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敬和

季刊

1008-8091

xbskb@sdau.edu.cn

0538-8242242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的反映高校科研、教学成果,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鹏凌孙康周云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态效率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指标,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文章运用DEA-Malmquist和随机效应Tobit回归等模型和方法,分析2010-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总体未达到有效状态,生态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从动态分析来看,粮食主产区存在较多年份农业生产投入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对投入比例进行适当调整;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生态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3)农业劳动力投入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正效应,财政支农力度和政府规制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负效应.为了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效率改进路径.

    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子研究

    葛艳艳王伟樊骋
    80-8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筑牢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屏障,测度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健康动态变化和障碍因子,研究通过构建DPSIR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指标进行测度,分析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健康状态,再选用障碍度模型对指标剖析,确定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健康值提升的障碍因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健康值呈现V形变化,总体趋向上升,目前处于临界健康的关键期,而影响其健康值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有人工造林面积、工业污水排水量、单位耕地农药使用量、人均GDP和工业污水处理率等,这些因子也是安徽省今后改善耕地生态的重点.

    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DPSIR-TOPSIS安徽省

    社会资本对水源地农户生态补偿参与行为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平湖为例

    刘格格葛颜祥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源地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推进生态补偿政策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山东省东平湖水源地为例,基于307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两个阶段,运用双栏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对实施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水平为339.06~361.43元/年;就参与意愿而言,社会资本的三个核心解释要素均对水源地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一般型社会信任对水源地农户参与意愿均发挥促进作用,而特殊型社会信任对水源地农户参与意愿则发挥抑制作用;就参与程度而言,强连接型社会网络和一般型社会信任均会对水源地农户生态补偿参与程度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社会资本水源地生态补偿农户参与双栏模型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社会风险的诱发因素研究——基于611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

    尹延君李增元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共服务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社区治理中逐渐会出现因公共服务内外要素引发的职能缺位、需求难以满足、供需失衡及群众上访的社会风险,制约农民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建构模型的手段分析发现,服务主体权责、农民受教育程度、服务供给机制、地方性社会网络和社区文化环境对诱发社会风险的关联性较大.为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模式和防范路径,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社会风险回归分析治理之道

    互联网、人力资本与农村家庭消费

    方巧玲施其芸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6年CFPS调查数据,分析互联网、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积累又提升了农村家庭消费,考虑内生性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机制,互联网使用用户可能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增加消费支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消费带动效应,东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商的发展;提高农户的教育人力资本水平.

    互联网人力资本农村家庭消费

    从山区到山村,教育扶贫精准化的问题与出路——以J县T镇M村为例

    贾高邦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扶贫是我国大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笔者从一年山区支教的亲身经历出发,记录和剖析了 J县T镇M村在教育扶贫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供给端多元主体的功能障碍、需求端扶贫对象的特殊性、供给与需求内容对接的不匹配以及教育扶贫手段的单一是阻碍M村教育扶贫精准化的四个层面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实现教育扶贫"从山区到山村"的精准化转型,首先必须打破山区内部二元结构的壁垒,之后从四个层面对问题进行逐一破解,即:理清多元主体在教育扶贫中的功能定位、瞄准扶贫对象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供求评估与反馈机制、创新教育扶贫手段.

    山村教育扶贫精准化供给与需求

    整体性治理与组织化发展: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途径的新探索——以上海城郊S村违法建筑整治为例

    沈菊生王伯承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结合部是城与乡的中介桥梁,兼具城、乡特色,对它的治理势必不同于市域社会或乡土社会的治理.本文从城市理性发展角度出发,基于上海城郊社区S村违法建筑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研究城乡结合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途径.田野调查发现上海城郊基层社会治理具有整体性治理和组织化发展的双重特征.整体性治理体现在治理观念的整体性、治理机制的整体性和治理样态的整体性.整体性治理得以实现的机理是组织化发展,即充分赋权村集体组织,由村支两委间接或直接引领、组织和监督城郊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整体性治理和组织化发展实现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治理的耦合,但也造成了村社同质化、空心化的意外后果.如何破解不利局限,在理性发展的前提下,补足村社末端创新活力,营造适合老人居多的生活空间和吸纳青壮年回归的生产空间是实现城郊社区的"善治"逻辑.

    违法建筑城市理性发展社会治理

    琼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与引导路径——基于琼南民族地区9县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研究

    何化利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琼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进行概括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思想状况总体向好:乐于奉献、职业定位准确、乐于接受挑战、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但是仍然存在着成就感不强、扎根农村意愿弱、锐意创新信心不足以及对村官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等思想问题.结合上述思想状况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拓展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引领作用和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活力等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大学生村官琼南民族地区思想状况引导

    乡村振兴之生态振兴:内生逻辑、关键环节与实践向度

    刘镇玮林美卿苏百义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生态振兴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且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总体进程,同时也关系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的总体进度,关系着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情况.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应当注意到农村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压力和城乡生态平衡是问题的关键环节.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围绕这些关键环节在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上找准突破口,探索具体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农村农业

    论新时代"一国两制"新发展——兼谈香港特区未来发展趋势

    王拯
    139-14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国两制"战略的形成和发展既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又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新思路.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理解发展"一国两制"国家战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对"一国两制"战略的内涵核心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始终坚持"不会变、不动摇";坚持"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时,"一国两制"国家战略的成功实践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有机结合.香港特区作为国家开放战略的桥头堡将迎来新一轮的繁荣.无论是"一带一路"工程建设,还是"亚投行"成立,均从实践层面推动了"一国两制"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新时代"一国两制"中国梦"一带一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