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杂标高下行走式塔式起重机行走轨道设计技术

    袁扬郎中秋于宏波梁本帅...
    105-10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大型会议会展中心多采用地下混凝土结构+地上钢结构的组合形式,以行走式塔式起重机作为地上钢结构主要施工机械.针对地下室混凝土顶板降板标高复杂、顶板强度不满足大型设备站位要求等难点,通过设计轨道、轨道梁、圆管支撑及承台基础作为行走式塔式起重机的基础,成功研发了一套适用于地下室顶板不同标高处的轨道梁支撑系统,解决了降板区域轨道梁无支撑点的问题,形成可供塔式起重机水平移动行走的轨道及轨道梁设计技术.对比传统附着自升塔式起重机,此技术解决了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塔式起重机布置不断变化等难点.

    钢结构混凝土塔式起重机基础轨道设计

    深厚软黏土层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胡月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津市北辰区实验中学人防地下物资储备库项目为例,提出相应的基坑设计及开挖方案,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深厚软黏土地质条件下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变形和内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表现出显著的时空效应和尺寸效应,开挖越深,最大水平位移速率越大,深厚软黏土蠕变效应加剧了基坑围护结构挠曲变化速率;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钻孔灌注桩最大水平位移数值较集中,随着开挖深度增大,最大水平位移数值离散程度增大,提出了本地区相关变形控制上限为 0.75%H、下限为 0.30%H;实测土压力对应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随着深度增大逐步减小;软黏土层水平土压力随着深度增大呈线性增大并趋于收敛的趋势.

    深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监测位移土压力

    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郑宇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黏滞阻尼器在建筑工程中的减隔震性能,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YJK建立结构模型,并分别对结构进行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时程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比值>80%,满足最低结构安全需要.在 8 度设防地震作用下,设置阻尼器的消能结构层间位移角与原结构x向附加 6%阻尼比和y向附加 6%阻尼比的位移角基本相同,结构x,y向附加阻尼比平均值分别为 6.05%,7.31%.研究表明,黏滞阻尼器有助于提高结构减隔震性能.

    消能减震技术黏滞阻尼器时程分析弹性弹塑性剪力位移角

    基于某中心支撑钢框架的中美标准对比研究

    王兴宇王彬楠杨燕黄青隆...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某典型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考虑中美标准在材料及荷载等方面差异,以构件验算比为指标,梳理两种设计标准在该钢框架算例中的区别.结果表明,美标A36 等级钢材屈服强度略高于国标Q235 等级钢材;中美标准中地震作用参数取值在抗震设防目标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风荷载区别主要在于基本风速测定时距和重现期不同;在风险等级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同一结构在国标下的构件验算比较低.

    钢框架规范荷载地震验算比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试验研究

    张建鹏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演化规律,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巴西劈裂试验对不同水泥类型、养护时间及干湿循环次数下素再生混凝土及纤维改良再生混凝土拉、压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玄武岩纤维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限制了再生混凝土内部微裂纹的开展,抗压强度显著提高;采用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方式提高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效果并不显著,可采用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提高抗拉强度;掺入0.5%的玄武岩纤维,可显著降低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质量损失率、强度损伤、结构劣化,增强 40%以上的抗干湿循环能力;纤维改良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但抗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 9.2%左右.

    混凝土纤维改良试验抗拉强度抗压强度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