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建造系统架构与发展路径

    张晋勋殷明伦欧阳海婴王梓逸...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建造是建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系统集成的建造模式.在产业生态和工程项目两个层面定义了智能建造,构建了涵盖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控制、智能生产、智能仓储物流、智能建造施工、智能建造验收等六大系统的智能建造系统架构,搭建了产业智能建造及项目智能建造系统,给出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路径.发展智能建造技术,首先要发展具备统一嵌入接口规则的智能建造体系架构和基础平台系统,同时多元深度发展平台系统的单元技术,最终形成多样化智能建造技术系统.

    智能建造系统架构产业生态发展路径

    不平衡受力环境下钢管桩围堰结构研究与分析

    王培森宋家辉石嘉诚牛壮...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工程主桥P3号墩为研究背景,该工程深基坑处于黄河岸边,具有下游回水冲刷较大、距离已有桥墩基础非常近、承受不平衡水土压力作用的特点,围堰施工难度大,极易导致临近桥梁、围堰变形过大等安全问题的发生.针对工程实例,结合不平衡受力的特点,探索了钢管桩围堰支护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工程实例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对钢管桩围堰、支撑结构的变形、强度进行分析,并对临近既有桥梁的沉降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钢管桩围堰随施工的进行变形逐渐增大,变形主要集中在水土分界处,且背水面变形大于迎水面,最大变形呈现在第5分析步(施工承台结构阶段),变形值为30.40mm,位于短边水中面;支撑结构在长边左右两侧受力不均较明显,尤其在第2分析步(安装上层支撑结构阶段),最大受力发生在第4分析步(土体开挖至基坑底部阶段),最不利截面强度验算为121.47MPa<215MPa,满足要求.临近的既有桥梁最大沉降值和最大倾斜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基坑支护钢管桩围堰有限元分析不平衡受力变形

    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数值模拟研究

    郭景琢周强陈昊龙燕武...
    14-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地基土体和增强体的潜能,在工程中应用广泛.针对目前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围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砂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及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展开研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数值模型,首先对比计算值与理论值,证明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再重点分析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对比不同加固体深度、加固体间距和加固体强度对于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得到相关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修正系数的变化规律.

    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数值模拟

    超大面积桩基围护工程施工策划与实施

    贾宝荣朱其凯邵治理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桩基围护工程为例,针对超大面积桩基围护工程的工艺特征和工程目标,通过超前施工策划、资源集中供应和精细组织管理,提出了线面结合的工艺流程排设、网格化场地布置、生产资源工厂化集中配置的超大面积桩基围护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法.同时,对软土深厚砂层地质条件下旋挖桩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专项研究和工艺改进,保障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桩基础围护标准化管理网格化施工技术

    上海深厚砂层旋挖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贾宝荣邵治理朱其凯方华...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条件特殊,地表30m以下为深厚砂层,第⑦层、⑨层呈连通状态,采取常规旋挖施工工艺易缩径塌孔、孔底沉渣厚度达数米,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从护壁泥浆配合比、深厚砂层成孔稳定性、施工工艺及设备改造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了深厚砂性土层中旋挖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为地表孔口塌陷、抽吸负压效应和深层砂性土体缩径,采用护筒长度优化、钻头形式改造和泥浆参数控制等针对性优化措施,可确保深厚砂层中旋挖桩成孔质量,进一步总结形成了软土深厚砂层特殊地质条件下旋挖桩施工关键技术.

    车站桩基础旋挖桩泥浆护壁稳定性施工技术

    上海深厚砂层旋挖桩成孔实测及数值分析

    邵治理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灌注桩成孔稳定计算多采用压力平衡法,将泥浆护壁效应等效为泥浆静水压力以平衡外侧水土压力,泥浆静水压力常简单考虑为泥浆重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关研究表明,泥浆护壁效应与地层性质和泥皮质量相关,砂性土层中泥皮质量主要受泥浆黏度影响,因此泥浆压力平衡法应当将泥浆黏度作为计算参数.以上海某超大型铁路枢纽桩基工程为分析案例,场地地层为上覆黏土下卧砂层分布,成桩深度内黏土厚度30m、砂层厚度达到50m,试成孔过程中发生地表孔口塌陷和深层砂性土体缩径.基于变形实测结果,建立了同时考虑泥浆重度和黏度的成孔稳定性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实测结果验证了考虑黏度参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研究了各泥浆指标对成孔稳定性的影响.

    车站桩基础旋挖桩泥浆护壁稳定性数值模拟监测

    泥炭土地基水泥搅拌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冯荣先钟钙冰金军良梁鉴源...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海相泥炭土地基特有的腐蚀环境和侵蚀性离子,易对水泥土产生缓凝与侵蚀等不利作用.依托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路基项目,采用水泥搅拌桩现场原位加固滨海相泥炭土地基,对不同龄期的水泥土钻芯取样并进行室内无侧限试验,同时开展多组单桩复合地基现场载荷试验,深入研究水泥搅拌桩的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大于1.0MPa,符合设计要求;外加剂的添加使桩体平均强度在中低水泥掺量时提高11.1%~19.5%,而高掺量时平均强度减少6.1%,水泥掺量的高低对高水灰比桩体强度影响较小;成桩时间大于340d的桩体受侵蚀性离子长期作用,强度衰减和劣化效应显著,平均强度减小19.4%;矿粉掺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承载力最大增加28.6%.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水泥搅拌桩处治滨海相泥炭土地基的可行性,为该类型地基处治工法选取、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应重视并长期监测水泥土强度衰减过程.

    地基滨海相泥炭土水泥搅拌桩试验承载力

    溶岩、溶洞地区超长超大灌注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沈登龙曾晓庆徐解清余超...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市龙岗区低碳城片区为溶岩、溶洞地质,某项目拟建200m超高层建筑,采用超长超大灌注桩,施工难度大.经研究论证,采用泥浆护壁、分级回填溶洞和土洞处理、分级钻进和钻孔埋管后注浆等施工关键技术,有效保证了成桩质量和施工安全.通过1 019根桩基的施工迭代和验证,质量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证明该项目采用的超长超大桩基施工各项关键技术可行有效.

    高层建筑桩基础灌注桩溶岩溶洞施工技术

    滨海深厚填石区超长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

    葛瑛芳崔佳何华军张念...
    46-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填海造陆区常存在含量高、粒径大的深厚填石层,给长大直径灌注桩施工带来技术难题.某工程填石层厚17.3m,采用桩径1.5m、最大桩长88m的灌注桩施工,经研究采用"冲击钻+旋挖钻"接力成孔技术及旋挖钻机填石层防卡钻装置.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泥浆调配关键原料配合比和CMC护壁泥浆最佳质量配合比.优选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确定了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工作性、保塑性.

    桩基础填海造陆区填石层成孔正交试验配合比

    外部土压对预应力双层衬砌受力与变形影响研究

    于晗陈昱弛王彦东陈宣...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外部土压对预应力双层衬砌结构的影响,依托珠三角某水工盾构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 5种土压工况下双层衬砌的变形规律和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与运行期双层衬砌变形均呈"横鸭蛋"形椭变;施工期预应力内衬椭变程度、环向压力以及接触应力基本不受外界土压变化影响;施工期管片外衬横向椭变程度、环向压力以及接触应力会随着外部土压增大而增大;运行期双层衬砌椭变程度、环向压力和拱顶拱底处接触应力均随外部土压增大而增大,但拱腰处接触应力几乎不受土压影响;运行期预应力内衬出现环向拉应力且随着外部土压增大而减小,但无受拉开裂风险;运行期预应力内衬环向最大压应力位置由施工期的锚具槽处偏移至拱腰处;运行期管片外衬仍为全截面受压;由于运行期间的内水压对外部土压的抵消作用,双层衬砌的椭变程度、环向应力以及径向应力相较于施工期均有所减少.

    水工隧洞外部土压预应力衬砌数值模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