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儒棣教授基于"补虚解郁利水祛瘀"治疗黄褐斑经验

    冯雯琪廖堂宇刘超何蕾...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艾儒棣教授基于"补虚解郁利水祛瘀"理论治疗黄褐斑的临证经验.艾儒棣教授认为肝郁、脾虚、肾虚是黄褐斑发病之本,局部气机不畅,气血瘀滞是其标.笔者总结以"补虚解郁利水祛瘀"为基本原则的药膜结合治疗黄褐斑,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佳.

    艾儒棣补虚解郁利水祛瘀黄褐斑

    基于阳郁阴积思想辨析甲状腺结节

    刘嘉祎刘梓昂杜泽坤白洋...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脏腑理论与阴阳理论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及治疗,认为其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根本病因属肝郁脾虚,关键病机为阳郁阴积.提出其发病分三阶段:病始之关键在于气滞阳郁,治宜通阳达表行郁;病中之枢纽归于湿阻痰凝,治宜扶阳健脾化痰;病终之症结属于瘀毒滞络,治宜补阳消瘀解毒.全程以通阳化积为核心治法,立阳至阴自消、祛邪不伤正之功,达瘿肿渐消,希冀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新思路.

    甲状腺结节瘿病肝郁脾虚阳郁阴积通阳化积

    基于营之为枢理论治疗荨麻疹探析

    孙延国赵慧玲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立足经典,借鉴温病卫气营血辨证,阐述营之为枢的理论.从生理基础、病症表现、用药规律三方面论述营为气血之枢,从营分论治荨麻疹,透邪外出、兼以扶正,疗效确切稳定.深入研究营之为枢理论,能较好指导临床中常见温热性、湿热性疾病的证治,尚能运用到部分内伤疾病中的诊治过程.

    荨麻疹营分

    基于"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辨治肠癌

    徐成汪晓敏郑巧姚德蛟...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气肇源于《黄帝内经》,指甘肥积食陈腐之气,亦泛指陈旧不化之病理产物.肠癌与饮食、代谢密切相关,"陈气之疾"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是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肠癌者多饮食无节,脾胃失司,肠腑失调,内生陈气是肠癌发病的始动机制.陈气聚而不散,损伤气道血脉,致气血津液运化失常而再生痰浊瘀热之陈气,是肠癌的发展病机.肠癌为陈气之疾,治疗上强调"治之以兰",以芳香辛散为兰,以畅气机、除陈腐、推陈致新为兰,以祛痰浊瘀热之陈气、健脾胃畅气机使陈气无以再生为肠癌的除陈法则.

    肠癌陈气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从"冲脉不治,取之阳明"论治高泌乳素血症

    李琳马红侠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泌乳素血症归于中医"月经过少"、"闭经"、"不孕"及"乳泣"、"乳汁自下"等范畴.冲脉与阳明互通,联系各脏腑经络,阐述气机升降之调控,枢机之顺畅,对于月经生成及生殖功能的维护至关重要.据此,依据"冲脉失和,则阳明论治"之古训,我们构想阳明热炽、冲胃之气逆乱,乃高泌乳素血症之核心病理机制.当热邪侵扰胃腑,胃失和降之功,冲脉无以蓄泄有度,易致冲气不宁于下焦,逆而上行,遂成冲胃气逆之证.此为HPRL发病的关键所在,其病机之本在于阳明热盛而致冲胃气逆,故治疗时应予以清泻阳明之热、镇冲降逆而引血下行,为中医从新的角度认识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提供思路.

    冲胃气逆冲脉不治,取之阳明高泌乳素血症

    基于"心痛,当九节刺之"论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

    陈若菡白兴华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痛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常见症状之一,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与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是GERD食管外相关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GERD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当以和中降逆为首要原则,健脾和胃、调畅气机.基于"心痛,当九节刺之"的治疗之法,以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为主要针刺部位,配合刮痧、拔罐、刺络放血等外治手段,调节脾胃气机,注重固护脾胃之气,对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有较好的疗效.

    胃食管反流性胸痛脾胃气机针刺督脉理论探讨

    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膝骨关节炎

    龙欢杨冯春徐金凡祁令臣...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膝骨关节炎是一种筋骨共病、痿痹共存的疾病,属中医"痹证""骨痿"等范畴.KOA属于痿痹共存的疾病,笔者提出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膝骨关节炎.

    "治痿独取阳明"膝骨关节炎痹症痿证

    内关、太冲穴位埋线对自发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意义

    黄国华李湘海陈小青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关、太冲穴位埋线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前期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6只3周龄SH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埋线组与模型组(n=8),另取8只同龄的京都种Wist-ar(WKY)大鼠为对照组;埋线组大鼠定位内关、太冲穴位并进行穴位埋线干预,模型组及对照组仅予以抓取固定,实验周期为2周.在干预前1小时及干预2、7、14天后,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并于末次检测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ATP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AT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及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测定左室前壁心肌组织AMPK、p-AMPK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7和14天后,埋线组大鼠的DBP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7和14天后,埋线组大鼠SBP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的ATP低于对照组,埋线组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的AMPK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不同,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埋线组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p-AMPK/AMPK表达比低于对照组,埋线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高血压前期大鼠模型中,内关、太冲穴位埋线可调节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高血压状态,这对预防心肌高压状态下的损伤可能有帮助.

    内关穴太冲穴穴位埋线高血压前期心肌能量代谢AMPK信号通路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益肾散结复方抑制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曹慧慧屈凯王悦彤柳小远...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分析益肾散结复方抑制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阿霉素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对照组和益肾散结复方组(以下统称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复方组),连续2次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对照组和复方组分别按10mg/kg/d盐酸贝那普利和6.24g/kg/d益肾散结复方煎剂灌胃6周,其余组灌胃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前后对比大鼠一般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指标变化,电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同时将复苏的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以上4组,以40µM浓度阿霉素诱导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凋亡模型,分别对应处理各组细胞,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正常组、模型组、复方组细胞进行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对共同DEG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益肾散结复方可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便溏、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等精神状态,减少24h UTP、BUN和SCr水平(P<0.05),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基质沉积,改善基底膜缺血、皱缩情况,从而抑制肾小球硬化程度;细胞实验研究显示:益肾散结复方可延缓阿霉素诱导的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过程,从而对肾小球硬化起抑制作用.根据细胞RNA-seq结果,益肾散结复方抗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共同DEG有863个,542个上调,321个下调;GO分析显示这些DEG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三个方面,其中与肾小球硬化相关的GO功能有:正向调节细胞迁移、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结合、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趋化因子活动等;KEGG分析显示上述DEG富集在19条通路(P<0.05)中,其中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与肾小球硬化关系密切.结论:益肾散结复方可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减少系膜区基质沉积来抑制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过程,其作用可能通过正向调节肾小球系膜细胞迁移、参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粘附等生物过程,作用于细胞外基质,发挥整合素结合、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和促进趋化因子活动等分子功能来实现,与调控ECM-受体相互作用、NF-κB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转录组测序技术益肾散结复方肾小球硬化阿霉素肾病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大建中汤治疗大鼠脾阳虚证的作用机制

    张萌萌赵容王丹吴纯洁...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建中汤对大鼠脾阳虚证的治疗作用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脾阳虚证模型组,附子理中丸阳性组和大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苦寒泻下"法复制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肛温、运动能力等指标,并对大鼠回肠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检测.进一步提取回肠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从而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建中汤给药组大鼠体重、进食量、肛温以及脏器指数均明显升高(P<0.001),且运动能力接近正常组.大鼠回肠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以炎性浸润为主)得到改善,以低、中剂量效果较好.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大鼠回肠组织的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免疫系统相关的信号通路明显上调.结论:大建中汤能明显改善脾阳虚证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大建中汤脾阳虚证转录组测序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