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晚期HCC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后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构建及评价

    王希杨洪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后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评价。方法 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124例,按照6∶4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74例用于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验证组50例用于外部验证。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纳入因素包括年龄、性别、ECOG评分、影像学可见的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是否具有门脉癌栓、是否有肝外转移以及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AST、ALT、Alb、TBIL、CRP、HBV等,初步筛选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然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队列中的COX模型参数估计值构建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采用区分度和校准度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的校准度。结果 肿瘤大小、AFP、癌栓、CRP等4个因素是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成功构建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ROC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组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的0。5、1、2年总生存率的AUC值均大于0。70,说明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由肿瘤大小、AFP、癌栓、CRP等4个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组成的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验证评价效果较好。

    化学疗法肝动脉灌注化疗肝细胞癌列线图预后预测列线图

    外周血尿酸、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邵翠萍徐有青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外周血尿酸、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NAFLD患者139例(NAFLD组)、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54例(健康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S)、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清尿酸、血肌酐(Cr)、促甲状腺激素(TSH)、总T3(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并以血清尿酸水平416 μmol/L为判定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清尿酸水平正常、升高的NAFLD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组年龄、ALT、AST、γ-GT、TG、HDL、尿酸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FT4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LT、HDL水平是NAFLD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尿酸水平正常的NAFLD组年龄、FBS、ALT、AST、γ-GT、TG、尿酸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T3、FT4、HDL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γ-GT、HDL、TT3、FT4水平是血清尿酸水平正常的NAFLD患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AFLD发病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受外周血尿酸水平影响。外周血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时,TT3和FT4是NAFLD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甲状腺激素尿酸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罗嘉臻方瑜胡涛肖雅茹...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首次确诊为AAD的患者739例,其中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死亡159例记为死亡组,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存活580例记为存活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院前时间、发病相关信息、转运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AD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依据AAD患者的院前时间与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以约登指数对应的院前时间为截断值,界定AAD患者是否存在院前延迟,依据是否存在院前延迟将AAD患者分为延迟组和未延迟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死亡组院前时间、主动脉夹层分型、发病时症状、发病时心率、发病时上肢收缩压、入院方式、转诊次数及转诊方式与存活组相比,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前时间延长、主动脉夹层分型为A型、发病时有濒死感、发病时心率>100次/分、步行转诊、公共交通工具转诊及转诊次数超过两次是AAD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为0。742~0。812),说明院前时间对AAD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结局的预测有较好效度,其约登指数为0。473,此时院前时间为9。25 h,即AAD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为9。25 h。延迟组生存率为64。50%,未延迟组生存率为96。60%,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院前时间延长、主动脉夹层分型为A型、发病时有濒死感、发病时心率>100次/分、步行转诊、公共交通工具转诊及转诊次数超过两次是AAD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8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AD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为9。25 h,院前时间超过此节点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将显著下降。

    主动脉夹层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前时间院前延迟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效果观察

    孔佳杰李召彬席树强靳泽岳...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温度为28℃中度低温。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2±1。8)h,其中术中停循环时间(4。5±0。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2。5±9。6)min、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06。8±16。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35。7±22。0)min。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死亡。治愈出院的19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行床旁血滤治疗,1例因术后出血进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死亡的2例患者中,1例因冠脉事件死亡、1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19例患者出院后复查主动脉CTA结果显示,支架人工血管通畅,未见钳夹损伤、变形或扭曲,远端吻合口附近无内漏形成,7例支架血管置入部位夹层假腔完全血栓化、11例部分血栓化、1例全程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结论 在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过程中,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有效缩短了术中停循环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弓部阻断技术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全弓替换手术支架象鼻手术中度低温停循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18页

    经dTRA、常规TRA穿刺置管在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夏仙之张施明吴映红王颖颖...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常规桡动脉入路(TRA)穿刺置管在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的受检者49例,随机分为dTRA 24例、TRA组25例,dTRA受检者采用经d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TRA组采用经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术中累计放射总量、造影剂用量、压迫止血时间、术后食指血氧饱和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第3天VAS评分、住院患者满意度等手术相关资料,以及术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穿刺点出血、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皮肤溃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TRA组受检者穿刺置管时间、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TRA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第3天VAS评分、压迫止血时间均低于TRA组(P均<0。05)。两组受检者均未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穿刺点出血、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皮肤溃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经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相比,经d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术后疼痛减轻、压迫止血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的常规入路之一。

    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动脉穿刺置管术动脉穿刺置管入路桡动脉远端桡动脉

    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张晶张祎马晨李雯...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大鼠建立ACI后CIRI模型。假手术组只做颈动脉血管分离和伤口缝合,不做颈动脉夹闭处理。大鼠继续饲养24 h后,Kloth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25、50、100 mg/kg的Klotho蛋白进行灌胃处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5组大鼠均每天灌胃处理1次,持续处理14 d。取各组大鼠,采用Longa评分法和平衡木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各组大鼠,断头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苏木精染色法测算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炎症介质IL-1β、TNF-α、IL-6,采用TBA法检测MDA,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OD,采用紫外比色法检测GSH-Px。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模型组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Klotho高剂量组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P均<0。05),Klotho中剂量组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Klotho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P均<0。05),Klotho中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Klotho低剂量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 100 mg/kg Klotho蛋白灌胃对ACI大鼠CIRI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和RIP3蛋白表达、抑制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Klotho蛋白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脑梗死神经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对1型糖尿病小鼠足溃疡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王晓娟曹海泉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足溃疡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PF级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和贝复济组,每组6只。3组小鼠均制备T1DM足溃疡模型。制备成功后,己酮可可碱组小鼠腹腔注射己酮可可碱连续14 d,贝复济组小鼠外喷贝复济连续14 d,模型组小鼠外用50%乙醇溶液连续14 d。取各组小鼠,在制备T1DM足溃疡模型当天和药物干预14 d时分别拍摄足溃疡创面处照片,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各组小鼠,用血糖仪与医用血糖试纸检测尾静脉血FPG。取各组小鼠足溃疡处皮损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测算皮损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数量(以MPO阳性细胞数表示),采用免疫组化法测算皮损组织中NETs形成标志物Cit-H3阳性细胞占比,采用免疫荧光法评估皮损组织中NETs释放情况(以MPO+NE双阳性细胞数表示),采用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中NETs相关标志物MPO、NE、LL37,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皮损组织中RO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组织中p38 MAPK、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结果 己酮可可碱组和贝复济组小鼠,足溃疡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FPG水平、皮损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和贝复济组小鼠皮损组织中Cit-H3阳性细胞占比、MPO+NE双阳性细胞数、ROS荧光强度和皮损组织中MPO、NE、LL37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己酮可可碱组低于贝复济组(P均<0。05)。己酮可可碱组皮损组织中p38 MAPK、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贝复济组皮损组织中p-p38 MAPK、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己酮可可碱组皮损组织中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贝复济组(P均<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可显著改善T1DM小鼠的足溃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FPG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数、抑制NETs形成和释放、抑制ROS生成、激活p38 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己酮可可碱1型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p38MAPK/ERK信号通路

    姜黄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纤维粘连蛋白1表达的影响观察

    杜颖华王淑然滕达梁小芳...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纤维粘连蛋白1(FN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人RPE细胞分成2组,姜黄素组加入0。5×10-5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姜黄素,两组细胞继续孵育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MMP1、MMP2、MMP3、MMP9、FN1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MMP1、MMP2、MMP3、MMP9、FN1蛋白。结果 姜黄素组细胞中MMP1、MMP2、MMP3、MMP9、FN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0。14、5。02±0。22、1。09±0。21、0。47±0。28、2。50±0。21,对照组分别为5。10±0。38、6。43±0。15、0。27±0。19、1。82±0。12、6。83±0。18,两组相比,P均<0。05。姜黄素组细胞中MMP1、MMP2、MMP3、MMP9、F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 155。33±124。01、6 208。00±157。33、8 126。33±235。78、3 541。67±130。16、3 684。33±90。22,对照组分别为16 207。33±210。19、8 053。33±61。98、2 543。67±122。20、9 477。33±108。68、8 218。00±239。86,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姜黄素可上调人RPE细胞中MMP1、MMP2、MMP9、FN1的表达,下调MMP3的表达。

    姜黄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纤维粘连蛋白1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细胞外基质

    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相对表达量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

    陈倩韩忠海宋志刚黄陈...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癫痫持续状态(SE)患者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表达变化,分析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相对表达量对S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 SE患者100例(SE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受检者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通过starBase数据库预测LncRNA-ZFAS1与miR-15a-5p的结合位点。收集SE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基础疾病、院内并发症、脑组织异常、脑脊液异常、脑电图异常、伴发热、既往癫痫发作史≥2次、癫痫持续时间、机械通气、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STESS)、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药物种类等一般资料,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将SE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31例和良好预后组69例,比较不良预后组、良好预后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相对表达量。以SE患者预后不良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E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相对表达量及二者联合对S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SE组受检者血清LncRNA-ZFAS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iR-15a-5p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SE患者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r=-0。742,P<0。001)。LncRNA-ZFAS1与miR-15a-5p的3'非翻译端存在互补序列。不良预后组惊厥性、癫痫持续时间≥1 h、机械通气比例、STESS评分、血清LncRNA-ZFAS1相对表达量高于良好预后组,血清miR-15a-5p相对表达量低于良好预后组(P均<0。05)。惊厥性SE、癫痫持续时间≥1 h、机械通气、STESS评分增加和血清LncRNA-ZFAS1相对表达量升高为SE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15a-5p相对表达量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血清LncRNA-ZFAS1预测SE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 0。786,敏感度为 67。74%、特异度为75。36%;血清miR-15a-5p预测SE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 0。781,敏感度为 90。32%、特异度为 53。62%;血清LncRNA-ZFAS1联合miR-15a-5p预测SE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879,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73。91%。结论 SE患者血清LncRNA-ZFAS1高表达、miR-15a-5p低表达,呈负相关关系。血清LncRNA-ZFAS1相对表达量升高为SE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15a-5p相对表达量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检测血清LncRNA-ZFAS1、miR-15a-5p可用于S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锌指NFX1型核转录因子反义链1微小核糖核酸-15a-5p预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