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大明

双月刊

1000-5315

scsf@chinajournal.net.cn

028-84760703,8476130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反映该校文科教学与科研成果,侧重巴蜀历史及中学文科教学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内涵、实践与意义

    赵凌云何延雕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和辩证的理论逻辑."第一个飞跃"的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创造了社会历史条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第二个飞跃"在总体原则、主体培育、形式转变、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理论、实践、战略三个方面的深厚价值.

    邓小平"两个飞跃"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

    初创与调适:中共五大至六大期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

    梁君思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中央政治局于党的五届一中全会正式选举产生,并在六大召开之前的总体性设计、适应性变革、结构性调适、自觉性纠错中逐步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因此,厘清党的五大至六大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初创及其调适的历史脉络,对理解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科学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共五大

    中国共青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王瑕莉朱逸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22年以来,中国共青团始终重视并坚持对团员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立教育的思想方向,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立教育的目标任务,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符合青年群体特点、满足青年成长成才需要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理论宣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教育的基本方式.这些经验为新时代共青团继续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要定准把好自身角色,秉持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摸准社会发展脉搏,探索新载体与新内容相融合的教育方式;瞄准时代发展前沿,创新坚守传统阵地与开辟新兴领域相配合的教育途径;聚焦现实困境难题,建立常态化与制度化相协同的教育机制,不断提升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理想信念教育团员青年

    命题之真与灵魂成真:亚里士多德的双重真理观

    李涛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里士多德将命题之真界定为思想中的词语的结合与分离,而同时命题之真又在于与事物相似.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将真理仅仅局限为命题之真,还有更重要的真理是灵魂成真,包括技艺、科学、明智、智慧与理智,可以分为实践的真与沉思的真两类.灵魂成真是从命题的肯定或否定上升而来,通过命题性知识的多次积淀形成某种单一性的潜能,并在灵魂中的欲求部分的作用下形成一种稳定的秉有.命题之真与灵魂成真都属于存在之真,后者是首要的存在之真.从人到神被认为是从理性到思想,人之理性既有命题之真又有灵魂成真,思想则不再有命题之真.基督教不承认神是思想自身的思想,人也不能依靠沉思科学实现存在的超越,因此,真理修饰的对象或真理的处所只能是命题,真理不再与灵魂上升关联.

    亚里士多德双重真理观命题之真灵魂成真存在之真

    维柯的论题法对古典修辞学传统复兴与哲学解释学的意义

    徐鹏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得真且讲得好"的古典修辞学,自亚里士多德之后逐渐演化成单纯为了"讲得好"的修辞科学.修辞学家维柯在辨识出古典修辞学的没落之后,借由"第二真理"通向"第一真理"的事实,用"论题法"辩护"第二真理"的方式恢复了古典修辞学的真理指向、循环结构和修辞学法则,并以此指出了演绎和分析纯形式的批判法的弊端.同时,维柯还进一步用诗性逻辑重塑了从论题法到批判法的逻辑进程,也造就了同为哲学解释学前提的共通感(常识).于此,论题法唤起了古典修辞学对或然性事物固有的审判权,从而既为囿于批判法的精神科学寻得了蕴含在古典修辞学中的真理要素,又在真理维度加强了修辞学和解释学的亲缘性.维柯所发现的这条返回古典修辞学传统的道路,还启示着一条通向哲学解释学真理及其"问答逻辑"的秘径.

    维柯古典修辞学论题法诗性逻辑哲学解释学

    维特根斯坦中期的元哲学是"治疗型"的吗?——对李国山立场的回应

    徐强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国山基于对有关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遗作的理解,认为其元哲学是"治疗型"的,而其"治疗型"哲学包括诊断和治疗.但是,从连续性视角考察中期维特根斯坦有关哲学本质讨论的两个"面相",其中期的元哲学观点跟早期的元哲学观点存在实质连续性,其早期认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考察命题的本质,中期仍然认为哲学研究的核心在于考察命题的本质,只不过他所使用的方法和视角有所转变,即把语法研究作为方法、把考察命题各式各样的用法作为主要内容,因此,其中期的元哲学不是"治疗型"的.李国山对维特根斯坦中期元哲学的解读只抓住了其中期哲学的其中一个"面相",他的理解是部分受到了新维特根斯坦学派的影响.实际上,哲学研究作为语法研究才是维特根斯坦中期元哲学的根基.

    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治疗型"哲学哲学语法新维特根斯坦学派

    外国数据法效力的域外扩张与中国范式研究

    林福辰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在此背景下,美国与欧盟相继构建起"外向干涉型"和"内向保护型"数据法域外适用体系,以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规制力.此举存在滥用数据法域外效力的隐忧,增加了各国数据的被动开放风险,也抬高了企业全球经营的合规门槛.作为数字产业大国,我国亦应加强数据立法,构建"能动回应型"数据法域外适用体系,既要顺应国内数字市场发展的内向性要求,也应兼顾互联网企业走出去的外向性需要,推动我国数据法域外效力的合理适度延伸,并完善外国数据法不当域外适用的阻断机制,以此探索全球数据治理的中国范式.

    涉外法治数据法域外适用数据流动

    去中心化背景下数字身份识别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

    靳梦戈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身份是数字化时代对个体传统身份的突破和超越的产物,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身份样态,具有唯一性与可验证性、动态性与跨界性、私有性与匿名性的特征.以用户自主控制身份数据为核心理念的去中心化身份识别技术已成为当下数字身份管理识别的主流.然而,去中心化背景下数字身份识别存在隐私与数据安全、身份盗用与身份欺诈、法律监管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等风险.构建安全、可靠、高效、公平的数字身份识别体系,应当注重激励隐私保护并强化数据安全规定,建立数字身份的法定技术标准,构建法律与技术相均衡的协调机制,推进数字身份国际合作的法律协调.

    数字身份去中心化身份识别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ora 使用者的著作权侵权风险与治理因应路径

    刘祖兵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Sora生成的视听作品在思想与表达上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主体,其使用者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具有高度隐蔽性.Sora是基于海量视频素材的场景"复现",在场景与时间的交叉融合中生成,是思维与表达分离的创作过程.Sora使用者的行为存在侵犯复制权、改编权和传播权(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风险,且具有高度隐蔽性."接触+实质性相似"的侵权判定规则和"过错原则"在适用上均存在障碍,甚至导致举证不能.应将Sora使用者纳入披露主体范畴,将Sora生成视听作品作为披露内容,同时引入在先作品使用背书制度,以此强化事前的算法风险防范机制,同时适度探索"举证缓和"制度和灵活使用"举证责任倒置",以融合事前防范与事后治理.

    SoraSora使用者著作权侵权风险

    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的逻辑转换与制度优化

    王艳西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制度变迁过程考察,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的制度逻辑经历了以"土地权换市民权"为特征的权力逻辑向以"自愿退出"为特征的治理逻辑的转换.实践表明,在以自愿退出为特征的治理逻辑下,宅基地有偿转让无法发挥宅基地财产价值对进城落户人员市民化成本的支撑作用,因而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的制度逻辑应从治理逻辑向市场逻辑转换.但宅基地有偿转让市场化面临权能受限下的产权交易困境、有限市场空间下的价值实现困境和"失宅"风险下的生计保障困境.为突破困境,顺利实现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的逻辑转换,应以"三权分置"为契机,夯实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法律地位,突破身份限制、用途限制和空间限制,拓展宅基地有偿转让市场空间,以渐进市场化路径保障进城落户人员生计稳定.

    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市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