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文
外国语文

熊沐清

双月刊

1674-6414

sisujournal@126.com

023-65385313

400031

重庆市沙坪坝区

外国语文/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主要反映学院内外学者在外国语言、外国文学、翻译等研究领域的热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外语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庞德《神州集》和《七湖诗章》中的神州生命精神架构

    陶家俊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鉴德国文化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文化生命有机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英美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神州集》和《七湖诗章》中以诗显诗的跨文化诗艺构造,具体表现为神州生命的现世唯美精神架构、道家精神架构、禅宗和儒家精神架构.庞德对神州文明精神生命跨文化移植呈现三条路径:形诗、音诗和意诗的融通;以汉字和汉诗为灵感的异位时空重叠、并列、参照或融合;对画与诗,诗、思想与历史,道家、佛教和儒家,古与今、西方与东方界线的僭越.经过庞德跨文化诗艺构造后的神州生命形态所浓缩的原初象征表现出以"道"为根源,兼容世俗情爱关怀、宇宙生命关怀、禅宗心灵救赎关怀和儒家圣治文明理想的复合特征.

    埃兹拉·庞德神州生命跨文化诗艺构造跨文化移植

    "学术伦理研究"专题导语

    黄国文
    16页

    对外语教育中研究伦理的思考:回应黄国文教授的论文

    文秋芳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黄国文教授论文"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的创新之处:(1)指出我国学者对伦理问题认识的片面性;(2)突出伦理问题中研究者的主体性;(3)指出判断伦理问题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目前研究伦理分类中的两点不足之处:(1)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引领;(2)分类缺乏互动联系.针对这两点不足,本文尝试提出了外语教育研究伦理动态关系框架.

    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研究伦理

    研究伦理中的知情同意

    黄国文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情同意"是一条重要的伦理原则,最早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主要是指在进行医学研究或医学治疗之前让参与者(被试、患者)知情,了解该试验或治疗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是否同意参与该项试验或治疗作出决定.本文首先介绍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中出现的与知情同意有关的事件,然后讨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知情同意问题,通过一个假设的研究项目来分析知情同意问题与研究项目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提醒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在从事涉及人类参与者的研究时,要注意征得被试的知情同意.

    伦理知情同意被试实验

    应用语言学中的伦理教育——以澳门城市大学应用语言学课程为例

    金立贤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语言学在研究实施中的伦理思考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当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对研究或专业培训的伦理教育的投入似乎不一致.尽管个别教学人员可能会在没有任何标准化课程设计的情况下提及研究和职业实践的伦理问题,但语言、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各类课程里似乎没有提供以实证研究为主体的特定伦理课程.澳门城市大学的应用语言学博士课程把伦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并专门设置了一门博士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伦理课程,强调学生必须在课程作业和最终论文实证研究和设计时全面考虑伦理问题.本文介绍澳城大应用语言学课程在伦理教育方面的探索,讨论应用语言学研究中要考虑的伦理原则和目标、此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以及用相关的案例理解伦理问题本质时面临的挑战.

    伦理伦理教育应用语言学高等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语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杨炳钧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十分重要,却一直没得到应有的关注.近年来人工智能获得了较大成功,引起了伦理方面的广泛讨论.本文概述了"伦理与道德"的有关重要思想,重点讨论人工智能时代语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未来的人工智能在推动语言研究中学术伦理进步方面大有可为,可在科技查重、监督管理、评审、研究方法辅助、科技个性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下,未来语言研究能更加精准地满足各种伦理规范,做到道德约束与伦理规范合二为一.

    语言研究伦理人工智能

    微观伦理视阈下伦理灰色地带问题探究——以文本挖掘研究方法为例

    张珍真
    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观伦理着眼于研究中情境化的具体问题,研究采用微观伦理视角,聚焦于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伦理灰色地带问题,本文以当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文本挖掘研究方法为例,对100篇相关学术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发现52%的文献未明确提出伦理意识,而提出伦理意识的文献从参与者立场出发的较少.研究指出,文本挖掘研究方法的伦理灰色地带问题包括:参与者隐私保护、数据获取的合法性、分析的客观公正性、知情同意的确认,以及平台商业利益的维护;研究最后提出基于不同研究阶段的伦理考量与建议.

    微观伦理学应用语言学文本挖掘伦理灰色地带数据隐私知情同意

    机器法则、至善法理与人之情感:论《如我这般的机器》中的"罪"与"罚"

    朱云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恩·麦克尤恩的《如我这般的机器》虚构了坚守人类法律的"道德模范"——人形机器亚当与亚当的所有者查理、查理的女友米兰达在应对米兰达构陷格林奇事件中的法理与情感冲突及该冲突导致的终极结果,即查理击毁了拥有自我意识的亚当.作者借此冲突展现了人机共存的短暂社会画面,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话题,即人类做好与"如我这般"有意识的机器共存的准备了吗?从"罪"与"罚"的视角聚焦"格林奇之罪""米兰达之罪"和"查理之罪",探讨亚当坚持至善法理却又违背机器法则的矛盾根源,考察米兰达情理为先的行为动机与法律原则执行之间的冲突,细查查理击杀亚当后的复杂伦理情感,审视"罪"与"罚"的内涵及作者对后人类时代有意识的机器权利的深层思考.

    伊恩·麦克尤恩《如我这般的机器》机器法则法理情感

    创作童话中哥特元素的教诲机制研究

    赵一凡徐德荣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优秀创作童话中备受争议的哥特元素何以存在、有何意义的问题,本文认为创作童话中的哥特元素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诲功能,而其教诲功能的实现便是哥特元素在儿童心底播撒光明的原因.就哥特元素教诲功能的实现机制,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以安徒生、王尔德童话为例,探索了实现教诲的情感机制与叙事机制,认为基于哥特式情感线索的情感反应作为情感机制、哥特式"非黑即白"的叙事呈现作为叙事机制,帮助儿童在"诡异"的哥特式语境、"惊奇"的哥特式心境中,通过与人物共情与移情,熟悉、模拟善恶选择,不仅完成"人"的身份确认,也逐渐养成理性情感,形成健康的社会伦理与自我伦理,实现伦理平衡.

    创作童话哥特文学伦理学批评道德教诲教诲机制

    论米沃什对艾略特"荒原风"的接受与修正

    熊焕颖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是大诗人艾略特的《荒原》出版一百周年,这首诗在欧美乃至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20世纪重要的诗人米沃什早年因为翻译《荒原》而受到艾略特诗风的影响,尤其是他在二战后出版的诗集《拯救》在诗歌意象、创作手法、诗学观念等方面皆不同程度受到艾略特的影响.但米沃什并非亦步亦趋地模仿艾略特,而是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创造力抵抗来自艾略特的"影响的焦虑",修正和克服了艾略特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歌风格.

    米沃什艾略特"荒原风"现代主义影响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