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痰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观察

    黄文琦孙靖李文娟潘燕君...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化痰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长春西汀注射方式治疗;3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化痰定眩方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及TCD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疗程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以及伴随疾病等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在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能有效缓解症状,安全有效.

    化痰定眩方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效果

    郑氏提顶理筋手法结合润肠通便方治疗臀坐式骶尾椎骨折源性便秘临床观察

    袁荣霞陈子锴谢正虎李玮琳...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郑氏提顶理筋手法结合中药润肠通便方治疗臀坐式骶尾椎骨折源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收治的臀坐式骶尾椎骨折源性便秘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提按手法复位+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及便通胶囊通便治疗;实验组给"郑氏提顶理筋手法+口服润肠通便方"治疗.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析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缓解(VAS评分量表)、肠功能恢复(BFI评分量表)、骨折后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量表)的差异,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共有120例患者资料完整得到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3、4周,实验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BFI评分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净感和排便总体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排便费力程度和不净感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实验组排便总体满意度评分更高;③在骨折后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实验组的骨折后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提顶理筋手法结合润肠通便方可改善骶尾椎骨折患者的肠功能及便秘症状,缓解疼痛,促进骨折后功能恢复.

    骶尾椎骨折便秘郑氏提顶理筋手法润肠通便方骨折疼痛

    补肾养血健骨汤加减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急性锁骨骨折对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的影响观察

    李明生程永胜周树阳马骏...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补肾养血健骨汤加减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急性锁骨骨折对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锁骨骨折患者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联合补肾养血健骨汤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接受干预前后肾虚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恢复时间、骨折痊愈时间、总住院时间、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SF-36健康调查简表得分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后,肢体沉重、神疲乏力、情志失调的证候积分相比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时间、骨折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出现上升、CSS评分出现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变化趋势更加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养血健骨汤加减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加快患者骨折愈合、改善患肢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联合用药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急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补肾养血健骨汤术后患肢功能

    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谢洪刘燕梁雪廖欢...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康妇消炎栓联合微波治疗,观察组60例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共治疗2疗程.记录治疗前后彩超检查结果,测定CD4+、CD8+、CD4+/CD8+、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经期腹痛程度,并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积液程度好于对照组,盆腔炎性包块小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经期腹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52/60)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P<0.05).结论: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SPID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灌肠方微波临床疗效

    消结化瘤汤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和IL-22、TNF-α水平的影响

    陈秀英陈娜高娜崔建涛...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消结化瘤汤对子宫肌瘤(UM)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白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血瘀型U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结化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IL-22、TNF-α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2、P、LH、F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22、TNF-α等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与对照组的16.0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结化瘤汤可有效改善血瘀型UM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IL-22、TNF-α水平.

    消结化瘤汤米非司酮片血瘀型子宫肌瘤白介素-22肿瘤坏死因子-α

    加味二甲地黄汤联合中药外敷预防轻中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汤莉韦欣宏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加味二甲地黄汤联合中药外敷预防轻中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桂林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2020年至2022年就诊的轻中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二甲地黄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B超下子宫内膜形态、宫腔镜下宫腔粘连评分.结果: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形态A型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B型、C型比例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二甲地黄汤联合中药外敷预防轻中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疗效确切,能有效修复子宫内膜,改善中医症候,增加月经量,预防粘连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加味二甲地黄汤中药外敷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临床研究

    麻防犀角地黄汤治疗寒包火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桂茫刘涛峰周光泽许玲...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麻防犀角地黄汤治疗寒包火型银屑病(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桐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寒包火型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观察组服用麻防犀角地黄汤,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CD4+辅助型T1细胞/T2细胞(Th1/Th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0.00%,与对照组的83.33%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程迁延、秋冬疕重、受寒疕重中医证候积分和 PASI 评分、DLQI 评分分别为(3.60±0.75)分、(3.24±0.76)分、(3.29±0.22)分、(28.12±4.95)分和(11.52±1.82)分,低于对照组的(4.49±0.87)分、(4.01±0.78)分、(3.54±0.30)分、(33.25±5.09)分和(13.97±2.03)分(P<0.05);观察组 IL-23、IL-17 水平为(2.25±0.37)pg/mL 和(7.13±1.19)pg/mL,低于对照组(3.43±0.51)pg/mL 和(9.04±1.36)pg/mL,Th1/Th2 为(4.91±0.79),高于对照组(3.52±0.58)(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5).结论:麻防犀角地黄汤治疗寒包火型Ps疗效确切,可降低复发率.

    麻防犀角地黄汤寒包火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白介素-23复发率

    健脾化痰汤结合针刺治疗成人鼾症(痰湿内阻型)临床疗效观察

    谢兴笔肖志贤赵军李星...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汤结合针刺治疗成人鼾症(痰湿内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5例成人鼾症(痰湿内阻型)患者(2019年5月~2022年6月)纳入本次研究,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与中医治疗组(5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方案治疗,中医治疗组患者采取健脾化痰汤结合针刺治疗,数据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夜寐不实、睡则打鼾、憋醒、形体肥胖等)变化及ESS嗜睡量表评分变化、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变化、治疗满意度.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23%)高于常规治疗组(84.62%),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夜寐不实、睡则打鼾、憋醒、形体肥胖等)、ESS评分、BMI、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夜寐不实、睡则打鼾、憋醒、形体肥胖等)、ESS评分、BMI、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指标均改善,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夜寐不实、睡则打鼾、憋醒、形体肥胖等)、ESS评分、BMI、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6.23%)高于常规治疗组(82.69%),P<0.05.结论:健脾化痰汤结合针刺治疗成人鼾症(痰湿内阻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好转,恢复较好,患者较为认可,值得应用.

    成人鼾症痰湿内阻型健脾化痰汤针刺ESS评分BMI

    动针静灸法联合自制上肢训练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S100β、NO、CGRP的影响

    吴蔚然赵洪尹东琼许颖...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动针静灸法联合自制上肢训练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si00β、NO、CG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制上肢训练器进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动针静灸法.即施术者先实施"静灸",即在进行隔药饼灸的同时,患者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其后采用运动针法,即患者在接受针刺的同时,进行自制上肢训练器训练.2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估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改良的 Ashworth 量表(Modify Ashworth Scale,MA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实验室指标[S100β蛋白(S100β)、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在量表评估,治疗前2组在FMA-UE、MAS、SS-QO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FMA-UE和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治疗前2组S100β、NO、CGRP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2组S100β、NO、CG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S100β低于对照组,在NO、CGR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针静灸法联合自制上肢训练器可以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

    动针静灸法自制上肢训练器脑卒中上肢功能

    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马标鲍文程密密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肌电生物反馈组(47例)和联合组(53例,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比较两组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1)评估]、身体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踝关节活动度(ROM)[主动背伸度、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步行能力[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SI评分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BBS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主动背伸度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V、PAR、Hct水平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水平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BI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痉挛程度、身体平衡功能、踝关节ROM以及血流循环,提高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足下垂针灸肌电生物反馈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