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方式医学

    马欣
    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方式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专科,针对慢性疾病的成因,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循证医学改良,以非药物、非手术的方式达到慢性疾病的预防、逆转与康复的目的.2017年美国率先举办生活方式医学专科认证考试,并逐步纳入全民医保体系,成为慢性疾病的一线治疗手段.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成立生活方式医学会,积极参与这次全球性的健康运动,以此作为各国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政府于2016年和2019年分别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中,着重提出"建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全民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医学在中国的落地发展将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学科抓手,为全民健康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生活方式医学慢性疾病循证医学

    气候变化下的新发传染病风险

    黄存瑞邓诗舟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发传染病频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气候变化驱动的地球环境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平衡,使得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并影响病原体及其中间宿主的繁殖、存活、传播及分布范围,从而加剧了新发传染病的风险.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与病原体之间的复杂联系,未来应通过多学科和多领域的合作以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星球健康

    地理信息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述评

    李秀君李新楼刘昆赵晓波...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描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分布状况、地域传播特征、不同区域疫情风险等级和早期预测预警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实例,从而为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述评,为进一步提升防控水平提供参考,指导实施更加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风险评估

    SEIQCR传染病模型的构建及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共卫生防控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徐丽君刘文辉刘远李美霞...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易感者(S)-潜伏者(E)-发病者(I)-隔离者(Q)-确诊者(C)-恢复者(R)模型(SEIQCR),并初步用于评价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SEIR传播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添加隔离模块和确诊模块,建立联合考虑潜伏期传播规律和追踪隔离干预措施的SEIQCR传播动力学模型.以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3月17日广州市疫情数据为基础,拟合得到SEIQCR模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SEIQCR模型显示预测每日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高度吻合(R2=0.93).启动一级响应之后,时变再生数(Rt)呈快速下降趋势,提示本地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各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全力遏制COVID-19传播.SEIQCR模型的构建策略可为其他地区的干预措施评估提供方法学借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干预作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武汉交通管制和集中隔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金新叶卢珍珍丁中兴陈峰...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定量评价武汉市采取交通管制和集中隔离措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控制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SEIR动力学模型,考虑无症状感染者和未确诊隔离患者的特征,构建SEIAHR模型.基于防控措施的实施时间,将疫情分为三阶段,并分别进行参数拟合和计算基本再生数,并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交通管制和集中隔离实施后,R0显著降低,三阶段的R0分别为3.6841(95%CI:3.1061~4.0480)、2.1788(95%CI:1.7258~3.5776)、0.3625(95%CI:0.3499~0.3676),发病高峰也发生前移,从交通管制前的2020年4月19日前移至2020年3月14日,疫情规模也在防控措施的作用下减小.结论 武汉交通管制和集中隔离措施对于疫情控制具有相当良好的作用,可以为其他国家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EIAH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交通管制定点医院基本再生数

    基于泊松过程的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再生数估计及流行动态分析

    朱雨辰李春雨齐畅王莹...
    32-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动态,为未来预防和控制COVID-19二次暴发以及其他新发传染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的559例COVID-19确诊病例信息,确定病例的感染日期,基于泊松过程建立传播模型并计算山东省COVID-19疫情期间的基本再生数和瞬时再生数,并对比分析基于顺序贝叶斯和时间-依赖方法的瞬时再生数估计结果.结果 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与被报告日期的天数之差大致服从威布尔分布.山东省COVID-19开始暴发时,基本再生数R0=2.64(95%CI:1.37~4.51),瞬时再生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3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均显示出此种趋势.结论 经过防控措施的干预后,山东省COVID-19的本地流行已经基本结束,但仍需提高警惕,防止疫情二次暴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再生数瞬时再生数泊松过程贝叶斯推断

    河南省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动态

    李春雨朱雨辰齐畅刘利利...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河南省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动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信阳市官方报道的COVID-19病例数据和个案信息,确定感染日期,并由此估计潜伏期,构建SEIR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同时模拟分析改变防控措施实施时间时疫情的动态变化.结果 信阳市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274例,罹患率为3.72/10万;潜伏期的中位数为6.00(4.00,7.25)d.模型分析显示,信阳市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2.86,采取防控措施后有效再生数降至0.29;若提前3 d采取防控措施,病例数降低50.5%,而推迟3 d采取防控措施,病例数将增加1倍.结论 信阳市COVID-19疫情快速扩散,但在国家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动态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本再生数防控措施

    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潜伏期估计

    佘凯丽张丹丹齐畅刘廷轩...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8日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估计其潜伏期,为进一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规律和制定区域性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安徽省及其各个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全局及局部聚集性分析,揭示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根据病例的暴露和发病时间,估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分布特征.结果 安徽省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990例,死亡病例6例,粗病死率为0.61%.自安徽省首例确诊病例以来,确诊人数迅速增多,2月6日出现单日最多确诊病例74例,而后逐渐下降.确诊病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91岁,主要集中在31~60岁(65.19%),男女比1.16:1,具有一定的聚集性,1月22日至1月29日期间,具有湖北省暴露史病例占比高达75%,随后明显下降.截至3月8日,安徽省16个地市均有确诊病例报告,其中合肥、阜阳、蚌埠为本次疫情受影响较大的地区,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1月31日前,病例增长以湖北省输入病例为主,本土病例散在发生,随后逐渐转向本地接触传染扩散为主.Gamma分布拟合潜伏期效果较好,以此估计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5.64(95%CI:5.11~6.22)d.结论 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与其他省份基本一致,前期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的推进,需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积极防治疫情反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暴露史潜伏期

    基于地理加权广义线性模型探索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因素

    齐畅朱雨辰李春雨刘利利...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空间分布与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山东省疫情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指导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日山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广义线性模型(GWGLM)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对558例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预算支出、湖北迁入规模占比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口越密集、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公共预算支出越多,则确诊病例数越多;绝大多数县区的湖北迁入人口规模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与确诊病例数呈负相关.GWGLM的R2为0.363,模型可解释COVID-19确诊病例数总变异的36.3%.结论 GWGLM能够揭示COVID-19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局域精准施策,应根据各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确诊病例数的局域关系制定不同区域的分级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地理加权广义线性模型空间异质性空间分析预防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影响因素

    刘军李欢张仕玉张鹏...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北省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重症或危重症,把患者分成两组:轻型/普通型患者及重型/危重型患者.描述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暴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确诊病例48814例,其中轻型/普通型患者3873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10084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4(41,65)岁.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高浓度PM2.5/PM10/SO2/O3暴露增加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结论 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大气污染暴露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应重视具有这些特征人群的疫情防控.

    COVID-19重症危重症低温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