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戏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

杜建华

双月刊

1003-7500

scxj@vip.163.com

028-86113570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四川戏剧/Journal Sichuan Theatr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艺术类专业期刊,旨在加强戏剧理论、艺术现象研究,繁荣戏剧文学,活跃戏剧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遗语境下传统戏台的当代传承与艺术转化

    秦煜明程苑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戏台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空间,是民俗节日、民间信仰、戏曲等非物质文化的实际载体.由于功能、地域的不同,传统戏台呈现出世俗性与神圣性交叠的复杂样态,但无论如何发展,都始终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近年来,随着非遗话语的兴起,对传统戏台保护与发展的讨论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存续其中的建筑艺术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信仰、风俗、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焦,实际上是对其中所蕴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内涵的探寻.从传统戏台自身文化特性出发,我们需要重视地方性的维系及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挖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传播路径与转化渠道.

    传统戏台文化空间保护发展景观建构

    论"湖广填四川"对四川宗祠剧场的影响

    吴晓丽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促进了四川宗祠剧场的建立和发展.移民融入新家乡后修建宗祠用于祭祀祖先、管理族人、解决内部矛盾、维系宗族纽带,不过,民众将宗祠作为剧场的意识并不突出,剧场建筑也受原籍地与新家乡文化的双重影响.具体来看,移民宗祠剧场的演剧活动包括祭祀演剧、"踩台戏""大贺戏""罚戏"等类型.

    "湖广填四川"移民宗祠宗祠剧场演剧活动

    探索熊佛西在成都的戏剧教育实践对当下的历史启示

    文也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不断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戏剧教育的学科建设逐年得到更高的重视,但同时也存在着课程开设形式化、培养目标功利化等不足.1938年熊佛西在成都创办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在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不仅培植了一批戏剧艺术人才,还大力倡导了戏剧在社会教育中的独特功能,通过戏剧教育提高了大众审美认知,引领学生具有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意识.这段历史启示着当下的戏剧教育工作者应当反思戏剧教育的初衷.

    熊佛西成都戏剧教育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历史启示

    非遗活态传承视阈下浙川地方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探究

    杨晓浤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戏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代表,表演人才的培养关乎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与剧种的兴衰存亡.当下,浙江、四川两省地方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在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文化基因传承等方面面临困境,可通过形成地方戏曲发展高质量生态群、实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转型、建立地方戏曲剧种艺术基因库等举措促进地方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推动地方戏曲在当代的活态传承.

    地方戏曲表演人才培养非遗活态传承越剧川剧

    基于传播可供性视角的乡村书法美育创新路径初探

    刁艳阳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书法美育是乡村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艺术实践之一.本文认为乡村书法美育存在外部嵌入和内部原生美育力量培育的二元结构,并据此结构分析多元传播主体,将传播方式归纳为书法创作类、书法欣赏类、艺术乡建类.当下的乡村书法美育存在环境营造不足、实践碎片化、受众分层不够精细化、传播抵达率不足、美育价值较弱等传播隐忧.基于传播可供性视角,本文分别从在地性、群众性、具身性和社交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联性等可供性视角出发,提出了培育美育主体、打造美育环境、精选美育内容、运用各类媒介的传播创新路径,以助力乡村书法美育的发展.

    乡村书法美育二元结构传播可供性创新路径

    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戏曲艺术发展探究——以资助浙江、四川的戏曲情况为例

    马明凯
    128-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国家艺术基金设立10年来,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有关政策,在资助体系、资助重点、项目管理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浙江和四川是东西部戏曲艺术的代表省份,也是东西部结对发展省份.艺术基金支持浙川戏曲取得的成绩是支持全国戏曲发展的缩影.10年来,国家艺术基金在推动戏曲艺术创作、传播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需要继续处理好政策扶持和自力更生、奖项和市场、整体推动和精准支持等方面的关系,在完善申报政策、细化评审标准、加强培训指导、创新成果运用等方面发力,以继续提高中央财政资金资助效益,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国家艺术基金戏曲艺术浙川戏曲资助成效

    乌镇戏剧节与大唐不夜城的文旅融合途径分析

    王月彤鲁小艳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镇戏剧节与大唐不夜城是全国知名的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们在地理环境、文化资源、演艺空间布局、演出剧目以及营收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乌镇戏剧节注重选择国际化、多元化的演出剧目,吸引国际优秀作品参与,并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大唐不夜城突出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及其传奇故事的再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辉煌和风采.乌镇戏剧节主要依靠票务销售和赞助商支持实现营收,大唐不夜城则采用门票和周边产品销售等方式获得收益.乌镇戏剧节与大唐不夜城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立足于不同的城市地理文化资源,通过创新文化表达,采用沉浸式戏剧表演的方式提升游客和观众的体验感,是文旅景点传播文化和提高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

    乌镇戏剧节大唐不夜城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文化传播

    开放、自我和超沉浸:"云演艺"业态的新价值生成

    韦铀杜智瀚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发展来看,"云演艺"的兴起并不完全是疫情下的权益之计所导致.作为一种基于云技术下的网络文艺形态,"云演艺"具有跨时空性、去中心化、即时互动性和AI化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让"云演艺"在虚拟空间下生成出与传统演出艺术不同的新价值:超越时空开放型的新业态形式、凸显自我性的审美过程,以及以个体超沉浸为特征的观演新模式和消费新领域.

    云演艺数字生态业态价值

    著名剧作家徐棻荣获"追光2023·十大天府人物"

    成都市川剧院"微信公众号
    封3页

    在全党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

    徐辉冠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