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廉凯

双月刊

1672-9528

sditi@163.com

0531-86133211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路224号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Jour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formatiz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从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角度展现IT行业与科技发展与进步,是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表信息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成果的园地。杂志内容以科技论文为主,并设有评论与综述、信息化论坛、网络通讯、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与探索、方案与应用等栏目。整个杂志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评论与综述,由政府职能部门和专家对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所做的前瞻性的论述和规划;第二个层次是电子信息科技论文,主要刊登高校研究生、科研院所的论文和理论研究成果;第三个层次是企业及各行业中IT技术的应用案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NN-LSTM的光伏逆变器温度预测方法

    周星泽宋丽媛李晓方刘昊...
    162-16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考虑了多种可能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方法来预测光伏逆变器的温度变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捕获数据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弥补了LSTM层在捕捉数据空间分布方面的不足,同时保留了数据特征的时序性.实验结果显示,结合CNN和LSTM的混合神经网络在光伏逆变器温度预测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发现,相较于独立使用LSTM模型,采用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的性能有着明显提升.

    光伏逆变器温度预测深度学习CNNLSTM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研究

    王磊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模型的设计需求包括支持多角色参与、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和可追溯性等.为实现这些需求,构建了一个包含数据层、区块链层、应用层和隐私保护层的数据共享模型,并利用智能合约和隐私保护算法来保护数据隐私.此外,研究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算法,综合了区块链技术、同态加密和智能合约,为数据的隐私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不仅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区块链技术数据共享隐私保护智能合约

    基于渗透测试的应用安全问题分析

    步京蓬张奕然周盛吕小兵...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下网络安全形势提出通过渗透测试进行安全检测的方法,介绍了渗透测试概念及相关工作流程,结合部分检测实例对口令安全、Web安全(文件上传漏洞、SQL注入、XSS攻击)、单点登录安全(明文信息标识、简单编码标识、固定加密凭据)、开源组件安全(Struts2 漏洞、Shiro反序列化漏洞、Log4j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等重点应用安全问题及渗透方法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措施,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渗透性安全检测机制,提升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此类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

    渗透测试应用安全口令安全Web安全单点登录安全开源组件安全

    关于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思考

    林庆徐向辉王正美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优化使得数据资源能更高效地流通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动力,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助力.当前,市场化配置中存在顶层制度设计不优、数据运营模式不规范、配套产业基础薄弱、人才技术储备不足以及数据安全问题,应建立完善的政策理论体系,形成统一的市场生态体系,完善资金支持和平台支撑体系,构建人才保障体系,完善治理监管体系,从而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数据安全

    基于量子退火算法的大数据模糊随机挖掘方法

    高超田彦明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挖掘方法在对大数据挖掘时存在挖掘可靠性低和挖掘空间聚焦能力弱的问题,引入量子退火算法,开展大数据模糊随机挖掘方法研究.利用模糊C均值调度算法,进行大数据模糊融合.针对非线性分布的大数据,提取大数据模糊层次聚类特征.通过量子退火算法运算,实现随机挖掘.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新的挖掘方法具备更高的挖掘可靠性,且挖掘空间聚焦能力更强,挖掘效果更理想.

    量子退火算法模糊随机挖掘大数据

    时序流数据支持下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袁小勇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许多信息化工作领域,数据种类、采集数据编目的复杂性逐渐增强,同时整体数据体量也在向着更大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于训练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准确性要求自然也不断提升.传统的数据交互处理架构在面对新的、更加复杂的工作场景时,其传输与处理的性能瓶颈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对其进行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结合RocketMQ消息中间件技术、Flink流处理技术等,针对当前军事训练场景中多来源、高并发、高频率、大体量的数据实时传输、处理、回放需求,进行了一套功能完善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设计,以期为复杂场景下的实时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时序流数据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军事工程信息处理

    基于历史违章数据挖掘的人员习惯性违章预警方法

    贺洲强刘晓光刘刚兰九龄...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规范人员作业行为,实现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精准识别与预警,引进历史违章数据挖掘技术,开展人员习惯性违章预警方法的设计研究.准备大量人员运动图像,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对人体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对人体关键点的检测;引进历史违章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人员违章习惯性行为的匹配,精准检测并识别作业或操作人员是否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通过识别边缘行为,实现对人员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动态预警.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预警方法应用效果良好,不仅可以实现对识别图像中人员所有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识别,还可以精准进行对应行为的预警.

    历史违章边缘行为检测预警方法习惯性违章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洪水灾害预测与风险评估

    张舒
    18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水是由多种自然因素引发的,包括暴雨、冰雪融化和风暴潮等,属于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不仅会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毁,还会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洪灾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增加,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防洪压力不断加大.因此,研究和应对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成为当前环境科学和灾害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实际应用中,获取和处理所有潜在指标的数据成本较高,因此选择少量关键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预测洪水发生概率,并提供科学的预防与应对措施.采用两种方法选取关键指标:首先,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来确定与洪灾发生高度相关的指标;其次,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方法将洪水事件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选择重要特征,建立风险预警评价模型.基于线性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和多重感知机等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洪水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特征选择方法,尤其是通过风险分级并结合随机森林分类器,显著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同时提升了模型的运行效率和决策的可解释性.所提出的方法为洪水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洪水灾害数据分析机器学习K-means聚类随机森林洪水预测模型

    基于开源大模型的短视频与直播AI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史永恒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源大模型的短视频与直播AI实训系统设计方案,旨在通过集成Llama-3、Stable Diffusion、Stable Video Diffusion等先进技术,构建一个集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促进新媒体人才的培养.系统设计覆盖账号定位分析、剧本策划、分镜头生成至视频合成的全链路,利用ComfyUI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NestJS实现高效的服务器管理,以及MySQL和MongoDB支持数据存储.经过功能测试与用户体验评估,所设计的系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内容创作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模型的持续优化、技术升级,以及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以更好地适配行业需求,开拓新媒体教育的未来空间.

    短视频直播AI实训系统开源大模型Llama-3StableDiffusionStableVideoDiffusionComfyUISora

    深度学习视域下生成式伪造手写数字鉴定方法

    张梦萍牟熠曾敏肖尧馨...
    199-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于GAN模型的生成式技术的发展,传统伪造手写数字鉴定方法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采用多种GAN模型生成手写数字,并构建相关数据集后,利用Vision Transformer模型实现了伪造手写数字鉴定,并可以进行溯源.通过构建工程软件并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伪造真假鉴定和伪造手写数字来源两方面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分别达到79.16%和 77.22%、80%和 81.52%、97.22%和91.24%,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标,为识别生成式伪造手写数字提供了可参考的鉴定方法.

    GAN手写数字伪造鉴定VisionTransfo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