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动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岳碧松

双月刊

1000-7083

scdwzz001@163.com,scdwzz@yahoo.com.cn,scdwzz@yahoo.cn

028-85410485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四川动物/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动物学学术性刊物,报道和交流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动物保护。适合从动物学和野生动物保护等的科研、管理、教学、医卫等科技工作者、有关院校师生和广大动物爱好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花斑副沙鳅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胡西庚崔韵文黎明政谢碧文...
    24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的种质资源现状,基于cyt b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了长江水系4个野生群体和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208个样本共检测到29个单倍型,38个多态位点.群体总体单倍型多态性较高(Hd=0.711),核苷酸多态性较低(Pi=0.002 35),但野生群体(Hd=0.602,Pi=0.003 74)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大于养殖群体(Hd=0.381,Pi=0.000 91),说明养殖群体需要增加亲本资源.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和贝叶斯天际图结果表明,野生群体在历史上经历了种群扩张.赤水群体的单倍型最多,遗传多样性最高(Hd=0.836,Pi=0.008 99),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大,说明赤水河的花斑副沙鳅资源较丰富,且已形成相对独立、稳定的地理种群,种质优良,适合用作人工繁殖和新品系创制的种源.

    花斑副沙鳅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

    基于最优MaxEnt模型预测小粒绒盾小蠹的潜在适生区

    黄导张炎杨斌李宗波...
    25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是一种钻蛀多种林木的高危险性检疫害虫,对我国林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规律,对其监测与早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最优MaxEnt模型,以当前获得的593个小粒绒盾小蠹分布位点,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情境下小粒绒盾小蠹的全球及中国潜在适生区,再基于适生分布面积增长率和生境质心变化程度比较小粒绒盾小蠹在中国的地理变化.结果显示: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位于欧洲大部分区域、北美西部高山区域和东部沿海、南美东南部沿海、大洋洲东南沿海和亚洲东部;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南,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其生境质心将向我国西北方向迁移,建议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可依据小粒绒盾小蠹的适生等级,尤其是中、高适生区,构建一套"分级管控"的检疫与监测管理措施.

    小粒绒盾小蠹MaxEnt模型潜在适生区生境质心分级管控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夏季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的生境适宜性和重叠性分析

    陈艳秋初雯雯李基才苏灿霞...
    264-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国内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基于2022年夏季的样线调查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得出二者的适宜生境,计算其适宜生境的重叠度.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 934 km2和4 03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6.85%和27.54%;对两者生境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均为距铁路距离、距水源地距离和最湿季度平均温度;生态位重叠指数D和I分别为0.827 9和0.971;两者适宜生境的重叠部分面积为2 479 km2,分别占各自适宜生境面积的63.01%和61.42%.建议结合两物种重叠的适宜生境和水源地分布,规划区内的主要保护区域,并建立廊道以减少铁路对物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区域规划及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鹅喉羚蒙古野驴生境适宜性物种分布模型空间重叠

    乌伦古河流域中下游蒙新河狸生境破碎化评价

    撇力扎提·巴哈提别克初雯雯苏灿霞江晓珩...
    274-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新疆乌伦古河流域中下游栖息的蒙新河狸Castor fiber birulai生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和MaxEnt模型研究其生境破碎化现状,为该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和裸地的斑块面积增加,草地、林地和湿地的减少;蒙新河狸适宜生境面积分布狭窄,仅占总面积的12%(386.92 km2);适宜蒙新河狸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组成特征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26.43~-23.07 ℃)、最暖季度平均温度(20.31~21.78 ℃)、最干季度降水量(20.04~25.72 mm)、土壤酸碱度(7.72~8.01)、土壤有机碳含量(1.2%~2.6%),以及有草地、林地和水体分布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扩散距离下蒙新河狸适宜生境的景观连接度普遍较低.建议在乌伦古河流域中下游建立蒙新河狸生境廊道,增加斑块间的连通性,改善蒙新河狸的生境.

    蒙新河狸破碎化生境

    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尾海雕越冬期的行为特征

    李文静牛金帅杨英陈晓东...
    284-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生态网络监控系统对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及在巢期间的日间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尾海雕主要在保护区内的湖泊和鱼塘活动,越冬种群数量约为10只.在巢日间行为可划分为6类20种,各行为在越冬不同时期和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分配存在差异,警戒是最主要的行为,并在越冬后期的时间最长;成体间的警戒、理巢等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白尾海雕的警戒、保养、休息等行为日间变化存在节律性,警戒行为在08:00-09:00均较为活跃,保养行为在10:00-13:00较活跃.相关性结果表明,警戒行为与湿度呈负相关,但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风速也显著影响在巢的休息和觅食行为.这表明白尾海雕越冬期的日间在巢行为以警戒和保养为主,其特征和节律性与环境和个体本身有关.本研究为白尾海雕越冬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白尾海雕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行为节律

    浙江温州欧亚树麻雀消化道形态的年变化及季节性适应

    王菁徐馨怡金鸿吕康佳...
    294-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1-12月在浙江省温州市每月捕获10~12只野生欧亚树麻雀Passer montanus,通过测量其肌胃、小肠、直肠和总消化道的长度和重量,使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体重为协变量)计算其年变化.结果显示,欧亚树麻雀总消化道长度保持相对稳定(P=0.874),而湿重(P<0.001)和干重(P<0.001)年变化明显,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肌胃、小肠和直肠的质量(湿重:P<0.001,干重:P<0.001)均为夏季最轻,冬季最重.面对食物资源和环境温度的季节波动,欧亚树麻雀的消化道形态发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可塑性调整,这可能是对不同季节能量需求波动的重要适应.当能量需求增加(如低温和繁殖)时,欧亚树麻雀的消化道形态及容量会进行调节,以提高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效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在以年为周期的时间范围内小型鸟类消化道的形态适应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

    欧亚树麻雀消化道年变化表型可塑性

    传播科学信息的媒介 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欢迎订阅2024年第43卷四川动物杂志

    303页

    四川省鸟类新记录——丹顶鹤

    杨智雄杨骏邓建新吴永杰...
    304页

    河南商丘发现海南(鳽)

    原宝东韩云川黄杰钟华明...
    305页

    西藏昌都发现繁殖黑颈鹤

    刘红肖琳娜刘强
    3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