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动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岳碧松

双月刊

1000-7083

scdwzz001@163.com,scdwzz@yahoo.com.cn,scdwzz@yahoo.cn

028-85410485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四川动物/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动物学学术性刊物,报道和交流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动物保护。适合从动物学和野生动物保护等的科研、管理、教学、医卫等科技工作者、有关院校师生和广大动物爱好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省鸟类新记录——白顶玄燕鸥

    朱瑞朱箫天陈潘
    307页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群及营养特征差异分析

    肖梅郑维超何芳蔡丽君...
    308-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一年生>当年生>死亡竿,一年生的差异最大.(2)各龄级竿的基径和株高、叶和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种间差异.(3)木质素种间含量差异最大,纤维素差异最小,巴山木竹木质素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纤维素含量最高.(4)脂肪含量种间无显著差异,巴山木竹脂肪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巴山木竹和缺苞箭竹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于糙花箭竹.(5)还原糖、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存在种间差异,巴山木竹竹叶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竹叶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6)糙花箭竹和缺苞箭竹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巴山木竹,16种氨基酸中仅甲硫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有显著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大熊猫主食竹的基础资料,可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栖息地恢复竹种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营养成分大熊猫国家公园

    澜沧江大鳞高须鱼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

    邓晋琪常静徐伟江孟飞燕...
    317-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记述了位于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勐腊(补远江)流域段(101°14′2″E,21°24′36″N,海拔570m)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鳃上寄生的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一未定种.自然感染率为76.2%,感染强度为每片鳃3~10枚.未定种虫体平均大小为640 μm×129 µm,具2对眼点.后吸器由1对D.wunderi型中央大钩、1个长片状联结片和7对边缘小钩构成.交接器由交接管和支持器构成,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形,随后变细沿支持器直线延伸;支持器直管状,端部分两支为"并指状",与交接管相联结,像拇指包绕住交接器.上述特征与我国鲃亚科Barbi-nae鱼类上已记录的指环虫(齿形指环虫D.denticulati、倒刺鲃指环虫D.spinibarbichthi、角鱼指环虫D.epalzeorhyn-chus、条纹指环虫D.lineatus)有明显差异.28S rDNA部分序列分析显示,本未定种与寄生于意大利路库玛雅罗鱼Squalius lucumonis上的尹文指环虫D.yinwenyingae亲缘关系最接近,但碱基相似度只有95%.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本未定种为指环虫属科学上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补远江指环虫新种D.buyuanjiangensis sp.nov..

    单殖吸虫指环虫属大鳞高须鱼28SrDNA新种

    太行林蛙地理分布厘定

    邱显淳周圣博齐硕王锦泽...
    326-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行林蛙Rana taihangensis 目前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根据采自宁夏固原和山东青岛的标本,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太行林蛙新分布记录.根据采集自内蒙古通辽和辽宁阜新的太行林蛙标本对其进行形态学补充描述.基于不同地区蛙属Rana标本线粒体cyt b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和陕西省为此前尚未记录的太行林蛙分布区.由此可将太行林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增加4个省(自治区),目前太行林蛙的分布范围则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无尾目分布新记录种中国林蛙

    广东省珠海市发现爬行动物外来物种——滕氏蜥虎

    王昊天宋晗铭齐硕王英永...
    336-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进行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时,采集到5号蜥虎属Hemidactylus标本.标本体型较大,身被锥状具棱疣鳞,体中段疣鳞16~17列;肛前孔和股孔不连续;每侧2~3个肛疣.经形态特征比较,并基于线粒体ND2基因片段构建的蜥虎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认为滕氏蜥虎H.tenkatei,系我国的首次记录.梳理文献发现,滕氏蜥虎与密疣蜥虎H.brookii历史上长期混淆,最近才被确定种级地位.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此前记录有密疣蜥虎分布且已形成归化种群,因缺少分子证据仍不能确定其是密疣蜥虎还是滕氏蜥虎.目前,滕氏蜥虎已在珠海市形成繁殖种群,但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其是否会对本土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未来需进一步关注它们的种群状况及对中国本土物种的生态影响.

    口岸城市分类历史密疣蜥虎滕氏蜥虎

    河南发现银星竹鼠

    蒋海军杨耀华周言言田军东...
    345-346页

    云南弥勒首次发现白化滇绒鼠

    张薇朱万龙
    347页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白化猪獾

    王缘康晓芳吴问国王淋波...
    348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王萍萍樊星陈洋郑冰权...
    349-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6-11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开展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214号,经鉴定隶属于13目95科424种.在昆虫类群组成上,鳞翅目Lepidoptera占优势,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物种数占比分别为58.96%、17.45%、6.37%.区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昆虫2种(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和喙凤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种(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3种生境类型的昆虫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为次生林(6.63,29.62)>人工林(6.53,22.48)>居民农耕地(6.12,19.84);优势度指数为居民农耕地(0.07)>次生林(0.06)>人工林(0.04);均匀度指数为人工林(0.94)>居民农耕地(0.91)>次生林(0.88).本调查结果丰富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基础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和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依据.

    大熊猫国家公园昆虫资源多样性保护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