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李新

双月刊

1008-6323

scxzxyxbao@vip.163.com

028-87351169 87351101

610072

成都市光华村街43号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四川行政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全国社科战线、政府部门、公务员、各行政学院和普通高校的综合性理论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民共同富裕: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实践为例

    徐波波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合作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合作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迫切需求.基于浙江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实践,从市场机制、要素分配与新分配关系三方面构建分析框架,提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要遵循市场化规则,重点处理好合作经济主体合作所形成的新分配关系问题;从初次、再次、三次分配角度分析浙江农村合作经济实践,提出农村合作经济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收入分配,并认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初次分配,重点是建成以农民普遍拥有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为核心内容的初次分配体系;最后,从长期角度提出农村合作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应当规范合作经济分配关系,加快推进三项涉农改革,健全完善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经济发展方式与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

    合作经济共同富裕农民收入分配合作经济组织

    包容性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旭俞相成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工业社会正在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型.然而,由于不同经济主体对信息技术的获取和使用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了信息落差、知识分隔、贫富分化等问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以及数字治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妨碍了共同富裕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将包容性发展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包容性数字经济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整体性的发展,并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二是要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的平等发展和人格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因此,包容性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数字鸿沟人的全面发展

    超大城市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的韧性治理及其策略

    龚会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普通城市相比,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高,灾害事故成因复杂,源头防控工作难,基层保障能力薄弱.一旦出现重大突发危机,城市社区作为危机应对的"最后一道防线"至关重要.而且,社区作为超大城市应急管理的基本单元,处在突发危机应对和防灾救灾的前沿阵地,是筑牢基础,抵御各类危机危害的"最先一公里".本研究对韧性治理框架下的社区韧性特征分析,从社区治理体系的适应性提升,治理功能的重构以及应急管理模式的转换等三个方面,描述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危机的韧性,构建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危机的结构韧性、功能韧性和行动韧性等能力,并提出韧性治理的主要策略,包括加强主体协同,强化社会动员;促进资源整合,建立韧性网络,增强基层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调适、自我恢复的能力.通过完善韧性治理体系,提升社区韧性能力,将危机减缓做到前端,落在基层,防范各类重大安全风险,实现超大城市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危机的韧性治理.

    韧性治理超大城市社区重大突发公共危机

    整体性学习共同体:公共部门危机学习碎片化的治理策略

    曾凡军曾瀚文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危机的特征决定了危机学习应当是多方协调的知识整合行动.危机事件打断了组织的正常秩序,迫使组织对内部要素进行分析与重构,但碎片化的危机学习无法有效缩减组织智慧盲区,致使治理知识难以匹配复杂危机情境.为切实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增强公共部门组织韧性,需将整体性内核嵌入危机学习行动中,促进多主体知识流动,构建信息长效共享的危机学习网络.本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分析框架,从理念、主体、机制、制度、技术等层面对当前公共部门危机学习碎片化现象予以分析,归纳出科层权威下的策略应对思维、组织制度惯性、问责负激励等碎片化诱因并提出形塑危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危机学习公共部门整体性治理共同体

    技术理性—生活理性: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二维框架

    柯玉婷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基层社会治理有效的基础是理解技术理性的整体性逻辑和生活理性的个体性逻辑之间的张力.技术治理常态化是治理资源缺乏的理性选择,国家透过技术之眼系统"看"社会,却常常陷入看不清的境地,最后得到的只是技术之后的整体想象.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推动人们日常生活理性个体化和多样化,个体适应性造就了社会复杂性,而技术常常简化社会,造成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分裂与对立,从而导致技术"悬浮"于社会.鉴于此,基层社会治理也难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治理有效.因此,以技术理性和生活理性二维因素为主线,可构建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二维框架.

    基层社会治理技术理性生活理性技术治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严红邓益婷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具有创新驱动、环境友好、融合发展等特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在"结构性陷阱"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等问题,应从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全域开放合作、促进成渝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扩大开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基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

    查旺斯基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国家—社会关系互构中形成的凝聚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逻辑互构,优化国家—社会关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实现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社会关系民族地区

    政社共谋: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刘天文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谋现象"不仅是一种避责策略,还是基层政府的灵活性体现以及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一些地方形成的"政社共谋"就是基层政府灵活施政的一种变通策略.基于基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案例考察,对"共谋理论"进行拓展,可提炼出"政社共谋"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基层治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间进行联合共谋的动因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体制压力和政绩驱动是"政社共谋"形成的动因,表现为:在体制刚性化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希望借助社会组织来创造工作灵活空间;并且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治理时更具备创新性,符合基层政府的政绩需求.在"政社共谋"下,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形成双向依赖关系,并通过行政动员、资源俘获、政策庇护等机制来保持长久稳定的共谋关系."政社共谋"正是基层政府在不改变体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创新性机制探索,体现的是积极寻求自主空间和完成任务的逻辑.

    基层政府社会组织政社关系治理创新

    文旅资本下乡的动因、冲突逻辑与应对策略——以南阳迷笛音乐节集体哄抢事件为例

    陈持家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资本下乡是目前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文旅资本下乡中产生的冲突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对于文旅资本下乡过程中所产生冲突的解释,必须从文旅资本下乡"田园幻象"需求下的动因、地方政府在"晋升锦标赛"的压力下推动出发,理解文旅资本下乡在乡村和城市舆论场中冲突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下现代性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乡村场域中"外来者的困境"和城市场域中"乡村的他者化"两种社会现象.而化解冲突方法的根源在于推动乡村现代化,减少城乡差异.具体化解途径可通过扩大村民创收途径、提升文旅项目持续期,促进村民与消费者良性互动、构建复合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展开.

    资本下乡冲突聚焦式研究治理逻辑

    Abstracts

    101-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