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臧旭恒

双月刊

1001-9839

wkxb@sdu.edu.cn

0531-88364645

250100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由山东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1951年8月由华岗、童第周等创办,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创刊的高校综合性学报。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

    肖贵清唐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三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解码密钥。教育、科技、人才均为强国建设之基石,三者统一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整体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现有效联动,坚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实现各方面政策举措的贯通融通。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创新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

    孙占元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新课题,需要从把握历史逻辑、梳理丰富成果和探索现实路径等维度,着力阐明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推进伟大工程与坚持管党治党方针并举,把党的建设作为一大法宝,以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胜利所发挥的重要政治保证作用。从这个历史逻辑中,可以得出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强国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启示。新时代十年,我们党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鲜明主题,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新布局,坚持以政治建党为统领,以思想建党凝心铸魂,以组织建党造形,以制度治党为保障,以正风、肃纪与反腐为党心民心所向,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把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个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重大任务落实好,必须深化对"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的理解和把握,着力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内容上全涵盖,在管全党和治全党上全覆盖,在党的各级组织肩负主体责任、各级纪委承担监督责任上全链条,在把制度建设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与各层级上全贯通,对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现实路径指向作出探讨。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历史逻辑现实路径

    数字时代文化产业治理新特点与繁荣文化产业新思路

    祁述裕闫烁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我国文化产业治理环境日趋繁复,不确定性明显增多。文化产业治理呈现出治理对象模糊、治理内容具有嵌合性、治理过程动态化和治理主体网络化等新特点。为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文化管理部门在治理机制、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了调适,但与数字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完善文化产业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秉持适应性治理理念,做到敏捷治理、包容治理、数据治理、开放治理、协同治理、综合治理。

    数字时代文化产业治理适应性治理

    从"媒体出圈"到"价值共创":非传统旅游城市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研究

    孙平王德刚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网红打卡"式新兴旅游方式,带火了一批"网红城市"。对于知名度低、传统旅游吸引物匮乏的非传统旅游城市来说,媒体"出圈"容易,却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基于品牌生态圈理论,通过梳理"淄博烧烤"现象的关键事件,探索从单一网红要素到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非传统旅游城市品牌生态圈塑造分四个阶段:聚焦"有效治理"的品牌生态圈前期阶段、聚焦"核心IP打造"的品牌核心圈塑造阶段、聚焦"价值共创"的品牌生态圈初步形成阶段和聚焦"适应性演化能力"的城市品牌生态圈可持续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分别受市场契合性、感官真实性、互动参与性、多主体联动性和情感体验性因素驱动。本研究为非传统旅游城市打造从媒体出圈到目的地品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及参考。

    媒体出圈非传统旅游城市网红城市品牌生态圈淄博烧烤

    地方政府为何会推进举报式执法?

    万江李璇
    4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举报式执法因其兼具工具价值和民主价值,被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时所选择应用。我国地方政府在举报式执法手段的选择与治理方式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以150787份通过公民举报而推进的行政处罚案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各地区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与研究发现,地方财力、地方执法压力以及公众参与需求,是地方政府选择与公众进行合作、采取举报式执法治理手段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地方举报制度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地方政府选择举报式执法,并提高合作治理程度。在下一阶段的中国社会治理改革中,地方政府应建立科学的举报奖励制度,促进政社合作,以举报式执法之优势缓解行政资源匮乏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的治理问题。

    举报式执法合作治理行政处罚实证研究

    营商环境与企业"脱实向虚"

    李增福甘月
    5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背景下的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营商环境越好,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水平越低;基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进一步证实营商环境的改善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水平。机制检验发现,这一效应的产生是通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实体投资效益两条路径实现的。拓展性研究发现,营商环境改善在降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同时,提高了企业对研发的投资;这些效应在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激励企业"脱虚向实",这在政策层面意味着改善营商环境可能是解决经济"脱实向虚"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纾困发展两大问题的一剂良药。

    营商环境脱实向虚金融资产投资金融化

    空间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胶东地区为例

    林聚任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胶东地区在此方面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典型经验,从空间视阈出发,讨论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新人类生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出的生态空间观,为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按照此观点,人类组织、社会活动与环境资源具有空间意义上的共生性关系,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具有某种空间逻辑或空间秩序。胶东地区作为相对独特的空间单元,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中具有自身的空间特点,注重利用空间资源要素和优势,形成了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人口增长与空间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成为国内具有区域特征的现代化实践案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空间视阈胶东实践

    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和制度选择——基于分配公正原则的研究

    李石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学术界、政策界应该对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和具体目标是什么,展开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前景。为此,应当采用当代分配公正研究中提出的三种原则——按需分配、机会平等、差别原则——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具体的分配方案:一是基本需要按需分配,二是稀缺资源保证机会平等,三是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持续提升。在此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三个具体目标或规范性指标:第一,覆盖全民的、均质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跨区域的、优质的公立教育;第三,贫富差距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分配公正共同富裕按需分配机会平等贫富差距

    外部市场需求规模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佟家栋赵思佳张俊美
    9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作为贸易活动的主体,详细考察外部市场需求规模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市场需求环境变化会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贸易水平。基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和相应研究假说,以2000-2013年中国工业出口企业为样本数据,探讨外部市场需求规模变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着重从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视角对该影响与机制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外部市场需求增加能够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机制检验表明出口规模效应的促进作用占主导,缓解了竞争效应的抑制作用;由于这两种效应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外部市场需求冲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程度依次为成熟期企业、成长期企业、衰退期企业,这个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同时,外部市场需求增加对低技术、加工贸易以及出口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会产生更明显的积极影响。

    外部市场需求规模企业生命周期出口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戚聿东杜博
    10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也有基于中国特色的实践内涵,体现为"五位一体"的内容全面性和并联叠加、均衡发展的时空演进性。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发展与均衡两大维度的现实挑战,决定了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数字经济是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抓手,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有利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构成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路径,能够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竞争优势,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均衡优势,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