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胆固醇代谢在骨关节炎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赵智博满振涛李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与肥胖有关.有研究指出OA可能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因为它不仅累及负重关节也累及非负重关节.新出现的证据表明OA中存在着异常的胆固醇代谢.异常的胆固醇代谢途径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促炎物质,这些物质对OA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调节胆固醇异常代谢的药物可能在OA中具有巨大的治疗前景.现着重总结了胆固醇代谢在OA疾病中的作用和综合分子机制,提出多角度调控胆固醇代谢可能是临床治疗OA疾病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骨关节炎代谢综合征胆固醇代谢异常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

    量和单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9页

    饮食诱导肥胖雌鼠棕色脂肪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

    梁中昊庄向华黄珊韩晓琳...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对雌性小鼠棕色脂肪蛋白组学的影响.方法 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雌鼠模型.对照组(CON组)小鼠给予普通饮食,实验组(HFD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均喂养 21 周,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使用小动物体脂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通过经腹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评估小鼠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处死小鼠后迅速收集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标本于液氮中,后续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及蛋白组学数据分析(n=4).结果 与CON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增加,体脂含量增加,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受损.蛋白组学分析以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 或<0.67,且P<0.05 为标准筛选差异蛋白,聚类分析热图结果显示,HFD小鼠Ucp1 水平升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结果显示,HFD小鼠棕色脂肪中Ucp1 水平更高;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线粒体是含有差异蛋白数目最多的细胞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HFD组下调蛋白主要与肌肉收缩有关,涉及钙信号通路等,而上调蛋白主要与脂质分解代谢有关,涉及脂质氧化过程以及产热、氧化磷酸化等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提示网络中心蛋白主要与脂质合成、脂肪酸β氧化有关.结论 肥胖状态下,雌鼠BAT产热通路激活,并伴有脂肪酸β氧化增强和脂肪合成减弱.

    饮食诱导肥胖棕色脂肪产热蛋白质组学

    经膈肌穿刺法快速准确评估大鼠肺动脉高压

    赵子辉王旭阳张鹏方宁宁...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操作简单快捷、测量准确的大鼠右心室压力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 30 只 8~10周龄的雄性SD大鼠分为 3 组:经胸右心室穿刺测压组(trans-thoracic right ventricular puncture manometry group,TTM组,n=10),经膈肌穿刺测压组(trans-diaphragmatic puncture manometry group,TDM组,n=10)和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采用经膈肌穿刺测压组(monocrotaline-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ith trans-diaphragmatic mano-metry group,MCT-TDM组,n=10).MCT-TDM组经胸腹侧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TTM组和TDM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模型建立 4 周后,使用经膈肌穿刺法测定TDM组和MCT-TDM组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随后立即开胸验证穿刺点的准确性;使用经胸右心室穿刺法测定TTM组大鼠RVSP.比较两种测压方法操作时间、测压成功率、RVSP等指标.取大鼠心肺组织,分离左、右心室,并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ex,RVHI).最后,对左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评价肺部小血管病变程度.结果 TTM组从麻醉开始到成功测出右心室压力的时间为(6.83±1.36)min,TDM组为(8.13±1.25)min,MCT-TDM组为(8.32±1.23)min.TTM组测压成功率为 70%,TDM组测压成功率为 100%,MCT-TDM组成功率为 90%.TDM组和TTM组测得的RVSP、RV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T-TDM组的RVSP及RVHI均显著高于TDM组(P<0.001).MCT-TDM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相较于TDM组明显增厚,管腔狭窄.结论 采用膈肌穿刺法测量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右心室压力,这种方法无需开胸,避免了昂贵设备的使用,能准确、快速、简便地测量右心室血流动力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经膈肌穿刺法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右心室收缩压大鼠

    CD300c-Ig对小鼠关节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田欣鑫王立俊李琳孙正达...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300c-Ig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h,CIA)小鼠关节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在第 1 天及第 21 天免疫DBA/1J 小鼠,构建CIA模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 10 只.处理组腹腔注射 20 μg CD300c-Ig 100 μL,1 次/3d,共 6 次,总剂量为 120 μg;对照组则腹腔注射相同质量的对照Ig蛋白(control-Ig),1 次/3d,共 6 次.观察四肢关节肿胀程度,记录关节炎指数评分;DBA/1J小鼠初次免疫 40d后,取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取小鼠下肢,脱钙,制成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番红O染色,观察小鼠关节病理特征并进行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mRNA表达.结果 处理组关节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关节炎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番红O染色显示,处理组关节滑膜细胞增殖较对照组减轻、血管翳形成、骨质侵蚀情况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处理组脾脏Th17 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处理组脾脏TNF-α、IFN-γ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处理组IL-17 和IL-2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CD300c-Ig可减轻CIA小鼠的关节损伤,其机制与其对Th17/Treg 细胞平衡的调控和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CD300c细胞免疫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经胸右心声学造影联合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对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

    王锐张伟初竹秀郭琳琳...
    36-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联合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18 例PFO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平静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分别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及c-TTE联合c-TCD检查,探讨c-TTE联合c-TCD检查对PFO-RLS的诊断价值.结果 Valsalva动作后PFO-RLS检出率高于平静呼吸状态时(P<0.05);无论平静呼吸状态还是Valsalva动作后,联合检查的PFO-RLS检出率均高于单独c-TTE检查或c-TCD检查(P<0.05);诊断分级为Ⅰ级时,c-TCD的检出率高于 c-TTE(P<0.05),而在Ⅱ级及Ⅲ级中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范围中,联合检查的PFO-RLS检出率均高于单独c-TTE检查或c-TCD检查(P<0.05),而在Ⅲ级中单独 c-TTE 检查或 c-TCD 检查或联合检查的 PFO-RLS 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alsalva作为可提高右心房压力的辅助动作可提高 PFO-RLS 检出率.与常规单独 c-TTE 检查或单独c-TCD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对PFO-RL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经胸右心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联合检查

    消化内镜手术术后疼痛分析:回顾性队列研究

    武姗姗汪树仁赵同航张宗旺...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微创消化内镜手术术后疼痛易被忽视,为优化患者个体化镇痛方案,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回顾分析了不同消化内镜手术术后疼痛程度,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 1 657 例患者资料.采用中文版简明疼痛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BPI-C)进行术后疼痛评估,BPI-C评分大于或等于4 表示疼痛控制不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比较不同手术类型在不同时间点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该研究纳入了 7 种常见的消化内镜手术,大约19.2%的患者BPI-C疼痛评分大于或等于 4.GEE分析显示 7 类手术间术后疼痛存在差异,而且不同时间点术后疼痛强度不同,各类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高峰在术后6h左右(P<0.001).12.19%的患者接受了术后镇痛治疗,而仍有 31.14%的患者术后渴望使用镇痛药物.结论 微创消化内镜手术术后会发生中至重度疼痛,患者对术后镇痛的需求较高,临床医生需提高镇痛意识,优化镇痛方案.

    消化内镜手术术后疼痛疼痛评估不良反应

    基于多检验变量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结肠癌诊断模型建立及价值评估

    梁永媛蔡培飞郑桂喜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基于多检验变量的结肠癌诊断模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119 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和 125 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提取血清外泌体,采用RT-qPCR方法测定miR-214-3p分子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进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结肠癌的诊断效能.同时,收集结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常规检验项目结果.将以上指标均纳入研究筛选出特征性变量,采用 11 种不同算法结合ROC曲线和机器学习曲线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算法,建立结肠癌诊断模型.结果 结肠癌组血清外泌体中miR-214-3p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其诊断结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2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将结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外泌体miR-214-3p及 30 种常规检验指标纳入后,筛选出尿素、癌胚抗原、单核细胞计数、外泌体miR-214-3p共4 个特征性变量,且逻辑回归算法是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的最优算法,其AUC为 0.93,且学习曲线呈现很好的拟合状态.结论 血清外泌体miR-214-3p是结肠癌的潜在标志物,基于 4 个特征性变量和逻辑回归算法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对结肠癌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结肠癌miR-214-3p外泌体机器学习

    NPR预测ANCA相关血管炎不良肾脏预后及其协同多因素优化模型

    刁玉洁林琳李文瑄王洲洋...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neutrophil-to-platelet ratio,NPR)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患者1 年肾脏预后的关系,寻找评估 1 年肾脏预后的NPR截断值,并将NPR纳入 1 年肾脏预后分析中,联合多因素构建高效能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1 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 258 例AAV肾损害患者.分析NPR水平与诊断时实验室指标以及 1 年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率之间的关系,构建ROC曲线,计算NPR截断值,按照NPR水平将患者分为高NPR组(n=41 例)和低NPR组(n=82 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R与 1 年肾脏替代治疗率的关系,纳入NPR联合多因素建立1 年肾脏预后预测模型.结果 高NPR组男22 例(53.7%),女19 例(46.3%);低NPR组男 46 例(56.1%),女 36 例(43.9%).24 例(19.5%)肾脏受累患者 1 年内进入RRT.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本研究中较高的伯明翰血管炎活动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OR=1.272,95%CI:1.034~1.567,P=0.023)、较高的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OR= 1.008,95%CI:1.004~1.012,P<0.001)以及较高的 NPR(OR= 4.931,95%CI:1.153~21.091,P=0.031)是患者 1 年内进入RRT的预测因素.NPR>0.033 2 是AAV肾损害患者 1 年内进入RRT的独立预测因素.NPR联合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 1 年RRT率效果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960(95%CI:0.889~0.997,P<0.001).结论 NPR是一种便利且成本低廉的炎症指标,NPR>0.0332 的患者更易在初诊 1 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接受RRT.本研究构建的包括BVAS、血红蛋白、白蛋白、SCR、NPR指标在内的 1 年肾脏预后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管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肾脏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