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潘新良

双月刊

1673-3770

ebhxb@sdu.edu.cn

0531-88392393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Ophthalmology of Shand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耳鼻咽喉及眼科学专业的稿件,本刊选题着重创新,编排严谨规范,印刷装订考究,出版以来深得读者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耳部钢筋复杂穿刺伤救治1例并文献复习

    索安奇孙聚兴牛红燕周艳秋...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杂耳部利器伤的急症处理及后续并发症防治.方法 追踪1 例耳部利器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 患者听力部分改善,面瘫情况较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耳周围有诸多重要血管及神经穿行,严重耳部利器伤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利器导致的外耳道损伤无可避免,同时合并的多发性损伤大大加剧了手术难度、术后相关护理难度及术后并发症防治处理难度.论文对此病例进行讨论,结合患者情况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利器穿刺伤颞骨骨折外耳道狭窄面瘫听力障碍

    鼻内镜下经鼻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9例并文献复习

    刘家欣姜叶宋道亮
    84-8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9 例上颌骨囊肿病例,其中成人 8 例、儿童1 例,根据囊肿与上颌窦及鼻腔的位置关系,选择相应的手术路径在鼻内镜下经鼻行上颌骨囊肿开窗术,观察手术效果.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检索国内外关于颌骨囊肿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总结.结果 9 例中 1位 1 岁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其余患者均 1 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 6~24 个月,囊腔引流通畅,囊腔均成上皮化改变.相关文献表明鼻内镜下经鼻上颌骨囊肿开窗术有以下优点:更具微创性、神经损伤小,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有待进一步探讨.

    上颌骨颌骨囊肿鼻内镜开窗术相关学科

    青少年口咽部畸胎瘤1例并文献复习

    马静张敏朱歆洁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咽部畸胎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青少年口咽部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检索获得 1980 年至 2023 年国内外发表的共 45 篇文献,加上本例患者共纳入 56 例口咽部畸胎瘤.该组口咽部畸胎瘤患者大多于新生儿出生时即发现,病变部位以软腭及扁桃体为主,女性多于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部位畸形,以腭裂最多见,病理分型以成熟型畸胎瘤为主,大部分可经口切除,预后良好.结论 口咽部畸胎瘤大多为成熟畸胎瘤,属良性病变,以新生儿及婴幼儿多见.高分辨率CT联合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血清AFP检测术前可帮助判断良恶性,术后可用于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手术是切除口咽部畸胎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早期切除者预后良好,术后需定期随访.

    畸胎瘤口咽部肿瘤青少年软腭扁桃体腭裂

    先天性颈正中裂1例并文献复习

    彭雅琪陈良嗣许咪咪黄韵烨...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先天性颈正中裂(congenital midline cervical cleft,CMCC)的发病特点及胚胎学病因,并讨论其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明确诊断后,全麻行"颈前正中裂切除术+双Z形皮瓣修复术".回顾总结 1 例CM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术后颈部切口一期愈合,随访 1 年无复发.结论 CMC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颈部发育畸形,其胚胎成因可能与第一/二鳃弓在中线的闭合不全有关.手术完整切除并一期整复,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先天性畸形鳃裂畸形颈正中裂双Z-成形术

    无植物性外伤史患者感染真菌性眼内炎1例并文献复习

    李淑婷赵慧司明威崔文轩...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 1 例无植物性外伤史且诊断为真菌性眼内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 1 例 53 岁男性患者因左眼视力急剧下降于外院进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无明显改善,15 d后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进行眼内液检测以明确致病菌,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眼内激光+硅油填充+玻璃体腔注药(伏立康唑 0.02 mg)术.结果 术后玻璃体液送检染色:真菌(-);矫正视力:右眼 0.1,左眼 HM/5 cm;眼前后节情况稳定.结论 镰刀菌是免疫低下患者内源性眼内炎的一种罕见但公认的病因,其感染途径多样,糖尿病及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免疫系统稳定性,及时的诊断及抗真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内源性眼内炎植物性外伤史糖尿病镰刀菌糖皮质激素

    外伤性眼球脱臼合并视神经断裂1例并文献复习

    张亦然黄静宜蔺涛刘慧...
    109-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 1 例外伤性眼球全脱臼合并视神经断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探讨眼球脱臼的治疗选择.方法 1例因外伤导致右眼球全脱臼并视神经完全离断就诊的患者,在急诊下行右眼眼球全脱臼还纳+外眦切开+眼球探查+眼外肌缝合+眼睑裂伤清创缝合术还纳眼球,后又进一步行右眼羊膜遮盖+角膜清创+睑裂缝合术促角膜修复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眼球复位,角膜愈合良好,术后 6 个月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对于眼球脱臼的患者应及时处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虽然全脱臼的患者已无视力恢复可能,但保留眼球在对患者心理负担的考量下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眼球脱臼视神经断裂

    感音神经性聋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杨旻朱晓燕王旭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音神经性聋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是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其发病与遗传、年龄、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代谢组学是通过采用高通量组学技术对所有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的生命科学研究,近年来在内耳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代谢组学从代谢改变的视角提供了病因探索的新思路,其研究问题包括分析代谢物与感音神经性聋的关联、发现新型代谢标志物、寻找防治感音神经性聋的新策略等.代谢组学在感音神经性聋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感音神经性聋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测其预后.论文综述了感音神经性聋的代谢组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进行了整合和分析,以期为感音神经性聋代谢组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提出展望.

    感音神经性聋代谢组学综述代谢标志物

    IL-29和TLR4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晏慧娟肖旭平钟宇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息肉是鼻腔及鼻窦黏膜上皮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鼻息肉的发生与上皮屏障功能障碍、接触过敏原或病原体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是炎症和纤维蛋白沉积的结果.尽管鼻内镜手术已较成熟,仍有部分鼻息肉难治疗且复发率高,研究发现超过 50%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可出现复发.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是新发现的Ⅲ型干扰素成员.它通过与其受体复合物结合介导信号转导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炎症成分的产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成员,参与先天免疫,并通过识别脂多糖或细菌内毒素介导炎症反应.研究表明,TLR4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IL-29 和TLR4 在炎症反应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两者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的相关性目前尚不明确.探究发现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相关的临床指标,能为鼻息肉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嗜酸性粒细胞鼻息肉白细胞介素-29Toll样受体4

    3D打印技术在鼻科学的应用及进展

    程熹乔瞿申红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将粉末状金属或其他材料构建 3D打印结构.在医学领域加入 3D打印技术与先进的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相结合,丰富了临床教学、术前规划与医患沟通,更为组织器官修补、重建提供了更多可能.鼻部解剖结构精细、毗邻结构复杂、个体差异明显、手术难度大,且随着生活质量提高,鼻部整形美容和疾病导致的缺损修补需求逐渐增加,常规手术并不能充分满足多种需求,因此 3D打印与各技术的结合顺应这一趋势,成为近年来鼻科学乃至多学科的热点方向.本综述将围绕这一研究方向,概括介绍 3D打印技术方法,并针对近年来其在鼻科学的鼻部再造及整形、3D打印鼻骨、术后组织重建、改善鼻通气功能、辅助手术、教学与解剖训练及药物传递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展望.

    3D打印技术鼻科学3D打印支架软骨细胞

    视觉倒置的临床和解剖特征

    叶强洛松巴宗王浩刘晓燕...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倒置(upside-down reversal of vision,UDRV)是一种罕见的视物变形症或视觉错觉,能扭曲物体的大小、形状或倾斜程度的临床症状.其特征是患者的视觉图像在冠状位发生瞬时 180°的倒置.迄今为止,UDRV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但在国外文献的报道中,其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和生活,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讨论UDRV的潜在病因和临床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种情况的认识,科学诊断和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困扰.尽管现有的UDRV研究有助于了解视觉形成的机制和可能的视觉调节机制,但具体的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视觉调控的假说"视觉独立调控中枢"来解释这种现象.

    视觉倒置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前庭系统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