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韶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韶关学院学报
韶关学院学报

刘荣万

月刊

1007-5348

sgxyxbbjb@163.com

0751-8121440

512005

广东省韶关市大学路

韶关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韶关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3、6、9、12期为自然科学版,1、2、4、5、7、8、10、11期为社会科学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县管校聘"背景下S市交流轮岗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探究——基于OECD教师职业幸福感框架体系

    黄欣宜廖益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框架体系探究"县管校聘"背景下S市交流轮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发现"县管校聘"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既涉及教育政策层面也涉及学校层面.正向影响因素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更好的环境体验、更多的社会支持.负向影响因素有补贴力度不足、工作负荷较大、工作压力增加.基于调研提出以下策略:完善补偿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提高培训效能,推动减负赋能;打造人文管理,减缓工作压力.

    县管校聘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交流轮岗

    不同性别高职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的网络分析

    蔡瑶瑶占丹玲郝伟昭张啸杰...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网络分析法对 635 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高职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和生命意义感的网络结构特点.结果显示,男女生网络结构中强度中心性和预期影响力最大的节点分别是CMLQ5 与CMLQ4;节点CMLQ9 在不同性别网络结构中均与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存在较强关联.这提示在进行生命意义感干预时要注意性别差异,关注节点CMLQ4、CMLQ5 与CMLQ9 对于网络结构的重要影响.

    基本心理需要生命意义感网络分析高职新生

    修订后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黄钰桥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敏感性理论(RST)将奖惩敏感性视为一种人格特质,并将其与基本学习过程以及对环境刺激及其冲突的接近和回避反应紧密相连.RST假设存在 3 个动机系统:1 个接近系统和 2 个回避系统.随着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原始强化敏感性理论(o-RST)更新为修订后的强化敏感性理论(r-RST).通过梳理当前国际上较为推荐的r-RST的评估工具,并对不同的工具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特点进行分析,为致力于r-RST领域的学者提供有价值参考.

    强化敏感性人格r-RSTo-RST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韶关学院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为例

    肖艳辉何金明王斌蒋园园...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是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乃至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园艺植物栽培学是高等院校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对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教学策略、多元化考核方式、学习效果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并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为打造一流本科课程奠定基础.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产教融合下机械类生产实习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

    蒋亚南漆良涛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各专业及课程在思政教育的模式和方式上不断创新.将课程思政教育聚焦于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践,从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产教融合下课程思政的特殊性等方面着手,借助已经建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发挥校企双主体优势,提出打造思政教育共同体、构建双主体思政教育体系、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建设双师型思政教育团队等实习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实习实践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基础的改革思路和借鉴.

    产教融合生产实习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共同体创新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张震谈梦婷游贵兵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生动体现,当前还存在着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和师生意识等方面的难点和问题,致使体育课程思政未能最大最优地发挥育人功效,滋生了"走过场"式的教学和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体育课程具有独特的思政育人作用,应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基础,通过协同育人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从根本上促进体育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助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构建.

    体育课程思政价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