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隧道建设(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隧道建设(中英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张炜

月刊

2096-4498

ztsk2000@263.net

0379-62632470;62632173;63633403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陵园东路3号(状元红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Journal Tunnel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隧道建设》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刊出了31卷141期。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的科技刊物《隧道建设》成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55/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41X),刊期为双月刊。《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实践论文。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技术进步服务。 《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委会的主任委员。《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 《隧道建设》发行的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工程单位,其中包括中铁系统、中水电系统、中交系统、中冶系统、中建系统、地方各建设系统、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研究

    李术才王鑫郭伟东田箴言...
    617-632,中插1-中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我国隧道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围绕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提出以凿岩台车破岩振动为震源的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针对凿岩台车多震源连续激发带来的地震数据波场混叠、有效信息难以识别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提出VMD-SVD-RobustICA三臂混合先导信号分离方法与脉冲反褶积-小波域互相关地震记录重构方法,可实现三臂混合先导信号的分离与有效反射信号的提取.工程实践证明,利用凿岩台车搭载式无线高精度探测装备,该技术可初步实现"边钻边探",降低预报环节对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正常施工带来的影响.最后,明确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钻爆法隧道机械化施工凿岩台车随钻震源超前地质预报

    铁路隧道绿色低碳建造技术工程实践与展望

    吕刚刘建友于晨昀陈慧...
    633-642,中插18-中插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铁路隧道全生命周期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以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新八达岭隧道和八达岭长城站为背景,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铁路隧道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碳排放,从隧道线位和车站站位选择、建筑、结构、通风、照明等方面提出隧道减碳设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减碳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增加碳汇和减少碳排放 2 大类.增加碳汇的措施有:1)采用隧道下穿方案可减少地表土地占用,增加地表绿化面积;2)隧道洞口可采用绿色格宾挡墙和绿色植被覆盖来增加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有:1)合理选择隧道线位和车站站位,减少乘客交通接驳;2)车站采用群洞设计方案可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支护措施工程量;3)超大跨隧道采用围岩自承载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可减少衬砌混凝土用量;4)地下车站采用无空调活塞通风系统、光源智能管理及光纤照明系统、电梯等大型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等可减少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最后,提出绿色结构物建造、全预制精巧化结构研发、设备智能管控技术、铁路带状光伏发电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绿色建造技术.

    铁路隧道低碳设计绿色建造碳减排

    水下盾构隧道管片拼装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包小华李浚弘陈湘生沈俊...
    643-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水下盾构隧道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管片拼装质量问题,综述国内外相关水下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的重要研究,主要涵盖管片拼装质量控制指标、管片拼装对隧道衬砌力学性能的影响、管片拼装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检测的应用等方面.针对管片拼装质量控制指标,探讨管片尺寸和几何要求、裂损性、水密性及防渗性能要求等关键内容.通过现场监测、相似模型试验与原型试验归纳管片拼装对水下盾构隧道衬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拼装质量控制方面,介绍管片拼装设备、盾构隧道管片传感监测系统、盾构姿态预测方法以及管片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总结近期管片拼装缺陷检测方法的研究成果,包括三维激光扫描、图像三维重建以及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管片衬砌裂缝及渗漏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管片拼装的尚存问题以及研究趋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缺乏有效的拼装质量实时监测与评估方法;2)对水下环境中管片拼装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不足;3)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成熟度不够;4)隧道缺陷检测精度及其风险评估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展望未来,将通过对管片拼装质量评估手段、自动化与智能化拼装技术以及高精度缺陷定量分析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实现对拼装质量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定量评估,从而提高管片拼装的效率、精度和安全性.

    水下盾构隧道管片拼装质量控制指标力学特性质量检测

    超高水压超大埋深组合工法水下隧道连接段泄水降压研究

    于勇刘文骏傅鹤林胡凯巽...
    663-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组合工法施工水下隧道连接段水压力过高引发的仰拱开裂、轨道隆起等结构病害问题,依托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开展研究,考虑连接段设置体外泄水洞泄水降压,推导隧道的渗流量及衬砌外水压解析解,并通过退化检验和数值模拟进行验证,对参数的敏感性开展分析,以揭示体外泄水系统工作机制.结果表明:1)推导的公式计算检验效果良好;随着体外泄水洞半径的增大,隧道的渗流量和衬砌外水压力均减小,对泄水降压有一定作用.2)设置体外泄水洞后,注浆圈内的渗水可以直接排出,缩短了原本的渗流路径,降低了对注浆圈的要求,以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水下隧道组合工法连接段超高水压体外排水泄水降压

    机器视觉下多特征组合的围岩风化程度判定方法

    毛勤平刘军成杨晓秋刘学增...
    673-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围岩风化程度判定存在主观性强、准确率低的问题,开展基于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围岩风化程度定量化判别技术研究.依托大广复线扩容工程搜集隧道施工期间掌子面的图像,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掌子面图像颜色信息、表面纹理信息、节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提取.基于提取的指标参数,借助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并建立围岩风化程度预测模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到:1)对预测模型准确率贡献度由大到小的指标分别为颜色、完整性和纹理,各单一指标预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 71.91%、70.78%、47.19%;2)多指标组合模型相较单一指标模型判定准确率更高,采用颜色、纹理、完整性 3 个指标的组合模型,准确率达到86.52%;3)对 13 个二级指标进行特征筛选,剔除 5 个贡献度较低的纹理特征指标,采用剩余的 8 个关键指标构建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仍能达到 85%,满足工程需求.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图像的颜色、纹理、完整性信息能够有效表征围岩风化程度,建立在这些指标之上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能够稳定有效地对掌子面的风化程度进行判定.

    隧道工程围岩风化程度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承插式管片拼装误差仿真分析研究

    武文清
    682-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承插式管片在拼装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累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管片装配尺寸链的仿真方法,通过建立MATLAB仿真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法对管片拼装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管片纵缝接触面张角是管片成环拼装可靠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管片拼装中应严格控制纵缝接触面张角的偏差;2)多环管片拼装分析中,在相同管片拼装公差控制条件下,错缝拼装方式对应的管片环内拼装可靠度较通缝拼装方式高;3)对南京江心洲隧道工程采用的承插式管片拼装公差进行优化设计,拼装可靠度得到有效提升,管片拼装质量更高.

    承插式管片拼装误差MATLAB仿真模型蒙特卡洛法仿真分析

    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环境温度分布实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四进刘颂玉韩磊王军...
    68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展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独头通风流场分布及参数优化后环境降温效果研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明确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和风速特征,并对海底盾构隧道主要热源进行统计,建立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的温度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盾构掘进长度、通风量和入口风温等因素对隧道环境温度场和通风死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主机和 1 号台架下层和中层设备为主要的散热源,设备后方的大范围通风死区处有局部异常高温;2)从盾构主机至始发井,隧道内回风风速先骤减再略微增加后基本保持稳定,通风量损失主要在盾构刀盘后配套作业区;3)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呈骤降—缓降—缓升的变化规律;4)在盾构掘进长度小于 6 km时,盾构主机处温度呈快速线性增大随后增速放缓的变化特征;5)通风死区范围随着盾构掘进长度和通风量的增加分别呈指数上升和指数衰减的趋势,加大通风量能有效消除隧道内通风死区.

    海底盾构隧道超长距离通风隧道温度场通风传热特征

    2023年度隧道管片衬砌技术盘点(国际)

    隧道网微信公众平台
    697页

    黏土地层泥水劈裂伸展压力及路径试验研究

    杨公标袁大军陈健王滕...
    698-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水下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由于泥水支护压力过大导致的掌子面前方地层劈裂,以及劈裂发生后如何防止裂缝伸展至水底地表等难题,采用大型三轴劈裂试验平台进行泥水劈裂伸展试验,测得裂缝伸展过程中的泥水压力及裂缝伸展路径,并研究泥水黏度及应力状态对伸展压力及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泥水黏度较小时,裂缝伸展过程中劈裂压力基本不变;泥水黏度较大时,裂缝伸展过程中劈裂压力逐渐增大.2)启裂压力和伸展压力均随着泥水黏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增大速度逐渐减小;伸展压力随围压线性增大,但增大速率略小于启裂压力.3)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盲孔试样的裂缝倾角可知,裂缝倾角仅与轴压和围压的压差相关.4)实际施工中建议泥水黏度大于 21 Pa·s.5)当隧道埋深变化较大时,应实时调整泥水压力.6)当初始劈裂发生后,泥水支护压力会骤降,此时不应过快地补充泥水压力,而应采取加快掘进速度的方法快速通过.

    水下隧道泥水盾构劈裂试验泥水黏度伸展压力裂缝形态

    高水压盾构滚刀用橡胶套管的自适应平衡特性研究

    李英发陈彦涛姜海峰张耀鑫...
    705-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持滚刀浮动密封的有效性,滚刀内外压力差需要控制在 0.3 MPa内,而工作环境水压可以达到 1.4 MPa,因此需要设计自适应压力平衡结构降低滚刀内外压差.常规的活塞式平衡阀经常由于高压环境下的岩渣堵塞或者O型圈动密封快速磨损导致滚刀浮动密封失效.因此针对高水压环境下滚刀内外压力自动可靠平衡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平衡橡胶套管:通过气囊变形响应外界压力变化,实现滚刀内介质对于外界压力变化的动态跟随功能.首先,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橡胶套管自适应平衡机制,并基于仿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给出自适应平衡橡胶套管性能评估方法;其次,通过套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给出优选的结构参数、试制等径式橡胶套管,并进行压力跟随试验,发现输入压力为0~0.6 MPa时,内外压差为0.12 MPa;最后,将试制橡胶套管应用在盾构滚刀项目中,滚刀运行状况良好.

    高水压自适应平衡橡胶套管密封盾构滚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