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郑强

双月刊

2095-4735

qlsfxyxb@sina.com

0531-86401225;86593012;86593055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论黄庭坚南贬宜州诗词的文学意涵与文化价值

    丁畅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庭坚晚年在政治生活中的渐趋沉沦与元祐新旧党争密切相关.其政治命运因《神宗实录》案一事发生转折,崇宁年间三立"元祐党人碑"事件加深了他废黜被贬的命运,其《荆南承天院记》一文由于涉及党争成为其"羁管宜州,魂留异域"的直接原因.在偃蹇仕途生活的影响之下,他南贬宜州诗词的主题意蕴集中于抒怨愤、思挚友、悟禅理、咏风物等多维指向,艺术风貌主要昭显出平淡自然、无意于诗的诗学走向,在构思布局、句法字法、使事用典等方面实现了外在的"平"与内蕴"不平"的统一.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讽兴曲喻、兴寄高远,既有温柔敦厚之风,又不乏平淡闲远与旷达劲健,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文学意涵和地域文化价值.

    黄庭坚贬谪诗宜州艺术新变文化价值

    论明末竟陵派诗风中的"贾岛现象"

    张玉雪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唐诗人贾岛、姚合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们在创作中对铸字炼句的刻意求工以及对幽僻诗境的醉心独好引得后世众多文人、尤其是封建王朝末世境遇坎坷的文人在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的认同和共鸣,此种"贾岛现象"在明末竟陵派诗人中也具有突出的体现,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诗人尚"清"崇"静",追求孤寂的诗境,具有典型的贾、姚特征,这既打上了明末社会的时代烙印,也与钟惺、谭元春等人的创作探索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

    "贾岛现象"明末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数字化推动蟠龙梆子戏传承发展的创新策略研究

    牟堂娟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戏曲作为艺术的重要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众情感.蟠龙梆子戏是地方戏曲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日新月异,蟠龙梆子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如观众群体萎缩、传承人才稀缺、资金匮乏以及市场份额减少等.文章通过对蟠龙梆子戏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发展现状的全面剖析,系统梳理蟠龙梆子戏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创新发展策略.

    数字化蟠龙梆子戏创新模式

    陈师曾画学观念研究述评

    王华军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中国画理论书写和创作实践中,陈师曾的画学观念是认识中国水墨人物画形态转型问题极其重要的线索之一.尽可能掌握和解析陈师曾的画学观念,有助于研究者追根溯源,更清晰、充分地认识和讨论中国画的传统延传、现代转型问题.

    陈师曾画学观念中国文人画

    联结生态美学——"疏野"范畴的现代转化途径

    庄守平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疏野"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则综合性审美鉴赏范畴,在人物品评、诗歌鉴赏及绘画鉴赏、自然欣赏中均有使用,包含特定的自然审美观念.自然美学视角下的"疏野"范畴具有多重生态意蕴,如复归自然的位置意识、亲近自然的伦理取向、纯素质朴的审美取向和遂物之性的道德实践.通过联结当代生态美学,疏野范畴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在当代审美文化、生态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疏野生态美学自然美学

    媒体使用对身体态度的影响

    赵玄通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活高度现代化和媒介化的背景下,公众对身体的关注反映了一种身体个体化的趋势,媒体使用对身体态度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研究表明,媒体曝光与身体形象关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受众主动参与社交媒体的行为需要被考量;社交媒体的使用往往加剧公众对身材与身体的焦虑.知识因素或许是公众对抗社交媒体对个体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的积极因素.使用知识-态度的范式研究个体身体知识与身体满意度的关系,是对传统科学传播的研究范式的补充.有必要将社交媒体与知识作为变量并做出细化,构建起基于普通大众关于身体态度的理论模型,并做出关于身体形象与身体行为的建议.

    媒介使用身体形象身体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