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王晓民

双月刊

1006-7795

xuebao@ccmu.edu.cn,sydxb@ccmu.edu.cn

010-83911346;8391134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追光逐影,医信融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常教授

    王昊赵鹏飞吕晗张鹏...
    56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振常院士是中国卫生学界首位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是我国听觉和视觉系统影像感知与解析领域的带头人,长期从事生理病理信息探测感知技术及仪器的科学研究.学术成果主要包括:1)突破传统影像学依靠单一结构信息诊断的局限,建立人体复杂系统影像多模式多维度协同与生理病理多要素信息关联诊断体系,形成新范式,并由此创建听觉传导通路多要素协同感知方法,进而阐明搏动性耳鸣病症机制和诱因,引领了该方向的国际前沿研究;2)突破人体微小结构无法精确辨识的难题,主持研制全球首台分辨尺度达 50 μm 的骨质专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仪器,实现信息获取能力从亚毫米级到十微米级的跨越,成功探索出专而精的国产CT仪器高性能发展新路径.3)基于信息技术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实现听视觉系统微小病症检出效能的大幅跃升,带动了医学影像学重构.多项研究成果被选入国际共识、教科书及全国统编教材,并在行业中普及应用,惠及亿万患者.

    信息医学影像学骨质专用CT听视觉

    人工智能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中的应用

    裴友娟阮祥燕鞠蕊王月姣...
    56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迅猛发展,生殖内分泌亚专科作为妇产科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多地应用AI技术解决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健康管理、监督及预防等问题.本文将从AI发展简史及AI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总结AI在生殖内分泌领域应用中的现状、可行性及局限性,为AI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人工智能生殖内分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ChatGPT

    N-乙酰半胱氨酸对冻融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

    李扬璐阮祥燕李妍秋谷牧青...
    573-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育力保护中心现有冻存复苏方案为基础,以雌性去势裸鼠为模型,通过人冻融卵巢组织异种移植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例患者的卵巢组织按照原有冻融方案和改良方案(加入NAC)进行冻融,所有患者取材后留取新鲜卵巢组织进行钙黄绿素 AM(Calcein acetoxymethyl ester,Calcein-AM)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评估卵泡活性并计数.将36只雌性去势裸鼠随机分为4组,将复苏后的卵巢组织移植于双侧裸鼠肾被膜下,按照移植卵巢组织的冻融方案分为原有冻融方案组(control group),改良方案组(NAC group),卵巢去势组(ovariectomy group)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group,不进行手术).分别在移植第3天、第7天、第21天处死裸鼠,取血清及卵巢组织移植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取卵巢组织移植物1片用于HE染色观察卵泡发育情况,1片用于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bility,TAC)的检测.结果 移植后各时间点两移植组卵泡发育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与新鲜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3天 control 组裸鼠血清中E2水平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余各时间点两移植组与卵巢去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3天和第21天两移植组裸鼠血清中FSH水平低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3天 control 组AMH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7天两移植组AMH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移植第21天两移植组AMH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有冻存方案及改良冻存方案均能有效恢复卵巢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原有冻存方案相比,NAC改良方案能够提高移植卵巢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减少移植初期原始卵泡的激活,保存更多的原始卵泡数量.

    N-乙酰半胱氨酸原始卵泡卵泡激活卵泡丢失卵巢储备

    医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对糖代谢的影响

    王泽铖阮祥燕杨瑜李婧...
    583-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医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募集 2022 年 1 月到 2024 年 4 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 20~40 岁的 60 例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导致的医源性POI患者和 60 例特发性POI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年龄,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实验检测指标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皮质醇(cortisol,F)、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结果 医源性POI患者体质量、BMI、E2、TT、FT低于特发性PO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源性POI患者的FSH、LH、FINS、FPG高于特发性PO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源性POI患者与特发性POI患者的年龄、身高和皮质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源性POI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特发性POI患者(P=0.025).结论 医源性POI患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和糖代谢异常均比特发性POI患者更加严重,可能原因是疾病治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更大.但医源性POI是可以预防的.卵巢组织冻存(ovarian tissue cryopreservation,OTC)可以同时保护生育力和卵巢内分泌功能,使医源性POI的防治从不可能变为可能,因此在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之前进行OTC十分有必要.

    医源性特发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卵巢组织冻存糖代谢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女性睾酮水平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

    王志坤阮祥燕刘莉莉杨瑜...
    589-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女性雄激素水平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募集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首次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女性,纳入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女性 450 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既往病史、应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价女性性功能和围绝经期症状;测量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实验室指标包括总睾酮、游离睾酮、生物活性睾酮、4-雄烯二酮和雌激素.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索雄激素水平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绝经过渡期相比,绝经后期女性FSFI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明显下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物活性睾酮水平与性唤起得分(β=0.190,P<0.05)和FSFI总分(β=0.178,P<0.05)呈正相关,游离睾酮水平与性欲(β=0.166,P<0.05)、性满意度(β=0.176,P<0.05)、FSFI总分(β=0.126,P<0.05)呈正相关.改良Kupperman评分与FSF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女性性功能障碍与游离睾酮和生物活性睾酮水平下降有关,与总睾酮水平无关.

    绝经过渡期绝经女性性功能障碍睾酮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分析

    刘莉莉阮祥燕杨瑜蒋玲玲...
    596-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 2021 年 10 月至 2024 年 3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 30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 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 148 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 152 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 118 例(39%),骨量正常组 182 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腰椎骨密度人体体成分骨量减少

    女性雄性激素质谱多指标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赵越阮祥燕王月姣马郡...
    602-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中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emia,HA)检出率,探讨不同种类雄激素在PC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合并雄激素过多临床表现的PCOS患者100 例为试验组,同期就诊的健康备孕人群100 例为对照组.LC-MS/MS法检测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生物活性睾酮(bioavailable testosterone,BIO-T)、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2)、17 羟孕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各雄激素水平对PCOS的诊断效能,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和 LC-MS/MS 2 种方法比较TT检测水平的诊断价值以及对HA的检出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苗勒管激素、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FT的AUC诊断灵敏度最高为86.4%(P<0.05,95%CI:0.815~0.912),其次为TT的AUC为84.4%(P<0.05,95%CI:0.812~0.909)、BIO-T的AUC为82.2%(P<0.05,95%CI:0.792~0.896)、A2 的AUC为84.2%(P<0.05,95%CI:0.790~0.895).与CILA法相比,利用LC-MS/MS法检测TT诊断PCOS的灵敏度更高(AUC 0.891 vs 0.841),且对于合并雄激素过多临床征象的PCOS患者HA检出率明显高于CLIA法(P<0.05).结论 LC-MS/MS法对多种雄激素指标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FT对于高雄激素临床表现的PCOS诊断价值最高,且该法可提高PCOS的检出率,实现HA的早期筛查,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游离睾酮化学发光免疫

    基于裸鼠模型研究HI-TOPK-03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

    唐帆邓梦琪苗劲蔚
    609-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LAK细胞源蛋白激酶/PDZ连接激酶(T-LAK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PDZ-binding-kinase,TOPK/PBK)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TOPK/PBK抑制剂HI-TOPK-03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TOPK/PBK在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噻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细胞活力和增殖检测实验及平板克隆实验分析HI-TOPK-032对OVCAR3及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卵巢癌裸鼠皮下瘤模型验证HI-TOPK-032对卵巢癌瘤体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癌中TOPK/PBK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小分子抑制剂HI-TOPK-032可抑制TOPK/PBK表达,致OVCAR3 及SKOV3 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也表明 HI-TOPK-032 处理组瘤体质量[(0.670±0.450)g vs(1.514±0.358)g]和体积[(0.418±0.171)cm3 vs(0.973±0.262)cm3]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 TOPK/PBK在卵巢癌中高表达,TOPK/PBK抑制剂HI-TOPK-032 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这一发现提示TOPK/PBK可能成为卵巢癌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卵巢癌HI-TOPK-032T-LAK细胞源蛋白激酶/PDZ连接激酶细胞增殖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临床表型的性功能分析

    田玄玄阮祥燕金婧鞠蕊...
    616-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表型性功能及其与临床和性激素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调查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就诊的PCOS患者和对照女性进行研究.根据鹿特丹标准将PCOS分为四个临床表型组,A组:排卵功能障碍(oligo-ovulation or anovulation,OA)+雄激素过多(hyperandrogenism,HA)+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ies,PCO);B组:OA+HA;C组:HA+PCO;D组:OA+PCO.收集可能影响性功能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性激素水平,包括人体测量指标、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和总睾酮.结果 910 例PCOS患者和402 例参数完整的对照女性纳入研究.A组FSFI总分最低(23.69±3.20)(P<0.05),B组、C组和D组呈顺序增加的趋势.对照组FSFI总分最高(24.96±3.79)(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风险百分比最高,为 87.5%(P<0.05),其次分别为B组、C组、D组.A组FSD风险高于C组和D组(P<0.05),B组FSD风险高于D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睾酮、年龄、腰围、体脂分布与女性性功能呈负相关.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FSD风险较高,且与PCOS临床表型相关.同时符合PCOS三个诊断特征的经典表型FSD风险最高.总睾酮、年龄、腰围、体脂分布与PCOS患者的FSD风险相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性功能临床表型相关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对肝、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

    蒋玲玲阮祥燕李妍秋张明珍...
    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女性患者体成分对肝、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招募 2020 年10 月至2023 年12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8 例20~40 岁的育龄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2004 年国际鹿特丹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PCOS组(n=578)和对照组(n=100).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体脂百分比(body fat percentage,BFP)、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酐(creatinine,Cre)、尿酸(uric acid,U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并分析PCOS体成分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PCOS组体质量、腰围、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OS组ALT、AST、UA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OS组BUN、Cre、H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OS组BFP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07%PCOS患者伴有超重或者肥胖.PCOS组转氨酶异常率高达 12.8%,超重肥胖的PCOS患者转氨酶异常率高达 17.86%,显著高于瘦型PCOS组和对照组(P均<0.05).关于血脂方面,PCOS患者TC、TG、LDL-C、L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COS患者尤其是那些超重或肥胖者,面临更高的肝功能受损风险和血脂异常问题.因此,针对PCOS患者的管理应特别关注其体成分对肝、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通过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饮食和增加运动,有助于提高PCOS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远期生命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体成分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