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81页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胞质型磷脂酶A2、F2-异前列腺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阿不来提·买买提明许鹏艾热提·阿皮孜艾沙江·阿卜力...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F2-异前列腺素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勃起功能障碍患者60例(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60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PLA2、F2-异前列腺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血清cPLA2分别为(79。00±11。19)、(72。34±6。82)pg/mL,二者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清F2-异前列腺素分别为(23。22±2。99)、(19。35±3。32)ng/mL,二者相比,P<0。05。血清cPLA2、F2-异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均是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3、1。527,P均<0。05)。结论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清cPLA2、F2-异前列腺素水平升高。血清cPLA2、F2-异前列腺素水平升高是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cPLA2、F2-异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

    胞质型磷脂酶A2F2-异前列腺素勃起功能障碍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张欢郭姝靖吕海容肖霞...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allo-HSCT)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53例血液肿瘤allo-HSCT 后感染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男28例(53%),女性25例(47%),中位年龄47(18~66)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临床表现为发热36例、咳嗽34例及呼吸困难21例,36例发热患者中37。3~38℃者6例、38。1~39℃者25例、39。1~41℃者4例、>41℃者1例,34例咳嗽患者中轻度25例、中度6例、重度3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外带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4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分型为轻型15例、中型29例及重型9例。53例患者均予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9例同时输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34例同时予白细胞介素 6(IL-6)抑制剂治疗。53例患者治疗后痊愈49例、死亡4例。与痊愈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比例、疾病处于进展状态及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比例高(P均<0。05)。结论 allo-HSCT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常表现为低热及轻度咳嗽。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比例、疾病处于进展状态及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allo-HSCT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较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疾病进展移植物抗宿主病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88页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中采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

    郑宇石宝琪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采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PTCD,改良组术中用增孔单管引流法引流,对照组术中用双管引流管引流。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30、90天抽取两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30、90天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7天改良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3。33%、86。36%,二者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F=90。872、62。765、36。552,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第90天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低(F=12。267、31。312,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对照组患者QOL评分下降(F=24。039、62。765、36。552,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第30、90天QOL评分高(F=8。128、12。934,P均<0。05);随时间延长,对照组患者QOL评分逐渐降低(F=4。615,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流管脱落发生率、引流管重置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 PTCD中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单管引流术式恶性梗阻恶性梗阻性黄疸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超促排卵阶段不同"扳机"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林峰刘福林吕群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助生殖技术是常用的不孕症治疗方法,其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关键步骤。扳机是COH技术中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的扳机方案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扳机方案、双扳机方案及双重扳机方案等。HCG扳机方案是用2000~10000IU的HCG诱导颗粒细胞黄体化,恢复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促进卵泡成熟,但后续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较高。GnRH-a扳机方案可与垂体GnRH受体结合,促进卵泡成熟,减少OHSS的发生。双扳机方案是同时注射HCG和GnRH-a,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及卵巢高反应人群,可改善卵泡发育情况,提高成熟卵子数量,可有效降低OHSS的发生。双重扳机方案是一种改良双扳机方案,用于空卵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

    辅助生殖技术控制性超促排卵技术扳机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素扳机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扳机方案双扳机方案双重扳机方案不孕症

    硫化氢治疗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高宇凡查云飞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源性补充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重症肢体缺血(CLI)。H2S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治疗作用:H2S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起CLI治疗作用;H2S作为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受损,起CLI治疗作用;H2S可通过延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抑制巨噬细胞脂质积累、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等途径抑制糖尿病CLI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起CLI治疗作用;H2S可通过促进缺血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起CLI治疗作用。

    硫化氢糖尿病并发症外周动脉疾病重症肢体缺血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蛋白结构功能及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柯舒慧林丹丹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是一种新发现的免疫检查点,LAG-3蛋白主要表达于效应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中,由4个与CD4高度同源的细胞外免疫球蛋白样域组成,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半乳糖凝集素-3为配体,参与调控T细胞的免疫应答、保持免疫稳态。LAG-3蛋白可直接抑制T细胞增殖、调控Tregs细胞功能、调节抗原提呈细胞功能抑制T细胞活化三种途径调节T 细胞的免疫应答。LAG-3对结直肠癌或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其甲基化状态可能对结直肠癌的风险评估及诊断有一定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联合阻断PD-1和LAG-3作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策略已显示出极大的潜力。

    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蛋白结肠癌直肠癌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抑制剂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

    106页

    尼古丁对帕金森病的预防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璋琼潘玥马开利李牧遥...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发现,尼古丁可能降低帕金森病(PD)的发病风险。尼古丁预防PD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尼古丁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刺激多巴胺(DA)能神经系统,预防PD的发生:尼古丁可以抑制α突触核蛋白或者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聚集,预防PD的发生;尼古丁通过抑制活性氧簇的形成或降低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而抑制脑组织过度氧化应激反应,预防PD的发生;尼古丁通过上调脑组织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表达而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预防PD的发生;尼古丁通过神经元nAChRs结合后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预防PD的发生;尼古丁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DA能神经元的存活,预防PD的发生。

    尼古丁α突触核蛋白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多巴胺能神经元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