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地质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地质学报
四川地质学报

曾令新

季刊

1006-0995

scdh345@yahoo.com.cn

028-83224539

610081

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号国土资源厅综合楼

四川地质学报/Journal Acta Geologica Sichuan
查看更多>>本刊遵循党的科学技术路线和政策,坚持“双百”方针,为我省广大地质学会会员和地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反映四川地质领域发展动态的论坛,打破部门界线,促进横向交流;扩大我省地质工作者在国内地学界的影响,繁荣和促进四川地学科技进步,以及促进四川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人才成长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倍受省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浅谈叙州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张远方王荣田密赵海涛...
    509-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奠定安全基石,结合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结果,叙州区主要采取了避险搬迁、工程治理、自动化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等综合防治措施.实现了"人防+技防"防灾体系,变被动防灾转化为主动防灾,有效控制了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避险搬迁工程治理"三断"盲演

    海南省万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符珂谢颜富阳建新
    515-518,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南省万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岩组、距断层距离、地表水与地下水、植被等6个因素为评价指标,建立信息量模型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依托ArcGIS平台单元统计功能,将万宁市按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5.44%、34.02%、53.95%、6.59%.

    地质灾害信息量模型易发性评价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运用

    樊彬童杰吴代敏
    519-525,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为目的的新型环保型治理模式.该文以清镇市历史遗留矿山(麦格乡毛栗坡、广坡、小山顶铝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从地质灾害治理角度分析了该方法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具体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最终得出结论:运用工程措施来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提高生态效益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修复

    基于熵权法-信息量模型的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袁睿
    526-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基础.为探索建立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本文以潜江-韶关管道(广东段)为例,在野外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选取了坡度、坡向、平(剖)曲率、岩土体性质及地质构造等评价因子,基于熵权法及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划分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及低易发区.评价结果为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依据,为其它类似评价提供参考.

    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熵权法信息量法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孙雪郭永刚
    53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对藏东南地区泥石流信息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危险性分析以及科学的工程影响研究,构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藏东南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该系统实现了泥石流信息管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泥石流危险度分区以及受灾情况分析等功能.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藏东南地区泥石流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和科学化分析,并为藏东南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泥石流地理信息系统(GIS)藏东南地区

    浅谈市政工程详勘孔深确定的方法

    乔海涛
    538-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勘察钻孔深度的确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孔深的准确性、合理性对勘察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后期设计和施工质量、造价均有影响.尤其对于种类繁多的市政工程,如何保证孔深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是勘察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该文将通过工程经验、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例,采取最不利思维和动态设计思路,多维度对勘察钻孔深度确定以及优化提出思路和方法,提高勘察工程质量,对综合市政工程勘察孔深确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市政工程岩土勘察孔深综合管廊路堑

    滑坡抗滑桩设计中桩前抗力的计算探讨

    邓巧遇
    54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在滑坡治理工程中进行抗滑桩设计时,对桩前抗力的考虑不一致的问题,以重庆市开州区某滑坡为例,就考虑桩前抗力的条件、桩前抗力的计算方法、不同稳定状态下的桩前抗力对抗滑桩受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桩前滑体稳定(即稳定系数Fs≥安全系数Fst)的情况下需考虑桩前抗力,并且按最小稳定系数等于安全系数计算出的桩前滑体抗力更符合"适当考虑桩前抗力"的设计原则;据此设计抗滑桩,经济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滑坡抗滑桩桩前抗力滑坡推力桩前滑体抗力

    采煤工作面覆岩"两带"发育高度探测研究

    李学军张天文孟杰
    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开采后,覆岩发生变形、移动和破坏并形成"两带"(垮落带、导水裂缝带).当"两带"沟通上部含水层时,将使沟通的含水层间发生密切的水力联系,对煤矿的开采造成较大影响.该文以宁夏银星一井111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钻探取芯、钻孔冲洗液消耗量观测、钻孔彩色电视影像实测及采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验证等手段和方法,研究十二煤层采空条件下覆岩的变形及破坏规律,确定十二煤层"两带"发育高度.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煤层采空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为53.35 m,裂采比15.69∶1.垮落带高度为12.79 m,垮采比3.76∶1.探测研究成果,对采掘工作面充水水源的辨识、上覆含水层对工作面充水影响的评估、防隔水煤(岩)柱设计及采煤工作面顶板水患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实现水体下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作面覆岩"两带"发育高度探测研究

    气田回注水地下水环境特征水质因子在线监测装置研究

    胡志国雍芮何涓涓涂莹谦...
    553-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已初步建立重点地区及区域的地下水在线监测网络,实时对地下水动态等进行在线监测,其监测指标主要针对温度、电导率、pH值等基本水质因子,但对于现有气田回注井,地下水环境监测的重点是气田回注水中的氯离子(Cl-)、VOCs(石油类)、硫化物等特征因子是否存在泄露,现有监测主要采取每月一次现场地下水采样送样,实验室分析,耗费人力物力.针对气矿监测井中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研发一种快速便携式气田水回注地下水环境在线监测仪器,重点解决特征水质因子的野外现场的在线监测与分析,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目标.

    地下水特征水质因子在线监测便携式装置

    THD专利技术在地热井中的应用及探讨

    冯国文张衡李正聪刘虹志...
    558-562,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THD(Take Hot Drilling)是一种创新的专利技术,意为钻井取热,该专利是一种在地热开采中有效提高产水量及保持温度的多通道系统,该多通道系统有效地增加了产水量,其核心思想是将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多个含水层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这一技术通过引导这些水资源至井底,然后借助井壁进行加热升温,并与地下高温热水混合,最终通过出水通道将其抽出,该出水通道具备隔热保温的功能,有效减少地热水向地面输送的沿程温度损失,从而实现了保持温度和提升的双重目标.首次在某地热井中应用THD专利技术证实了该系统在提高地热开采效率方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在出水通道方面仍存在改进和优化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度研究与分析探讨.总的来说,THD专利技术为地热(温泉)井开采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手段,值得进一步验证和广泛推广应用.

    地热井THD专利技术应用效果探讨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