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电能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电能源科学
水电能源科学

邴凤山 张勇传

月刊

1000-7709

sdny@mail.hust.edu.cn

027-87542126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水电能源科学/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水、电、能源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工程应用成果,适当报道经验交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涉及水电、电气与电子、能源与动力、土木与力学、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读者对象为从事水、电、能源开发与研究、生产、建设、设计施工、教学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知识图谱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任娟慧任波李慧姝
    53-5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问题,引入知识图谱技术,以海量研究成果作为数据源,通过知识抽取建立指标实体集合、耦合熵值和变差系数增强指标的代表性、基于最大信息系数的知识合并减少指标的交叉和重复、运用灰色关联的知识推理遴选关键指标,最后基于专家咨询形成高质量知识并应用Neo4j图数据库对实体、关系、属性等指标知识进行存储与服务.这种基于知识图谱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不仅知识性强,而且系统全面,较好地解决了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复杂性建模问题,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知识图谱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水闸运行对丹河不同形态河段典型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影响

    王洪浩任焕莲栗泽超程启亮...
    57-6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闸对河流的阻隔作用改变了河流流速、流量,引起河流形态变化,使得污染物输运也随之发生改变,直接影响河流的水环境容量.以小水闸控制下的丹河为例,通过水闸运行控制河流水量,探究河流流速对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N外,COD、BOD5、TP的降解系数与河段流速有非常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1),不同污染物的降解系数随河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顺直河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高于弯曲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开闸放水后顺直河段COD、BOD5、TN、TP降解系数增加,弯曲河段COD、BOD5、TP降解系数减小,仅TN降解系数增加;开闸放水后顺直河段流速增加0.14 m/s,COD、BOD5、TN、TP降解系数分别增加0.94、0.30、0.72、1.93 d-1;弯曲河段流速增加0.01 m/s,COD、BOD5、TP的降解系数分别降低0.44、0.28、0.38 d-1,TN降解系数增加0.87 d-1.

    水闸降解系数顺直河段弯曲河段

    西南山丘区典型中小型水库面源污染治理措施研究

    阚飞杨雯肖翔卢鑫...
    61-6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中小型水库水环境治理,以四川省内江市石花水库为例,在分析库区及周边污染源的基础上,基于最佳管理措施(BMPs)提出面源污染治理方案,并应用人工漂浮湿地、生态缓冲带等工程措施对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相关措施对改善水库水质及控制水库面源污染具有积极作用.该治理体系的构建可为石花水库面源污染及山丘区中小型水库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山丘区水库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基于Rhino和Flow-3D耦合的串列四桥墩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王紫麒路明郭志宇杨钧午...
    65-6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地形下串列四排桥墩局部冲刷问题,以洺河京港澳高速桥6号桥组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泥沙级配及中值粒径表征非均匀沙质河床及来沙条件,考虑泥沙水下休止角等影响因素,通过建模软件Rhino耦合Flow-3D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串列四排桥墩周围流场结构及冲坑演变过程.将模拟得到的流速值和冲深值与物理试验结果对比,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复杂地形下非均质河床的四排桥墩局部冲刷数值模拟.模拟方法可为类似三维曲面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对于识别桥墩周围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指导桥梁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RhinoFlow-3D四排桥墩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有压管道内的泥沙冲淤特性

    王永宁祁贵贤李正琪梁俞...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复杂地形条件下有压管道内泥沙的运动特征与临界不淤流速,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径泥沙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水流流速,分析了泥沙粒径、加沙量与泥沙级配对临界不淤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式运动状态下,粒径介于(0.075~0.600)mm的泥沙在管道上升段与水平段呈多个椭圆状运动,较陡的下降段呈带状分布,粒径介于(0.600~1.250)mm的泥沙在管道内呈山丘状运动;泥沙运动状态的临界水流速度随泥沙粒径的增大呈增加趋势,且连续式推移状态为最佳泥沙输送状态;临界不淤流速均随泥沙粒径、加沙量、泥沙级配的增大而增大,泥沙粒径是影响临界不淤流速的主要因素,加沙量与泥沙级配是影响临界不淤流速的次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地形条件下有压引水管道工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有压管道泥沙运动形态泥沙运动状态流速界定临界不淤流速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排水隧洞水工混凝土多尺度损伤演化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

    崔树坚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腐蚀性离子地下水会显著劣化排水隧洞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而影响隧道安全与稳定.采用宏观力学试验与微观特征测试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不同侵蚀液浓度和干湿循环龄期作用下排水隧洞混凝土多尺度劣化机理及力学特性,并建立了腐蚀作用下的宏细观损伤演化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龄期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线性降低,抗拉强度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降低,弹性模量变化趋势相似.在高浓度溶液和长期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和裂缝尺寸显著上升,腐蚀产物在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大量孔洞和微裂隙通道中膨胀并降低了微结构完整性.基于试验结果和损伤理论提出的宏细观损伤模型的模拟结果误差小于10%,能够表征该环境下混凝土的力学行为特点,为富水-腐蚀环境下排水隧洞混凝土设计提供参考.

    排水隧洞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多尺度损伤本构模型

    后续养护方式缓解蒸汽养护混凝土性能缺陷的试验研究

    贾彦丽杨德志贾博文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后续养护缓解蒸汽养护造成的永久损伤,以蒸汽养护混凝土为例,设计了4种后续养护方式,测试不同后续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吸附系数、氯离子扩散系数和透气性等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续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试件28 d强度增长贡献率由大到小为标准养护、饱和石灰水养护、水养护和空气养护;混凝土毛细吸附性、氯离子扩散性和透气性曲线均呈近似"L"形,即随养护时间增加而降低,且前期(龄期3 d前)下降显著,后期趋于平缓;蒸汽养护混凝土预制构件均应及时进行适当加湿养护,但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于水环境中养护.

    混凝土蒸汽养护毛细吸水率氯离子扩散抗压强度耐久性

    基于SDCA的接力链螺旋循环技术的改进

    王博高东方郭莹李小娟...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接力链螺旋(RCH)循环技术改进后的生产系统缺乏稳定性及未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巩固成果的问题,在SDCA循环具有标准化和维持已有改进效果的优点以及RCH循环技术具有循环往复、循环控制、逐步提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DCA循环的接力链螺旋循环技术改进模型(RCH-SDCA循环模型),研究了RCH-SDCA循环模型的原理、工作步骤及工作流程,将RCH-SDCA循环运用于某供水隧洞开挖工程中,解决了爆破施工中存在的爆破振动、隧洞周边欠挖的问题,形成了本工程爆破施工标准,提高了水工隧洞爆破效率及安全性.

    SDCA循环接力链螺旋循环RCH-SDCA循环模型稳定性安全性

    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深竖井群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

    吴穹林勇华易顺钟坤...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竖井群作为一项高风险工程,其施工过程不可避免会引起周围地层变形,继而对周围建(构)筑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针对深竖井群施工对邻近铁路隧道的影响,依托某一待建竖井工程,建立深竖井群-周围地层-邻近铁路隧道的三维一体化数值模型,研究了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深竖井群施工作用下铁路隧道周围地层及隧道本身的位移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工的推进,周围地层和隧道表现为先隆起后沉降的规律,而水平变形则逐步增大;由于HSS/HS模型和 MC模型在加卸载模量方面的差异,利用不同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不尽相同;竖井群施工对地层及隧道的影响排序为竖井Ⅰ>竖井Ⅱ>竖井Ⅲ(竖井Ⅳ);隧道变形最大值出现位置与地层变形最大值位置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铁路隧道与Y轴方向成一定夹角空间分布,这种空间分布位置影响了隧道变形极值分布;利用 MC模型计算会高估深竖井施工作用下的邻近铁路隧道水平变形值,但会低估其沉降值.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深竖井群邻近铁路隧道HSS/HS模型MC模型应力变形

    步长对台阶式溢洪道消能特性的影响

    武英豪李继伟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步长对台阶式溢洪道消能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利用Flow 3D软件对台阶式溢洪道上的水汽二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在固定台阶高度1 m不变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步长长度对台阶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步长和台阶高度直接决定回旋涡流区的尺寸,而涡流区尺寸与消能率呈正相关,步长(溢洪道坡度)与台阶高度一致,均是决定台阶消能效果的关键因素;台阶高度不变时,步长越长则涡流区尺寸越大,溢洪道的消能率越高,但当两者之比为1∶2.2时,此台阶高度对应的涡流区尺寸已接近极限,采用此坡比的台阶可妥善兼顾溢洪道的经济性和消能效果.

    台阶式溢洪道台阶步长回旋涡流消能率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