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宗刚

双月刊

1001-5973

jstu@sdnu.edu.cn

0531-86180064

250014

中国济南文化东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文学、史学、哲学、经济、教育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业数字化驱动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赵鹏
    11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数字化是中国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标志,也是推动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发展现状,深入挖掘、构建、留存民俗文化样态演变过程中的母本、母题以及文化符号、图式、形态的基因数据库,研究当下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健康、和谐、高效传承发展所遇到的产品创新及新媒体内容服务建设出现的问题.未来通过产业数字化技术平台驱动技术路径、内容路径和跨界路径三个方面,促进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并搭建民俗文化意象和工艺的资源谱系,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的实现路径,首先要突出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精神,深化民俗文化的产业数字化支撑.其次要倡导民俗文化生产企业秉持中华造物精神、工匠境界、匠人态度的文化理念.最后在国家层面要引导全社会参与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了解和喜爱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产业数字化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内在机理实现路径

    "非物"织景:生成式AI的文化编码及数字生态影响

    陈文敏
    13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信息规定着人们的生活世界,数字化秩序(非物)正在取代大地(物)秩序.生成式AI成为超越工具关系的编码者,在数字文化格局中占据了优势生态位,"非物"成为新的编码质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文本,生成式AI的文化编码是一种不断递归的"N级编码",模仿、涌现和创化是其关键逻辑.政治、资本和文化因素使生成式AI具有更加明显的"社会形塑性",生成式AI所编织出的数字新景观,推动了文化创作的繁荣、文化圈层的互嵌、文化生产的民主,也带来了科学、伦理、审美与文化安全上的困顿,对数字文化生态有显在的重构影响.面对生成式AI编码所带来的"超文化"现象,需要将一种媒介生态管理的视角介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引导与调适数字文化生态.

    生成式AI非物文化编码数字文化生态媒介生态管理

    廊道、缀块、基底:平台社会治理的生态学方法思考

    陈龙陈泽
    14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美国五大平台为主导的平台基底与美国政治系统间的"生态融合"带来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美国化"转向.在平台生产的元规则规制下,全球各个地区、领域被平台生产的、充斥着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廊道所连接.超量廊道带来的"过度连接"使得任一缀块内部的"独特风险"开始与其他缀块的风险之间互相转嫁、叠加,"风险"与"安全"开始由传统的互斥关系向复杂的共生关系转变.平台社会的独特性,及其所伴生的系统性问题使得传统的"主体式"社会治理思路难以与如今的社会生态特征相匹配,进而导致全球社会治理的"失灵"现象.而中国平台作为唯一具备逆向扩散能力的异质性因素,拥有为社会生态系统建立新连接方式的可能性,其"出海"对全球平台社会生态的治理而言具有迫切现实意义.

    平台社会生态学社会治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