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伤寒杂病论》中葛根的应用规律探析

    张小红周绪梅唐丽容何叶...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归纳整理《伤寒杂病论》葛根相关的原文,结合现代实验研究,于功效、日服剂量、特殊煎煮工艺三个方面研究葛根的应用规律,从而得出《伤寒杂病论》中葛根日服剂量大,最小41.6g;煎煮时间长,最短煎煮时间91min;推测先煎葛根,再合诸药共煎之法,其用文火慢煎使葛根素析出量最高或接近最高;后纳诸药,使葛根素维持长时间较高浓度,共煎又有助于协助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析出;主要功效为通经活络、解表止泻、升津止渴,与现代药理舒张平滑肌、改善微循环、解热、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为安全有效、精准化运用葛根,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伤寒杂病论》葛根功效日服用量煎煮工艺

    从阳虚论治老年抑郁症

    赵娟韦倩倩常卓林珊珊...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时期以持续心境不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多数医家认为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为肝失疏泄,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然而,笔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和老年人体质,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查阅文献,认为老年抑郁症与人体阳气关系密切,其中以脾肾二脏阳虚为主,兼有痰凝、血瘀,治疗上应以温肾健脾为主,兼以滋阴,活血,祛痰凝.

    老年抑郁症阳虚温肾健脾

    从"络损-络滞-络毒"病机演变探讨肺结节辨治思路

    郁文越朱佳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络病理论总结肺结节辨治思路.认为肺结节的发生、发展到恶变的病机演变主要经历正损(络损)、结形(络滞)、恶变(络毒)三个阶段,核心病机分别为气阳不足,肺虚络损;痰瘀凝聚,络滞郁痹;阴结蕴热,络毒亢变;辨治原则主要有益气扶正,温阳通络;化痰祛瘀,散结通络;养阴润肺,解毒通络.并分别从虫类药、藤类药、辛味药、通补药进一步探讨通络药在肺结节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肺结节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络病理论肺结节病机演变辨治思路

    基于"胃咽相关"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中医证治和现代机制

    李亚鼎许高凡刘晓文吴月...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属于中医"喉痹""吐酸""食管瘅"等范畴,病位在咽喉、食管,责之于胃.本文以"胃咽相关"为理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对LPR的认识,探讨咽喉与胃的相关性,辨证论治LPR,阐明LPR的现代机制,以期对中医药治疗LPR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反流性咽喉炎胃咽相关中医证治现代机制

    基于《外科正宗》探析肾气丸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郑慧兰吴青青尹思思程宏斌...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学发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详细阐释了诸多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笔者根据溯源发现陈氏所用肾气丸虽基于《金匮要略》,但去其温热之品,与钱乙六味地黄丸更为相似,体现了培补肾精的中医外科治疗理念.陈氏强调肾为五脏之基石,房劳过度、过用温药及情志化火均可导致肾精亏虚、阴不制阳,使痈疽滋生、溃疡不愈.而肾气丸可滋养化源、培补脏腑,陈氏在阳证疮疡、水疝、骨瘤、多骨疽、雀斑及黄褐斑等疾病中均加以灵活化裁.通过梳理《外科正宗》中肾气丸及相关临床应用,有助于探析陈氏从补肾角度治疗皮肤病的学术思想,为目前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拓展了新思路.

    外科正宗陈实功肾气丸皮肤病补肾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在药物应用中之体会

    范诗宇于涛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概念后,后世医家多运用此理论以指导针刺治疗由阴阳失和引起的一系列病证.而张介宾独出心裁提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亦为用药之理,并举出"求汗于血,生气于精"、"引火归元,纳气归肾"等法则,今仅就张介宾"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中用药之理浅谈个人体会.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用药之理张介宾

    从脾肾论治肌少-骨质疏松症

    刘政赵纯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少-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并存的一种老年综合征,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住院的风险,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经济负担.中医学认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病位在肌肉与骨骼,其发生发展与脾肾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脾胃虚弱.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等治疗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

    肌少症骨质疏松症脾主肌肉肾主骨补肾健脾

    基于肠道菌群"代谢障碍-炎症微环境"与"阳化气-阴成形"交互关系论治糖尿病

    吴梦竹李廷林杨永宏黄昊飞...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为"消渴"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气候的演变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影响下,阴虚燥热已经不足以充分阐释当代消渴病的病机,基于此建立的上中下三消辨证体系及治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指导消渴有深远的中医学背景及临床实践.现代医学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研究中,越来越重视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交互作用.本文通过肠道菌群"代谢障碍-炎症微环境"与"阳化气-阴成形"的交互关系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期揭示中医药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防治糖尿病科学内涵,为进一步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肠道菌群阳化气阴成形糖尿病

    基于"以通为补"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思路

    韩洁伍丽余敏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通为补"理论的应用最早见于《伤寒论》,主要是通过宣通腠理,温脏通阳,继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变应性鼻炎作为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病程常迁延难愈,临床采用中医疗法卓有成效.患者因惧针和畏惧口服中药导致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受限.故临床上,外治法运用中药熏蒸联合透灸法宣散与温通并用,择法简而专,临床疗效显著,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新思路.内治法应用中药内服,深究病机,随机应变,实现祛邪以"通",温"通"以"补".文章基于"以通为补"思想,浅谈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内外治法治疗思路,并附验案一则.

    以通为补变应性鼻炎中药熏蒸透灸法

    基于"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治疗肝性脊髓病的理论探讨

    喻娜娜周刚张秀辉张金平...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黄帝内经》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为切入点,探析肝性脊髓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机体多因命门火衰,虚寒内生,加之外感寒邪,内舍肌肉筋骨而发为此病;通过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肝性脊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理论相契合,进而论述从"温肾阳,益精血"角度治疗本病各证型,以期为临床诊疗肝性脊髓病提供线索和依据.

    肝性脊髓病肾阳不足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