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深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变形的控制研究

    张炳焜马耀先李雪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影响较大.依托成都地铁 18 号线某车站基坑,研究超深基坑在不同施工环境中的开挖变形规律,根据围护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判断基坑施工稳定性及安全性.对新旧车站间侧向与底部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以保障基坑和既有车站的安全.注浆加固后围护结构桩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最大值均较加固前减小.

    复合地层深基坑注浆加固数值模拟

    地铁车站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叠加效应研究

    宫志群王永志廖少明唐聪...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复杂环境下大型地下空间的高效开发需求,地下工程采用明暗挖工法进行组合施工的趋势日益明显.而近距离的明挖与暗挖施工会产生地层沉降叠加效应,研究其规律对于施工控制及环境安全较重要.以徐州地铁彭城广场站工程为背景,采用文献调研及数值模拟法对明暗挖组合式地铁车站开挖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形式的明挖和暗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叠加效应与两者的先后开挖顺序及基坑与隧道间距相关.地表沉降叠加形态随基坑与隧道间距变化,随着基坑与隧道间距的增加地表沉降形态从单凹槽形变为双凹槽形;先明挖后暗挖顺序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增加,先暗挖后明挖顺序下明挖基坑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减小.

    地铁沉降叠加效应数值分析

    水下高速公路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施工模拟分析

    张军张立鹏闫良涛郑甲佳...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建设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常采用人工地层冻结法进行施工.以孟加拉吉大港卡纳普里河底盾构隧道联络通道为研究对象,分析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冻土帷幕和结构衬砌受力情况,研究采用双圈管冻结施工过程中冻土帷幕发展规律.针对施工期和运营期衬砌受力的最不利工况进行验算,分析积极冻结和维护冻结阶段温度场的变化,并研究部分不确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联络通道设计施工方案合理可行.

    隧道盾构联络通道冻结法数值模拟应力温度场

    超大盾构隧道施工期管片受力特征分析

    崔庆龙张晟斌许啸鹏刘继国...
    21-2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期管片力学行为,依托武汉某超大直径隧道工程,建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期受力有限元模型,考虑千斤顶推力与浆液时效性的影响,对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管片变形受力机制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千斤顶推力与浆液时效性对管片变形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L1 与L2 段,大致为 3~13 环,而对管片受力的影响主要集中于L0 与L1 段,大致为 1~8 环;随着千斤顶推力的增大或浆液凝固时间的减小,管片上浮变形、水平与竖向收敛、错台变形、接缝张开均呈减小的趋势;管片最大压应力随着千斤顶推力的增大或浆液凝固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千斤顶作用环处应力集中明显,且千斤顶推力越大,该现象越明显.

    隧道盾构管片变形有限元分析

    不同构型盾构隧道管片密封垫防水性能分析

    崔庆龙杨林松曹鸿李华勇...
    28-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截面构型对防水性能的影响,分别构建三角形、圆形、半圆+三角形构型密封垫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张开量、错台量组合下密封垫接触应力.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形及圆形构型封垫接触应力呈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分布,截面实心区域压缩反力较大,传递到接触面出现峰值应力,开孔区域应力较小.错台压缩中密封垫变形及受力状态更复杂,随着错台量的增加,接触面更扭曲,接触路径发生改变.随着错台量的发展,三角形和圆形构型密封垫接触路径变长,半圆+三角形构型密封垫接触路径缩短.结合箱型图分析,提出以中位数接触应力作为评价指标,该指标能排除异常值,反映的接触面情况更加真实.

    盾构隧道密封垫防水性能数值模拟

    软土场地双线盾构地铁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分析

    王刚张津钰吕杨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津软土场地某双线盾构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了地铁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研究不同计算方法、不同隧道埋深以及不同双线净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线净距越大、隧道埋深越小时,等效圆法所得的地表沉降结果与工程经验相差较大,不适用于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叠加法能考虑双线隧道的相互干扰作用,获得地表W形沉降曲线;双线净距较大且隧道埋深较小时,地表沉降呈W形沉降模式,其他情况下均为V形沉降模式,地表沉降最大值随着隧道埋深和双线净距的增大而减小.

    双线隧道盾构软土沉降有限元分析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路基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王刚张津钰吕杨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地铁项目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软土场地地铁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研究软土地区双线盾构隧道在不同埋深与下穿角度下施工引起的铁路路基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分为 4 个阶段,分别为左线盾构开始施工至施工到路基轴线下的第一阶段,左线盾构施工从路基轴线下到左线贯通的第二阶段,右线盾构开始施工至施工到路基轴线下的第三阶段和右线盾构施工从路基轴线下到右线贯通的第四阶段;埋深越小,盾构施工引起的路基沉降越大;当下穿角度较大时,地层变形和路基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随着下穿角度减小,路基扭曲变形逐渐明显,最大沉降量以及不均匀沉降量增大.

    盾构双线隧道沉降数值模拟

    盾构隧道近接下穿端承群桩基础管片受力性能研究

    刘颂玉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盾构隧道小净距近接下穿端承群桩基础施工的情况,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桩、无桩及不同桩底至隧道顶部竖向净距条件下管片结构受力及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小净距近接下穿端承群桩基础时引起的管片结构受力和变形较大,且在边桩处更易突变;桩底至隧道顶部竖向净距越小,管片结构受力和变形越大,管片内侧弯矩增加更为显著;通过Mindlin应力公式求出拱顶附加应力值,再附加于管片结构的整体受力计算中,可作为盾构隧道小净距近接下穿端承群桩基础施工的安全储备.

    隧道盾构端承桩管片受力性能

    二次衬砌台车处瓦斯分布规律参数化研究

    辛志军宋子源严荔杨云生...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二次衬砌台车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瓦斯的分布规律,利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建立压入式通风计算模型,讨论全断面施工时,风管出口风速、瓦斯释放源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台车阻滞系数对瓦斯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管出口风速越大,对瓦斯的稀释作用越强;瓦斯释放源在风管异侧时,风流对瓦斯的稀释作用最强;瓦斯释放源位于拱顶处时,风流对瓦斯的稀释作用最弱;瓦斯释放源距离风管的纵向位置越近,瓦斯浓度越低;二次衬砌台车阻滞系数会影响隧道内瓦斯浓度的分布,台车阻滞系数越大,瓦斯浓度峰值越小.在实际施工中要尽可能地提高风管出口风速,注意瓦斯释放源的释放位置,合理地进行施工通风,同时为了避免瓦斯积聚,应注意二次衬砌台车前方处的瓦斯浓度.

    隧道二次衬砌台车瓦斯浓度数值模拟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受力分析与优化

    贾永健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半漂浮体系不对称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性进行研究,对施工控制性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通过主塔支座水平反力和边跨支架反力优化分析,得到合理的拉索张拉和配重施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对称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应将塔梁连接处支座水平反力作为施工过程优化的关键因素;为控制边中跨拉索不平衡水平力,采用悬臂施工时,拉索宜分 2 次张拉,一张索力应与悬臂梁段自重平衡,合龙后再放张至设计索力;可根据施工工序的排布合理选择独塔斜拉桥边跨配重分批施加时机.

    斜拉桥半漂浮体系拉索索力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