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史学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于沛

季刊

1004-0013

sxllyj@sina.com

010-65275903

100006

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史学理论研究/Journal Historiography Quarter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历史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史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评析各种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研究国内外史学发展状况和趋势,刊载读史随笔、书评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陈翰笙西南农村调查及其对西南边疆社会形态问题的考察

    谭星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农村调查是陈翰笙农村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必要性中的一环,有力论证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之深.陈翰笙将西南边陲农村问题置于国际视野下,考察了西南边疆土地制度和社会形态在帝国主义全球扩张背景下发生的变化.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比较研究云南摆夷和西康康巴社会,并将其作为"原始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样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陈翰笙农村调查社会形态唯物史观中国农村社会性质

    美国政治经济史的跨国转向及其面临的挑战

    董瑜
    12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治经济史出现跨国转向.研究者关注美国历史中人员、货物、资本、思想和机构的跨国流动,在地区、国家与全球相互影响的视野下审视美国政治经济史,重新想象了政治经济史的空间划分与时间框架,由此带来了这一领域研究方法的跨国转向.跨国转向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过去被简化的、线性的现代化模式,审视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不同地区、以不可预测的方式交流的现代化进程.相关研究在勾画更复杂和细致的跨国网络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史学的跨国转向本身带有强烈"反例外主义"的倾向,强调的是一种"去美国中心"论.然而,"例外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美国具有重要意义.在跨国政治经济史的研究中,研究者要考察地方的特殊性与跨国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

    美国政治经济史跨国转向去美国中心论例外主义

    移民殖民主义理论与殖民话语叙事重构

    郭长刚任佳波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后期的原住民运动催生了"移民殖民主义"理论的诞生.该理论强调"清除逻辑",认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本质上是由白人移居者通过对原住民进行"清除"而建立起来的"殖民国家",并不是传统历史叙事中反抗宗主国母邦统治而获得民族独立的"殖民地国家",二战后去殖民化运动形成的后殖民理论无力阐释美国等国的殖民性质,没有对这些白人移民殖民者建立的国家进行殖民清算.移民殖民主义理论可以看作一种"后-后殖民主义"理论,它的提出推动了后殖民研究的"移民殖民主义转向",在相当程度上重塑了殖民史叙事.

    移民殖民主义原住民清除逻辑沃尔夫维拉契尼

    汤重南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日本史研究

    张跃斌
    14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重南是中国日本史研究的重要学者,是中国特色日本史研究的先行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其学术轨迹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日本史研究发展的缩影,大致以200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学术研究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对科学性的执着追求,以及与时俱进的显著特征.汤重南对中国日本史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中国日本史研究定向把舵;二是为中国日本史学科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三是聚众人之智、成非常之功.

    汤重南日本史研究学术轨迹学术特色学术贡献

    Abstracts

    158-160页

    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