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道港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道港口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水道港口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张华勤

双月刊

1005-8443

jowah@sina.com

022-59812345-6208

300456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二号路2618号

水道港口/Journal 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与海岸河口、内河航道、港口工程、通航建筑、波浪、防护建筑物、交通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科研基础理论以及手段和方法的研究论文,报道国内外上述领域前沿研究成果、高新技术。刊载上述领域有关发展战略、经济管理、规划、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发展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峡—葛洲坝汛期通航流量标准对比及应用分析

    孟鑫何远鑫肖玉华罗亮...
    39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坝间航道水域位置特殊,通航条件复杂,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三峡—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汛期通航流量标准》试运行方案和《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两坝间航道汛期通航流量标准》.为了全面掌握最新执行的《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两坝间航道汛期通航流量标准》实施应用情况和科学评估实施效果,分别从标准对比分析、通航船舶上滩能力计算和通航效率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随机抽取部分不同流量级依据原标准限航但依据现标准能够通航的船舶,开展了航行安全验证;通过构建仿真平台,计算了通航船舶在模拟汛期水情、不同标准下的通航艘次和货物通过量,实现了两坝间通航效率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旧标准,新标准优化了流量级划分和标准控制因素,通航艘次以及货物通过量总体上可实现进一步提升,且增加的艘次能够正常通航,仿真环境下两坝间实现了 14.8%的通过艘次提升和11.6%的货物通过量提升,即新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两坝间整体通过能力.

    两坝间标准对比通航安全通航效率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汛期船舶适航流量研究

    张明冯小香肖玉华孟鑫...
    400-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两坝间航道汛期适航流量标准是大流量时安排船舶过闸计划的依据.在分析两坝间船型现状、枢纽调度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实测水文资料、数学模型和实船试验成果,对不同水情条件船舶在两坝间河段的航行性能进行综合评估,针对干散货船、液货船和集装箱船提出以满载排水量、主机功率和单位功率装载量为控制因素的适航流量标准.研究结果对两坝间航道的通航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峡两坝间适航流量实船试验上滩能力安全航速非恒定流

    湖北省历史极端降雨时空特征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唐慧雅余金水肖舟
    407-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湖北省 26 个站点的 1960 年—2019 年日降雨数据,选择 12 个极端降雨指数进行统计,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及Hurst指数法,分析湖北省内极端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湖北省内1960 年—2019 年各区域极端降雨指数变化幅度较大,且不同地区的极端降雨特征有明显区别.除连续干旱日数由北部往南部递减,其余极端降雨指数整体上都从南往北递减.湖北省中部地区大部分区域极端降雨事件是逐年增长的,且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以武汉、孝感、咸宁为主的湖北中部城市需加强城市内涝防范,以恩施为主的湖北西南部城市需加强极端降雨下水土流失防范措施.对极端降雨事件将增加的地区,其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应在施工计划中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极端降雨防范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湖北省极端降雨指数Hurst指数时空变化

    干湿循环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研究

    王栋杜波王锦迪闫博宸...
    415-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环境下氯离子侵蚀是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普遍运用的基于Fick第二定律解析解的氯离子浓度预测方法是基于氯离子不与混凝土结合的假设.但在实际情况中,氯离子可以通过化学结合与物理吸附的方式与混凝土结合,混凝土对氯离子的结合作用会降低自由氯离子浓度,从而降低氯离子扩散速率和钢筋前沿的氯离子浓度累积量.文章进行了8 组不同干燥时间比和5 个暴露时间点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和暴露时间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线性吸附理论和Freundlich吸附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预测氯离子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两种吸附理论表达出的氯离子结合能力均随着干燥时间比的增加而降低,但Freundlich吸附理论的预测结果更为准确,故选取该理论建立了干燥时间比、暴露时间影响下的氯离子结合能力表达式.根据建立的氯离子结合能力公式,建立合理描述氯离子传输特性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比较考虑氯离子结合能力的氯离子传输模型与基于Fick第二定律解析解的氯离子扩散模型的差异.

    混凝土干燥时间比氯离子结合能力预测模型

    交通运输领域多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殷缶梅深
    425页

    船闸止水材料性能劣化规律试验研究

    吴林键刘永明刘明维杜波...
    426-43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陆运河河口船闸受咸水入侵及船闸闸室频繁灌泄水作用,形成了受紫外光照强、氯盐侵蚀及高频干湿交替共同影响的特殊腐蚀环境.然而,船闸止水材料在这一特殊服役环境下的性能劣化规律不甚明了.为此,文章开展了针对船闸止水材料在纯紫外老化环境、紫外老化与咸水高频干湿交替环境下的加速劣化试验,研究了四类橡胶止水带(包括:普通、OMEGA、GB、超高性能止水带)材料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极限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纯紫外老化环境下,四类橡胶止水带材料的硬度、极限弹性模量随劣化时间呈增大趋势,拉伸强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断裂伸长率则单调减小;紫外老化与咸水高频干湿交替环境下,四类橡胶止水带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随劣化时间呈减小趋势,极限弹性模量则单调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平陆运河河口船闸结构缝止水材料的优选类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船闸平陆运河止水材料紫外老化咸水入侵

    桩桶复合结构在海上风电工程的应用与创新

    刘蜜
    434-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桩桶复合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单桩基础与桶体基础相结合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结合项目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单桩基础采用稳桩工艺进行施打,桶型基础结构先通过船吊套装在打设完毕的单桩基础上,通过自重下沉和抽负压下沉到位,采用水下灌浆工艺将单桩基础与桶型基础连接成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是桶体基础安装的方位角和偏斜度控制、桶型基础与单桩基础之间灌浆部位的淤泥清除、桩桶间隙灌浆区的顶封板设计和安装.该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在浙江台州1 号海上风电项目得到了成功应用,其具有施工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海上风电基础桩桶复合基础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基于PFC-FLAC耦合的砂土中桩基轴向承载特性分析

    罗晓健郭学龙刘润梁超...
    44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单桩基础因其适用性和经济性较好而得到广泛应用,且单桩基础设计直径和长度在逐渐增大.桩长的增加使得桩-土相互作用模式区别于短桩,力的传递过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探究单桩基础轴向承载机制,以密实的福建标准砂为材料,基于室内三轴试验标定了土体参数,采用连续-非连续耦合方法,利用PFC-FLAC软件建立耦合模型模拟了桩基轴向静载过程,以宏微观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桩土间相互作用机理,揭示密实砂土中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桩身轴力随荷载增加逐渐向下发挥,加载初期桩端处不承担承载力;加载过程中,桩土间相互作用使桩身周围土体逐渐致密,且主要承担荷载区域深度为15D~30D,孔隙比变化更大,应力集中更为显著,表现为明显的摩擦桩特性.

    桩基轴向承载连续-非连续密实砂土耦合分析离散元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水下保护沉箱沉降规律研究

    王丽勤王忠畅李书兆王忠涛...
    448-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下保护沉箱可以有效防护水下生产系统免受船锚和渔网拖曳、海底滑坡冲击以及冰山撞击等风险,但沉箱一旦发生超出允许变形量的沉降,将会引起沉箱内采油树失稳,管汇及沉箱跨接管、海管、脐带缆等发生断裂,进而酿成油气泄露等重大工程事故.通过开展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水下保护沉箱基础在基坑开挖安装就位和自重固结过程中的沉降规律,并采用Weibull曲线模型拟合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公式.离心模型试验预测的最终沉降量与数值模拟、规范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发现三种方法的预测沉降量较为接近.通过分析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可知: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底部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弹变形;在沉箱基础安装后的固结过程中,基础底部土体的回弹量有所减小,但回弹变形依旧存在.

    水下沉箱基础基础沉降离心模型试验有限元分析

    煤炭码头粉尘无组织排放防治措施对比研究

    洪宁宁彭士涛苏宁叶寅...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堆场的粉尘无组织排放一直是干散货码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苫盖和湿式除尘是我国专业化煤炭码头露天堆场粉尘无组织排放的两种主流防治措施.文章以北方某煤码头为例,基于露天堆场采用苫盖和湿式除尘措施下的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测数据,对两种主流粉尘防治措施的环保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湿式除尘措施比采用苫盖措施更适用于高周转率的专业化煤炭码头露天堆场的粉尘无组织排放的防治.

    绿色港口专业化煤炭堆场粉尘防治措施环保效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