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Klotho、FGF23水平的影响

    瞿晓密朱云燕徐维刘丹...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 3~4 期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Klotho蛋白(Klotho)、成纤维生长因子 23(FGF23)水平的影响。方法: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 3~4 期患者 92 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 46 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 2 周。比较两组治疗 2 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 2 周后血清TGF-β1、Klotho、FGF23 水平、肾功能、免疫功能,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 2 周后的总有效率(71。74%)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91。30%,P<0。05)。较治疗前,治疗 2 周后两组血清 TGF-β1、FGF23、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全血辅助性T细胞 17(Th17)水平,24h尿蛋白定量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较治疗前,治疗 2 周后两组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Klotho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均未影响继续治疗(P>0。05)。结论: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 3~4 期的疗效较好,可改善肾功能、免疫功能,调节血清TGF-β1、Klotho、FGF23 水平表达,降低肾脏损伤,安全性良好。

    慢性肾脏病3~4期雷火灸穴位贴敷转化生长因子-β1Klotho蛋白成纤维生长因子23

    调肝和胃针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临床疗效研究

    王敏王欣欣周建伟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调肝和胃针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70 名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最终符合疗效分析者共66 例,其中治疗组33 例,对照组33 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调肝和胃针刺法治疗。以烧心、反酸主症,中医症候及生活质量等为观察指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烧心、反酸主症均得到改善(均P<0。05),且在改善的程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呃逆等中医症候均得到改善(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烧心、胸骨后疼痛得到改善(均P<0。05),而反酸、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呃逆则改善不明显(均P>0。05);治疗后患者烧心、反酸、脘腹胀满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改善的程度组间无差异(P>0。05)。④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 87。87%,对照组 60。6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肝和胃针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能够提高单用艾司奥美拉唑镁治疗的临床疗效。

    针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刘辉辉吴祥俊熊成程卓...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26 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 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摄食-吞咽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指标,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分布情况、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ALB,H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应用于PSD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范围,提升其营养状态。

    咽三针点按摄食-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补骨壮骨针灸联合壮骨补肾颗粒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腰背痛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施文凯洪丽朱民喜章京...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补骨壮骨针灸联合壮骨补肾颗粒治疗骨质疏松症(OP)(脾肾阳虚兼血瘀证)的效果及对患者腰背痛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遴选2021 年9 月~2023 年9 月收治的脾肾阳虚兼血瘀证OP患者98 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针灸组和联合药物组各 49 例,针灸组采用补骨壮骨针灸治疗,联合组在针灸组基础上加用壮骨补肾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腰背疼痛、骨代谢[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骨钙素(OC)]和骨转换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 1 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水平。结果:联合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 91。84%,显著高于针灸组 75。51%(P<0。05);治疗 2 疗程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药物组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第 1、第 4、第 8 周,两组腰背疼痛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联合药物组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 2 疗程后,两组BALP明显降低(P<0。05),25-OH-D3和OC水平明显升高(P<0。05),联合药物组指标变化显著高于针灸组(P<0。05);治疗 2 疗程后,两组β-CTx和TP1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药物组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补骨壮骨针灸联合壮骨补肾颗粒治疗OP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腰背疼痛与骨转换进程,改善骨代谢,值得推荐。

    骨质疏松症脾肾阳虚兼血瘀证补骨壮骨针灸壮骨补肾颗粒腰背痛骨转换标志物

    电针短刺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应用研究

    陈续园史中亚邸全祥王燚...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短刺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 2020 年 1月~2023 年 5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CNLBP患者 1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 40 例。短刺组接受电针短刺夹脊穴治疗,夹脊组接受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普通电针组接受电针针刺常规配穴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对比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对比四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四组治疗后复发率。结果:治疗 4 周后,短刺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电针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1 周、2 周、3 周、4 周后,短刺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夹脊组、普通电针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 3 个月、6 个月,短刺组复发率低于夹脊组、普通电针组及对照组(P<0。05),夹脊组、普通电针组、对照组间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电针针刺夹脊穴、电针针刺常规配穴或口服药物治疗,电针短刺夹脊穴治疗CNLBP 能提高疗效,更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不适,起效较快,复发率更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电针短刺夹脊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应用

    中药敷脐结合穴位按压护理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

    何成成李桂平陆叶潘晓凤...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穴位按压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紊乱(PG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 1 月~2021 年 6 月在本院确诊的 86 例腰椎骨折PG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压干预,观察组在穴位按压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敷脐护理干预,均持续干预 1 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GI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肠道功能紊乱严重程度及心理焦虑状态,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IS评分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便秘、腹痛、腹胀及消化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脐结合穴位按压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骨折患者PGD状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中药敷脐穴位按压腰椎骨折术后肠道功能紊乱

    郑氏肩部康复操在肩周炎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秀英樊海英李小红亓效勤...
    21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郑氏肩部康复操在肩周炎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我院门诊就医的肩周炎患者 96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郑氏肩部康复操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肩部功能康复锻炼,应用 3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试验前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 3 个月后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9。17%(P<0。05)。结论:郑氏肩部康复操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和肩部症状,减轻肩关节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怀贤肩部康复操肩周炎康复锻炼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效果研究

    程冬梅唐可欣曾维斯谢利君...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促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82 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1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试验组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 2 周、4 周、8 周及 12 周瘘静脉血管内径及血管壁厚度,两组内瘘成熟时间,两组内瘘成熟时间及首次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术后 3、6 月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结果:两组术后 2 周、4 周、8 周的血管内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12 周的血管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 月透析吻合口自然血流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中西医结合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

    子午流注低频联合中药热奄包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

    张静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子午流注低频联合中药热奄包护理对剖宫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年 10 月至 2023 年 1 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 103 例行剖宫产术后患者,按照术后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52 例,进行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51 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低频联合中药热奄包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泌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后 24h出血量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更早,术后 48h泌乳量更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联合中药热奄包护理可显著缓解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泌乳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

    剖宫产中药热奄包子午流注低频产后护理

    多角度对比中药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性干眼临床疗效观察

    汪娟黄慧黄群高娜...
    220-22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多角度对比中药熏蒸和睑板腺按摩治疗MGD性干眼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 2023 年 5月~2023 年11 月在我院就诊的120 例MGD性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1∶1∶1∶1 比例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其中A组采用先热敷再进行睑板腺按摩,B组采用先睑板腺按摩再进行热敷,C组采取先中药熏蒸再进行睑板腺按摩,D组采取先睑板腺按摩再进行中药熏蒸。四组均进行热敷或中药熏蒸隔日一次,睑板腺按摩每周一次的干预,四周为 1 个疗程,共干预 1 个疗程。对四组患者从患者干眼相关评价指标、睑板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OSDI评分及患者疼痛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的干眼相关评价指标(BUT、Schirmer I)、睑板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OS-DI评分均优于B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C组的干眼相关评价指标(BUT、Schirmer I)、睑板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OSDI评分均优于D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D组(P<0。05);A组与C组相比较,C组的干眼相关评价指标(BUT、Schirmer I)、OSDI评分均优于A组(P<0。05),睑板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及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先进行中药熏蒸再进行睑板腺按摩治疗MGD性干眼,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MGD(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中药熏蒸睑板腺按摩中医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