行了测序,提供了COⅠ基因序列以作后续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生物多样性分类学新种形态DNA条形码

    传播科学信息的媒介 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欢迎订阅2024年第43卷四川动物杂志

    224页

    跃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栉足姬蜂亚科)一新种记述

    王瑛洪宇肖维阳李斌...
    225-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报道跃姬蜂属Xenoschesis Förster,1869在四川、甘肃、青海的分布,并报道该属1新种:红斑跃姬蜂Xenoschesis(Polycinetis)rufimacula Li,sp。nov。。该新种与黑跃姬蜂Xenoschesis(Polycinetis)melana Sheng,Sun&Li,2020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主要是:侧单眼间距约为单复眼间距的1。2倍,中胸侧板中央纵向呈细粒状表面,腹部第1节背板长约为端宽的2。0倍,腹部第2节~第4节背板红色、腹板红褐色;黑跃姬蜂的侧单眼间距约为单复眼间距的0。9倍,中胸侧板中央光滑无粒点,腹部第1节背板长约为端宽的1。7倍,腹部全部黑色。详细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鉴定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昆虫博物馆。

    栉足姬蜂族东古北区国家公园新种跃姬蜂属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张明军颜文博曾治高毛全盛...
    23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相对多度和网格占有率较高。人类活动对区内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影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沿海拔梯度从低到高呈中峰模式。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园内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完善了园内哺乳动物编目信息,为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编目红外相机技术野生动物监测

    四川动物杂志稿约(2023年12月修订)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