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业要"四转一化"——2024年新年寄语

    毛志兵
    1-3页

    桩基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郑海源缪易辰潘文白恺霖...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桩基础虽然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深基础形式,但桩基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工程质量往往不容易控制,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用恰当的检测技术对桩基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桩基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开展研究,综合国内外应用广泛的桩基检测技术发展动态,对桩身完整性、桩基承载力与强度、新型桩基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表明:尽管传统的桩基检测方法仍是实际工程中最常用的检测技术,但已逐渐无法满足当下对桩基工程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要求.相比常规的单一检测方法,适用性更强的新型桩基检测技术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桩基的真实情况.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桩基检测技术也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桩基础检测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湿陷性黄土地区百米超长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于宗让唐良韩国定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陕西省铜川市玉皇阁二号桥及引线工程百米超长桩项目,比选了各类成孔方法和钻机,选定旋挖成孔法施工工艺和徐工XR800E旋挖钻机,完成该百米超长桩施工.介绍了百米超长桩的关键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并从钻孔前的预处理、钻孔过程中的综合处理、钢筋笼施工控制措施等方面保证该超长桩施工的可靠性.通过试桩试验,确定了百米超长桩在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承载力和沉降特性.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土层钻进参数、泥浆循环系统、沉渣厚度、钢筋笼安全稳定性验算、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关键环节,为类似湿陷性黄土地区百米超长桩施工提供解决方案.

    桩基础湿陷性黄土旋挖成孔法试桩承载力施工技术

    岩溶强发育及超厚回填土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曹进海叶胜林肖代胜陈明伟...
    17-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地层中钻孔灌注桩常见的施工问题,以某工程项目为例,基于岩溶强发育及超厚回填土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对超厚回填土地层、岩溶强发育地层以及上覆超厚回填土与下伏岩溶强发育叠加地层 3 种不同工况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复杂地层中成孔难、易扩缩径、灌注难等诸多工程难题,相较于传统工艺,可大大节省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成本,为项目缩短工期 15 天,累计节约旋挖钻机 30 台班,将灌注桩充盈系数从 1.5 降至 1.05~1.1,为项目桩基施工节约综合成本 35%以上.根据低应变检测结果可知,灌注桩均为Ⅰ,Ⅱ类桩,其中Ⅰ类桩占所测桩数的 96.5%,Ⅱ类桩仅占所测桩数的 3.5%,充分证明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桩基础灌注桩岩溶回填土加固施工技术

    上海某超深基坑分区开挖数值计算及模型参数分析

    邵治理贾宝荣侯征宇罗鑫...
    23-3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某挖深超过 40m的超深基坑为分析案例,建立了超深基坑精细化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和参数反演分析,研究了超深基坑多因素叠加耦合效应的围护结构变形分布规律和变形模式.研究表明:相较于浅层土体开挖,深层土体开挖的变形效应更加明显,分层开挖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逐渐增加;模拟基坑开挖变形效应时,考虑围护结构的刚度折减是必要的,坑底承压水层降水有利于控制基坑变形,降水后深层土体开挖变形速率显著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的空间效应显著,地下连续墙角部几何形式对围护结构侧移影响较大;计算结果可以较好拟合实测结果,预测最大误差可控制在 20%以内.

    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空间效应反演刚度折减角部效应

    潮汐波动带偏载超深基坑变形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及工程实践

    陈志良肖鸣鲁剑峰池凌杰...
    31-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穿江越河及邻江邻河的地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这类项目往往伴随邻山且邻水的工程特定环境,其深基坑工程变形机制和影响效力尚不明确,相关控制手段亦少有研究.依托杭州市某紧邻钱塘江的市政隧道工程,考虑潮汐波动影响对 36.4m超深大偏载基坑变形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提出相应变形控制方法并进行工程实践.研究表明:通过依托工程基坑内外水位监测数据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求解,建立基坑渗流场时空演化模型,得知潮汐水流进入土层边界时的水头衰减较大,在渗流路径中,水头变化较稳定,基坑附近地下水对潮汐循环荷载的响应有明显滞后性,基坑周围产生较高孔隙水压力.运用有限元软件采用修正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建立偏载深基坑开挖及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三维模型,为模拟潮汐波动带的影响,简化在基坑河流底部分别施加 25kPa和 65kPa均布荷载,得出相较于普通环境,潮汐动力影响下的基坑变形控制更应引起重视,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验证了超深基坑采用"1 200mm地下连续墙+5 道混凝土支撑+2 道钢支撑"的联合支护形式是一种有效的临近钱塘江超深基坑的支护对策.

    隧道深基坑潮汐波动带偏载渗流场变形数值模拟

    地下空间盖挖逆作法施工技术及变形分析

    朱雨轩魏德胜翟雷秦会来...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岛地铁井冈山路站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背景,详细介绍了盖挖逆作法施工技术.为了系统地研究地下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施工阶段顶板沉降变形规律、施工对周边地层变形的影响规律及不同开挖方式条件下竖向结构差异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称开挖法时顶板产生的沉降最小为 14.2mm,采用顺序开挖法次之,沉降值为 15.2mm,而采用间隔开挖法产生的沉降最大为 17.2mm,竖向结构的差异沉降满足规范要求,顶板不会出现开裂破坏.采用对称开挖法时竖向结构的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为 3 种开挖方式中最小,而采用间隔开挖法为最不利的开挖方式,其产生的最大沉降和差异沉降值为 3 种开挖方式中最大,故施工中应优先选择对称开挖法,避免选用间隔开挖法.

    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盖挖逆作法对称开挖法差异沉降有限元分析

    密贴运营地铁隧道两侧基坑合理开挖步序研究

    雷文革周子涵王林枫周小涵...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广州地铁 12 号线赤岗站被既有 8 号线隧道贯穿,既有线两侧车站基坑与隧道密贴,且施工期间隧道不停运,基坑开挖对既有运营隧道影响显著.由于实际因素,两侧基坑开挖不同步,对基坑及隧道变形影响未知.因此,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探究密贴既有运营地铁隧道两侧基坑不同步开挖对基坑及隧道变形的影响,提出合理开挖步序.结果表明:随着一侧基坑领先开挖步差的增大,该侧邻近隧道的围护结构开挖过程中的最大侧移有所增大,隧道向该侧侧移量增大;隧道上方地表沉降呈"W"形;合理步差以隧道水平位移为主要控制指标,在两侧同时开挖或 1 号基坑领先 1~2 步时施工均未超过预警值,是较为合理的开挖步差.

    地铁隧道基坑开挖步序数值模拟变形

    濒海富水软土地质悬挂式止水帷幕深基坑管涌防治技术

    张龙保古汉卿贾红学李志明...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易出现管涌灾害,基于天津濒海某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未隔断第 1,2 层承压水、第 2 层承压水与第 1 层承压水局部连通以及承压水层厚度较大的情况,针对本工程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管涌险情进行原因分析,制订了双液注浆封堵、更换大功率潜水泵、基坑内施作排水沟和集水井、加强垫层及增设降水井等多种处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管涌险情,为类似工程管涌险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预防和减少类似工程管涌险情的发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地铁车站深基坑承压水管涌止水帷幕施工技术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隆起问题数值模拟分析

    董新军黄建伟王宁龙陈际学...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立柱桩会产生隆起,相邻立柱间的过大差异隆沉对内支撑体系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结合郑州地区某深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立柱及立柱桩的隆起问题,深入探讨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隆起、立柱桩工作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立柱隆起对支撑体系内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立柱隆起主要受基底土体隆起变形的控制,并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立柱桩越长,立柱隆起量就越小,增加立柱桩桩长是降低立柱隆起量的有效措施,但同时也会增大桩身拉应力;立柱隆起会显著改变支撑体系的内力分布规律,且立柱过大的差异沉降会显著增大支撑体系的内力.工程设计时,建议合理选择立柱桩桩长来控制立柱隆起,避免相邻立柱桩桩长出现过大差别.

    基坑支护立柱隆起内力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