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代汽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代汽车
时代汽车

月刊

1672-9668

shidaiqiche@126.com

010-68588268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427室

时代汽车/Journal Auto Time
查看更多>>《时代汽车》杂志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为特别顾问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主办单位的汽车行业权威期刊(其国内统一刊号:CN42-1738/TH;国际刊号:ISSN1672-9668;邮发代号:38-393)。《时代汽车》得到了政府和行业主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单位领导、专家和大型汽车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本刊顾问和编委,对本刊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指导意见。“站在时代前沿、俯瞰车坛风云、传递车市信息、关注人车生活”是我们的办刊方针;“权威性、实用性、公正性,为读者创造价值”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时代汽车》以全新的版式风格,精湛的编辑内容,以及大量有价值的汽车信息,为业界思想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好参谋,为广大汽车消费者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资讯服务。《时代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新锐媒体,在全国汽车行业及相关行业已产生较大影响。与时俱进的《时代汽车》,恳望与车界人士携手合作,共铸辉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吴燕萍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如今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为教师教学提供范例和借鉴.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策略

    "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车金飞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行业的高速蓬勃发展,对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所在.此外,汽车行业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需要的是高素质、专业化程度较高且富有创造力和技术素养的人员.而有的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当前的培养模式下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教师与企业脱节等问题.因此,很多中职学校也逐渐开始注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想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汽车行业所需的毕业生,因此就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要开展教学改革.所以需要将"学思行悟"理念融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学生达到汽车行业的需求."学思行悟"的基本内涵包含"优学、启思、引行、领悟"四个主要环节."优学、启思、引行、领悟"是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师要在"优、启、引"上多研究,做到能优化、会启迪、善引导,确保学生的核心位置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在"学、思、行"方面下功夫,实现善学、真思、笃行,实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领悟"是对前三个环节的总结和升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通过反思和总结,对学情又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形成闭环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学思行悟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基于"工学一体化"理念下的电工电子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析

    秦超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工学一体化"理念应运而出,旨在为我国提供更多合格且优秀的人才.在该理念的指引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得以发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以电工电子学科为例,进行了"工学一体化"理念下电工电子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工学一体化任务驱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

    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机械类课程创新模式研究

    邰鑫黄力刚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发展,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正步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始.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让人们对各行业的创新创业投入了大量的重视,社会竞争的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主要内容.所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发展现状下各大高职院校教师的首要教学工作.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部分高职教师在智能制造专业群机械类课程教学的时候,还在使用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现状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较低、学生专业素养和技术手段不高等情况的出现.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创新策略.

    高职智能制造专业课程创新研究策略

    《电子技术》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内容建设

    邓果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技术》课程是机械及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气技术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子电气设备的日常运维、电子电器系统改造、电子产品销售及服务等工作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安全使用电气仪表能力;具有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能力;具有指导电子产品设计及质量管理的能力;具有学习新设备、新技能、新技术能力.教材是学生与课堂的桥梁,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成果,需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结合个人发展与类型特征.本文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师角色多元化、学习目标职场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学习过程行动化、评价反馈过程化为主线,构建教材内容,细化考核形式,以一种新型活页式类型呈现出来[1].

    电子技术教材新型活页式

    高校工科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为例

    陆鹏袁悦李思汗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统筹整合高校工科类专业与课程思政的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效提升高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通过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具体论述高校工科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真正达到强化高校工科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高校工科类课程教学

    专利网络下的新能源汽车共怪技术识别研究

    石琴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识别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共性技术,全面了解行业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识别框架,从技术生命周期、热点技术领域、共性技术识别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技术热点主要集中在电池应用相关技术、供电装置、控制装置、测试装置、智能终端及多种技术融合发展等领域;共性技术集中于供电配电装置、电动车辆动力装置、电能转换装置、车辆驾驶控制系统四大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快速发展,共性技术发展潜力巨大,并从发展阶段、热点领域及共性技术层面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攻克共性技术的政策建议.

    技术生命周期知识网络共性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

    基于特征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评价体系及应用

    王淞徐鹏翱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种大趋势,伴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悄然升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认知程度还有很多的欠缺,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行业的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消费者进一步加深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了解.同时,汽车企业在汽车产品设计、工程研发阶段缺少对其进行产品开发指导优化的工具.目前国内外测评机构在汽车评价领域均有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大部分测评机构主要以汽车媒体主观评测为主,各家评价标准不统一,缺少全面的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通过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感知需求结合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目录体系;基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目录体系,利用定义五步法、指标重要度分析,定义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评价体系竞争策略;结合竞争策略采模糊用层次分析法制定各层级的指标权重,通过PALS策略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特征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评价体系.最后采用该评价体系对某新能源即将上市车型完成汽车产品力竞争评价体系应用分析,从市场角度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特征目录体系产品力评价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PALS策略分析方法

    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系统精确建模方法研究

    张雪钊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辆仿真模型在车辆前期设计、动力系统选型、性能仿真分析、软件开发和标定优化等车辆开发全过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下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阶段,由于汽车动力系统更加复杂(HEV和PHEV),电气化程度大大提高(EV和FCEV),对车辆仿真模型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对车辆模型的仿真精度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本文以动力系统最为复杂的混合动力汽车为例,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系统建模的方法,并以实车实测数据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精确性.

    新能源汽车仿真模型动力系统模型验证

    浅谈新能源轻卡在城配运输企业运用

    慈鑫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城配企业运营场景(以B端运营企业为例).其次,对新能源轻卡对城配企业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产品自身优势及环境优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再次对新能源轻卡对城配企业的劣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产品自身劣势及外部环境的劣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浅谈新能源轻卡在城配运输企业运用过程中的优劣势及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新能源轻卡新能源物流车城配运输企业物流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