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高洪歌

双月刊

1673-6397

iceapp@163.com

0531-82967032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燕子山西路40号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Jour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ower Plant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办以来,始终遵循“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内燃机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的办刊宗旨,及时准确地对内燃机及其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等进行报道,是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企业管理人员掌握行业动态、生产经营部门了解市场和发布产品信息、使用及维护服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问世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发动机热力损失角测试及影响

    吉一平冷泠汤旭阳石磊...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D6114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上止点位移测试及基于压缩压力的上止点位置计算,分析各种方法测量误差及发动机运行条件对上止点位置的影响规律,对理想多变指数比对法和绝热压力修正法两种方法进行校核计算;进一步开展车用柴油机、车用汽油机和船用中速柴油机3种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热力损失角测试与估算研究,确定不同机型热力损失角范围.结果 表明:采用两种方法都可以较好地预测车用柴油机热力损失角,上止点曲轴转角测试误差不超过0.2°,其中绝热压力修正法计算更简单直接;车用柴油机的热力损失角较大,车用汽油机次之,而船用中速柴油机的热力损失角最小,并且受转速变化的影响较小.

    上止点热力损失角传热损失

    永磁活塞机械-电力发动机额定工况的动力特性

    梁震张洪信赵清海孙芸...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传统的活塞式内燃发电机组,设计一种新型动力装置——永磁活塞机械-电力发动机,对其动子组件建立发动机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电动力学模型,通过编程和有限元建模,对额定工况(曲轴转速为3600 r/min)下的静磁场特性、空载特性和负载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空载感应电动势、负载电流电压、电磁推力、额定输出功率和损耗等.结果 显示,额定工况下机械输出功率为3 660.224 W,输出转矩为9.71 N ·m,由于电磁损耗,比原发动机的机械输出功率(3700 W)和输出转矩(9.82 N·m)略有减少,但不影响正常工作.该新型动力装置不仅输出机械动力,还增加了电动力输出,电输出功率为20.33W,达到双元动力输出,验证了该新型动力装置结构的可行性.

    发动机直线发电机动力学模型Maxwell输出功率

    动力电池二次利用关键参数识别研究综述

    王兴华兰欣李祥瑞苏丽娜...
    14-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参数识别技术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分选,实现退役电池的二次利用.研究二次利用前动力电池的性能状况,对电池的剩余容量、剩余寿命、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电荷健康度(state of health,SOH)等影响电池性能的参数进行识别,并根据获取的相关数据来评估退役电池组当前状态下的性能,预测电池的剩余寿命,为动力电池二次利用的参数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动力电池二次利用参数识别SOCSOH

    国六天然气发动机排放技术方案分析

    张腾贾红杰韩文涛王林波...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天然气发动机尾气中污染物控制方法,对比天然气发动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不同排放技术方案的优缺点,确定理论空燃比-三元催化-废气再循环技术方案是当前天然气发动机排放的最优技术方案.通过发动机台架进行冷、热态全球统一态测试循环(world harmoized transient cycle,WHTC)排放试验以及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方案的天然气发动机污染物排放量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

    天然气发动机国六排放标准WHTC技术方案

    大缸径船用柴油机曲轴复合圆角结构分析与优化

    邰强娟徐志远柳海涛李继光...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大缸径船用柴油机曲轴圆角疲劳安全系数,以现有某机型曲轴系模型为基础,利用AVl-PU软件对该机型曲轴圆角疲劳安全系数进行仿真计算,其疲劳安全系数仅为0.974,不满足大于1.05的许用限值要求;基于现有计算结果,优化曲轴复合圆角结构,设计不同的复合圆角方案,并进行仿真对比计算.结果 表明:优化后圆角最小疲劳安全系数为1.064,满足限值要求.

    大缸径柴油机复合圆角仿真分析

    涡轮增压器轴向力分析与止推轴承承载力评估

    张健健马敏李伟王孝丽...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涡轮增压器止推轴承评估及选用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建立某型号涡轮增压器的有限元模型,使用NUMECA软件对涡轮增压器轴向力进行分析,将轴向力结果输入DyRoBeS,计算止推轴承不同油楔面下的油膜厚度,选择承载能力满足要求的止推轴承,并进行压气机性能试验.结果 表明:压比的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在低速工况下重合性较好,高速工况下最大误差小于1%;效率的仿真计算结果较试验略低,误差范围为0.5% ~2.0%,但仿真与试验的总体趋势一致,在小流量范围内误差更小.该方法能够在增压器初步配试阶段较精确地选择止推轴承,提高整机可靠性.

    涡轮增压器止推轴承轴向力油楔面

    轻便轴承对增压器机械效率及发动机加速性能的影响

    李伟李国祥白书战桑梧海...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涡轮增压器机械效率及发动机加速性能,分析原轴承系统和轻便轴承系统的旋转部件质量及转动惯量,试验研究原轴承系统和轻便轴承系统的机械效率及发动机加速性能.结果 表明:与原轴承系统相比,增压器转速为60 000~80 000 r/min时,轻便轴承系统机械效率改善2.73% ~ 8.08%;增压器转速为60 000~140 000r/min时,轻便轴承系统润滑油流量减少37.44%~46.75%;发动机带载加速试验及发动机自由加速试验表明,轻便轴承系统加速时间分别减少7.7%和11.7%.因此,轻便轴承系统可以改善增压器低速段机械效率、发动机加速性能及低速扭矩,是增压器的发展方向.

    涡轮增压器机械效率加速性能转动惯量轻便轴承系统

    某型柴油机换热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韩荣蒋炎坤陈烨欣
    42-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独立的换热器,降低水下工作柴油机中高负荷工况的排气温度.运用SolidWorks建立换热器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圆柱形换热器4种换热管布置方式对换热器温降与压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换热器可将排气温度由550.00℃降低到161.94℃,废气在换热器中的压损为5.95 kPa,降温效果和压损均满足相关工程要求;换热管管径和管心距不变,正三角形和转角三角形布置方式的换热器换热管数量较多,换热面积较大,换热效果较好,其中正三角形布置方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但压损更高.本研究可为水下动力装置排气降温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柴油机排气降温系统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流体仿真

    某型柴油机高压油管断裂失效分析及改进

    李杰姜明文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型柴油机高压油管漏油率较高问题,分析故障油管断裂部位、断口形貌特征、金相组织、振动测试结果及受力,确定高压油管断裂的主要原因为墩头及过渡区域设计不合理,导致其疲劳破坏而发生脆性断裂;优化高压油管结构与管型,改进管夹布置方式,增加油管稳定性;改进油管镦头尾部结构,增大锁紧螺母与镦头贴合面装配应力.振动及耐久试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高压油管平均破坏循环次数提高70.94%,满足疲劳寿命要求,改进方案有效,并成功应用于市场.

    柴油机高压油管断裂

    收割机用柴油机输出端异响分析与设计优化

    史文献张军张悦李岩...
    53-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频谱分析、模态仿真与测试对某收割机用轻型柴油机离合器分离时各转速下存在的异响进行分析,确定噪声异响源为离合器外齿圈撞击柴油机飞轮内齿圈引起飞轮结构共振产生的表面辐射噪声.从噪声激励源、传递路径以及结构响应3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采取优化柴油机燃烧激励、增大飞轮刚度降低结构响应、增厚挡板并加密封吸音棉等改进措施.试验表明改进方案降噪效果非常明显.

    异响频谱分析模态仿真模态测试传递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