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王晓民

双月刊

1006-7795

xuebao@ccmu.edu.cn,sydxb@ccmu.edu.cn

010-83911346;8391134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科研先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教授

    顾超雄李明
    375-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训明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领域为神经病学.在动脉和静脉性卒中的发病机制、脑血流重建和神经保护等方面取得较为系统的原创性成果,并推进其临床转化与应用.① 提出"低氧组织适应"学说,发现并证实低氧适应脑保护作用,阐明其抗缺血缺氧损伤机制;② 建立"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新方法,证实其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揭示多靶点协同调控的"干预外周、保护中枢"机制,奠定临床转化基础;③ 研究开发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专用设备,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临床转化;④ 创建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新策略,制定国际指南.这些科研突破对认识动静脉性卒中的损伤机制、系统救治及其神经保护策略均有重要意义,多项研究成果被写入国际学术专著、国际指南和国际经典教科书.

    低氧组织适应远隔缺血适应神经保护缺血性脑卒中动静脉性卒中

    血管内皮细胞体细胞突变与脑血管畸形

    赵绍智曹勇
    379-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是指脑血管在胚胎时期因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细胞因子和蛋白等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的非肿瘤性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突变作为关键始动因素之一,在CVM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了解CVMs中存在的内皮细胞突变对于预防其发生发展,开发靶向药物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体细胞突变在CVMs中的发现、临床相关性及潜在的治疗意义进行综述.

    脑血管畸形内皮细胞体细胞突变靶向治疗

    应用蛋白质组学探索2型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潜在生物标志物

    杨芳远彭诗洁刘婧杨金奎...
    385-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diabetes patients without retina diseases,NDR)之间蛋白表达的差异,寻找PDR的候选血清标志物.方法 收集 2016 年至 2017 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PDR患者 21 例,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NDR患者 21 例.患者血清样本混匀后提取蛋白,采用iTRAQ标记,并进行液相质谱-串联质谱检测(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and mass spectrometer,LC-MS/MS)分析,筛选出差异蛋白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数据库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相对定量结果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和P值判定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 以差异倍数>1.2 倍(上/下调),P值≤0.05 为标准,筛选出差异蛋白 29 个,其中PDR组上调蛋白 8 个,下调蛋白 21个.通过对差异蛋白的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 显示,差异基因的功能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个板块.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生物调节、细胞组成、细胞代谢过程、细胞结合和催化活性等方面.KEGG通路显著性分析显示,上调最为明显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肾素分泌等通路,上调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IGF-1)参与HIF-1、FoxO、mTOR、PI3K-Akt和AMPK等多条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下调显著的蛋白——肌球蛋白 6(myosin-6)参与心肌细胞收缩和信号传导通路.结论 采用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PDR患者与NDR患者存在多种蛋白表达差异,ACE、IGF-1和Myosin-6有望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候选血清诊断标志物,未来可能为PD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清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液相质谱

    基于CRISPR/Cas9技术建立Lepr与eNos双基因敲除的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

    赵苗妙李明嘉李小亚段蕊...
    392-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建立瘦素受体基因(leptin receptor,Lepr)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双基因敲除(double-knockout,DKO)小鼠模型,构建晚期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方法 根据eNos基因制备对应的gRNA,将CRISPR-Cas9 体系显微注射于C57BL/Ks(BKS)背景小鼠的受精卵内.将受精卵转移至有假孕状态雌性小鼠的输卵管内部.幼鼠出生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分选出为eNos+/-基因型的F0 代阳性小鼠,获得BKS背景下的Lepr基因杂合小鼠,即基因型为Leprdb/m 的Lepr-F0 代杂合子小鼠.将eNos-F0 与Lepr-F0 代小鼠杂交,获得eNos+/-/Leprdb/m 双杂合F1 代小鼠,将双杂合F1 代小鼠进一步交配,筛选得到Lepr与eNos双基因敲除小鼠.采用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型,按基因鉴定结果 分为野生型(wild-type,WT)组与DKO组小鼠.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与饮水进食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与过碘酸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染色检查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PCR检测结果 显示,成功构建leprdb/db/eNos-/-DKO小鼠.与同窝对照组相比,DKO小鼠的体质量、血糖水平与饮水进食量均显著高于同窝对照小鼠.DKO小鼠的尿白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WT小鼠.病理学结果 显示,DKO小鼠的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系膜基质增生明显.结论 基于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可成功构建leprdb/db/eNos-/-DKO小鼠,DKO小鼠可反映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为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动物模型.

    基因敲除CRISPR/Cas9技术糖尿病肾病eNosLepr

    Graves眼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史婷婷谢荣荣信中刘薇...
    399-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活动期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探讨其水平变化与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活动期GO患者 28 例[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3 分],入组患者均经过糖皮质激素周脉冲治疗,激素总剂量为 4.5 g.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 34 项细胞因子浓度,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及抗体等临床指标.结果 活动期GO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IL-1α、IL-1β、IL-1Rα、IL-2Rα、IL-6、IL-8、IL-18、IL-12p40 及IL-16)浓度显著下调,细胞因子皮肤 T细胞吸引趋化因子(cutaneous T cell attraction chemokines,CTAC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SDF-1α)、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ast growth factor,basic-F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显著下调,而 IL-9 显著上调,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期GO患者后血清IL-1α、IL-1β、IL-1Rα、IL-2Rα、IL-6、IL-8、IL-18、IL-12p40 及IL-16 浓度显著下调,细胞因子 CTACK、MCP-1、MIF、SDF-1α、basic-FGF、G-CSF、TNF-α及IFN-γ的浓度显著下调,提示这些细胞因子与糖皮质激素治疗GO的疗效有相关性.

    Graves眼病活动期病变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饮食质量评分与全因病死率的关系

    刘畅信中杨金奎
    40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横断面研究不同性别的糖尿病患者多种饮食模式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和差异.方法 分析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 20 002 名参与者(3 737 名糖尿病患者).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饮食质量评分与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分层分析评估其他因素是否与饮食模式评分有相互作用.结果 在74 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有512 例死亡记录,男性311 例,女性201 例.饮食评分较高的糖尿病患者组对比较低组调整风险比如下:饮食炎症指数[男性:风险比(hazard ratio,HR)=1.22,P=0.084;女性 HR=1.00,P=0.818];地中海饮食评分(男性:HR=0.99,P=0.873;女性 HR=0.79,P=0.027);健康饮食指数-2020(男性HR=1.00,P=0.956;女性 HR=0.83,P=0.046).饮食评分对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是独立的,未发现饮食评分与其他变量存在内在的相互作用.结论 糖尿病人群中,地中海饮食和健康饮食指数-2020 与女性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而在男性未发现明显的关联.

    饮食质量评分全因死亡糖尿病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甲状腺激素敏感性相关性的研究

    高霞胡延晋姚志王广...
    413-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1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 100 例,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以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血脂等其他代谢指标.根据 FT4 和 TSH水平,由公式计算出甲状腺反馈分位指数(thyroid feedback quantile index,TFQI)、TSH指数(TSH index,TSHI)、促甲状腺素抵抗指数(thyrotroph thyroxine resistance index,TT4RI)作为中枢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数值越高,代表中枢甲状腺激素敏感性越低;FT3/FT4 表示外周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数值越低敏感性越低.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同时,所有受试者测定血管内皮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并按照RHI结果 分为合并内皮功能损害组(T2DM-ED组,RHI<1.67,43 例)和不合并内皮功能损害组(T2DM-NED组,RHI≥1.67,57 例).结果 T2DM-ED组的RHI为 1.41±0.21,T2DM-NED组 RHI 为 1.91±0.26;T2DM-ED 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FBG、HbA1c均明显高于T2DM-NED组(P<0.05);TSH、TFQI、TSHI、LnTT4RI亦高于T2DM-NED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HI与LDL-C、FBG、LnHOMA-IR、HbA1c以及TSH、TFQI、TSHI、LnTT4RI均呈负相关,与FT3/FT4 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LDL-C、TFQI、LnTT4RI、TSHI、TSH是新诊断T2DM患者RHI降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新诊断的T2DM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

    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甲状腺激素敏感性

    维生素D2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的影响

    郑晓敏刘梦扬肖新华崔丽梅...
    420-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维生素D2 软胶囊对伴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蛋白尿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北京市某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min·1.73 m2)-1 的伴DKD的 95 例T2DM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未使用维生素D制剂的对照组(CON组,n=33)、使用维生素D2 软胶囊的普通维生素D组(NVD组,n=31)和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的活性维生素D组(AVD组,n=31).通过医院病例系统收集基线和治疗12 周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维生素D和DKD相关指标,包括血清25 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尿钙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等.结果 基线时CON组、NVD组和AVD组大量蛋白尿患者分别为 8 例(24.24%)、9 例(29.03%)和 7 例(2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治疗 12 周时,NVD组和AVD组ln(UACR)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NVD组和AV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和 74.19%,显著高于CON组(33.33%)(P<0.001 和P=0.002).NVD组和AVD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CON组出现 1 例血钙增高、1 例高尿钙、1 例高尿酸血症、1 例肾结石、1 例肌肉痉挛;NVD组出现 1 例高尿钙、1 例高尿酸血症;AVD组出现 1 例血钙增高、1 例高钙血症、1 例低 PTH、2 例高尿钙、2 例高尿酸血症.两治疗组均无停药事件发生.结论 维生素D2 软胶囊与骨化三醇软胶囊均可显著降低肾功能正常的伴DKD的T2DM患者尿蛋白水平.普通维生素D与活性维生素D相比可能安全性更好.

    2型糖尿病维生素D2骨化三醇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肾小管及肾小球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肾损伤阶段诊断价值的研究

    张琳谢荣荣杨芳远李眉...
    429-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小管及肾小球相关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肾损伤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72例,完善临床生化指标及尿蛋白四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α1-微球蛋白/肌酐(urinary α1-microglobulin to creatinine ratio,UA1CR)、免疫球蛋白G/肌酐(urinary immunoglobulin G to creatinine ratio,UIGG)、转铁蛋白/肌酐(urinary transferrin to creatinine ratio,UTRF);进行眼底照相、核医学99mTc-EC检测肾有效血浆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和99mTc-DTPA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根据ACR和眼底检查结果 分为4组:正常蛋白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132例,即对照组(ACR≤30 mg/g);正常蛋白尿合并DR 32例,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前期组;微量蛋白尿组78例(30<ACR≤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30例(ACR>300 mg/g).比较四组间尿蛋白四项和ERPF、GFR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上述各指标在不同肾损伤阶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尿蛋白四项和ERPF、GFR的水平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正常组中,DR组中肾小管功能标志物UA1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小球功能标志物ACR、UTRF和GF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UIGG较对照组升高(P<0.01).在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四项随肾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加,而ERPF和GFR随肾损伤程度增加而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尿蛋白排出正常的T2DM患者中合并DR组中肾小管功能标志物UA1CR和ERP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 68.2%(P<0.01)和 60.5%(P<0.05),而肾小球功能标志物ACR和GFR的AUC均小于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四项及GFR在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组的AUC均大于60%(P<0.05),ERPF在大量蛋白尿组AUC为67.2%(P<0.05).结论 T2DM极早期微血管改变即ACR正常仅有DR时,肾小管标志物UA1CR先于肾小球标志物ACR和GFR发生变化.肾损伤早期,肾小管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肾小球;肾损伤后期,肾小球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肾小管.提示DKD肾小管功能的改变可能早于肾小球.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标志物α1-微球蛋白肾有效血浆流量ROC曲线下面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

    朱琳许永崧冯晓彤赵冬...
    438-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R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其中药物治疗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更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DR相关治疗药物的现况和进展,包括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CAD)、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PK)、非诺贝特(fenofibrate)、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 抑制剂(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非奈利酮(finerenone)、抗氧化剂、天然产物及褪黑素(melatonin)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