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产力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月刊

1004-2768

0351-4070868

030002

山西省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山西经济日报社6层)

生产力研究/Journal Productivit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省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研究

    闻超群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作为数字经济强省,近年来注重数字经济建设,对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投资,积极借助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通用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以新基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文章对江苏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出江苏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模式江苏省

    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董慧君关海玲赫煜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研究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可行性路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深层次开展能源改革综合试点.结合 2011-2022 年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能源消耗情况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确定了山西省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模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得出山西省碳排放的函数方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山西省 2023-2040 年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从而得到山西省碳排放达峰的峰值范围及峰值出现时间.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山西省碳减排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碳达峰碳中和STIRPAT模型

    "结"与"解":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治理体系的症结与突破路径——基于皖北L村实践调查研究

    魏浩孙玉楼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成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建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达至治理有效的有力抓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于"整体性"的特有优势而呈现"乘数效应"的表征,作为"母版"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基于皖北L村"三治融合"的实地探索,发现存在自治主体缺失,村两委"行政黏性依附",三治融合的形式在场、实质内容脱嵌,乡村治理体系模式趋同、"乘数效应"递减等困境.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乡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整体跃升.为此,搭建治理平台拓展村民公共参与,厘清乡村与政府的行政边界、明确"三治"具体内涵,推动乡村治理良性运转、贯彻村民民主、坚持问题导向三个方面是新时代推进乡村社会走向善治的关键举措.

    新时代三治融合乡村善治乡村治理

    农业现代化与数字普惠金融协调关系研究——基于西部11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

    万倩倩吕剑平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农业现代化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关系为研究内容,以我国西部 11 省(区、市)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熵值法对各省(区、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其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作用程度,并进一步引入面板回归模型对潜在的协调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发现:研究期内西部11省(区、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成长,并且各省(区、市)的农业现代化与数字普惠金融耦合协调水平基本实现"轻度失调-轻度协调-初级协调-中度协调"的过渡,在部分农业基础较好且生产体系较为成熟的省区,农业现代化与数字普惠金融的相互协调效应更加深入.对于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会受到地区创新水平、工业效益、数字信息基础、教育投入、金融发展、农业贡献的影响,应当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塑造有序的农业金融协调环境,助力农业现代化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成长.

    农业现代化数字普惠金融耦合协调影响因素

    数字经济下产地型农产品市场平台的构建与服务模式研究

    朱苗绘秦开大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产品产地市场服务于农产品主产区,将农产品由产地传递到销地,是流通渠道的重要环节.文章探索农产品产地市场如何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构建产地型农产品市场平台,为农户、合作社、上下游商户等市场主体,提供交易、物流仓储、农产品溯源、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解决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低、融资难等问题,提升产业效率与效益.首先,分析在数字经济时代,产地型农产品市场平台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界定产地型农产品市场平台内涵,明确平台功能定位,设计平台架构和业务,阐述交易、物流、供应链金融三大服务模式框架,从而为产地型农产品市场平台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数字经济产地型市场服务模式农产品

    什么类型产业政策更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35个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

    吴永超谢正娟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政策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 2000-2020 年 35 个工业行业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产业政策中倾斜式扶持政策、行业规模政策、行业技术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倾斜式扶持政策、行业技术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为负,行业规模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行业技术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双重效应,即短期内以财政科技支出和促进技术进步的减免税为代表的行业技术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而中长期行业技术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产业政策全要素生产率倾斜式扶持政策行业规模政策行业技术政策

    旅游型海岛碳排放演变及其与旅游经济互动响应

    柯丽娜孔晓佳刘威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岛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如何在发展海岛旅游经济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前"双碳"目标下海岛地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大连市长海县作为旅游型海岛的典型研究区,采用"自下而上"法测度2005-2020 年长海县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探析其碳排放演变规律,同时选取旅游总收入、总人次和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等 7 个指标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借助VAR模型研究旅游型海岛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20 年长海县旅游碳排放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主要来源是旅游交通;(2)2005-2019 年间,研究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增速较快,2019 年旅游经济达到研究期的最优水平,2020 年旅游经济降至最低值;(3)旅游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响应前期较强,后期逐渐收敛减弱;旅游碳排放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响应是长期正向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贡献率较低,而旅游碳排放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高.

    碳排放旅游经济互动响应海岛旅游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动态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

    苏颖罗佳意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成为转换发展动力的关键.在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已成为技术领域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 2011-2020 年全国 30 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互动关系,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现阶段地区产业结构阻碍了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基于此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形成畅通的联动发展机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魏中许杨晨昕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对于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产出导向BCC-DEA模型,以大型全服务航空公司、中小型全服务航空公司和低成本航空公司为样本,进行航空公司运营效率评价,并借助Tobit模型,探索航空公司运营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型全服务航空公司、中小型全服务航空公司与低成本航空公司在运营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产权结构、航空公司性质、市场份额、基地规模、客座率对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建议航空公司加强运营规划,发挥竞争优势与资源优势,提高运营效率.

    航空公司运营效率产出导向BCC-DEA模型

    长三角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和财政分权视角

    陈培佩王银银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取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 2011-2020 年数据做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正向作用;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财政分权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数字经济生态环境质量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