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柴胡疏肝散对炎性损伤肋软骨细胞活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谭建盛杨腾辉赵晓杨敏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对炎性损伤肋软骨细胞活性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肋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肋软骨细胞;IL-1β组在含有肋软骨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40 ng/mL的IL-1β;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在含有肋软骨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40 ng/mL的IL-1β后,再分别加入80、40、20 μg/mL的柴胡疏肝散溶液。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以OD值表示),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NLRP3-Caspase-1通路相关蛋白p-NFκB、NLRP3、ASC、Caspase-1。结果 IL-1β组细胞OD值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细胞OD值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细胞中p-NFκB、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均<0。05),柴胡舒肝散中剂量组中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增高(P<0。05);与IL-1β组相比,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的p-NFκB、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中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与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比较,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的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均<0。05),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ASC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相比,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40 μg/mL、80 μg/mL的柴胡疏肝散均可提高炎性损伤肋软骨细胞的细胞活性。柴胡疏肝散对炎性损伤肋软骨细胞活性的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NLRP3-Caspase-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柴胡疏肝散肋软骨炎肋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核因子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

    转染HACE1基因过表达或敲降病毒质粒对急性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活性、凋亡及HO-1表达的影响

    王梦宋辉姚恒臣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转染HACE1基因过表达或敲降病毒质粒对急性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H9C2细胞活性、凋亡及急性氧化应激过程中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H9C2细胞分成对照组、HACE1过表达组、HACE1敲降组,HACE1过表达组、HACE1敲降组H9C2细胞分别转染HACE1基因过表达病毒质粒HACE1-OE、HACE1基因敲降慢病毒质粒HACE1 shRNA。三组细胞继续培养72 h后,应用缺氧小室将细胞缺氧培养4 h后复氧2 h模拟心肌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过程,构建急性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测算各组细胞活性,采用Hoechest33342染色法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HO-1蛋白。结果 对照组、HACE1过表达组、HACE1敲降组细胞活性分别为67。0%±4。4%、75。2%±4。2%、56。7%±3。0%,组间相比,P均<0。05。对照组、HACE1过表达组、HACE1敲降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90%±1。02%、13。30%±0。86%、28。70%±0。67%,组间相比,P均<0。05。对照组、HACE1过表达组、HACE1敲降组细胞中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7、0。71±0。19、1。96±0。28,组间相比,P均<0。05。结论 转染HACE1基因过表达病毒质粒可提高急性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H9C2的细胞活性,抑制其凋亡及氧化应激指标HO-1蛋白的表达;转染HACE1基因敲降病毒质粒可降低急性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H9C2的细胞活性,促进其凋亡及氧化应激指标HO-1蛋白的表达。

    HACE1基因心肌细胞急性氧化应激心肌损伤血红素加氧酶-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雪旺细胞的增殖迁移、BDNF和VEGF分泌能力影响观察

    李慈赵闯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的外泌体对雪旺细胞增殖迁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能力影响。方法 BMSCs分泌的外泌体提取自3周龄SD大鼠双侧股骨骨髓,雪旺细胞提取自3日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将雪旺细胞分为对照组、BMSCs组,对照组采用雪旺细胞培养基培养,BMSCs组使用含有100 μg/mL BMSCs外泌体的雪旺细胞培养基培养。两组雪旺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时,采用CCK-8法观察两组雪旺细胞增殖能力(以OD值表示)。两组雪旺细胞继续培养24、48 h时,采用划痕实验观察两组雪旺细胞迁移能力(以迁移相对面积比表示)。两组雪旺细胞继续培养72 h时,采用ELISA法观察两组雪旺细胞BDNF、VEGF分泌能力(以细胞上清液中BDNF、VEGF含量表示)。结果 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24、48、72 h时的OD值分别为1。06±0。04、1。22±0。06、1。42±0。08,BMSCs组分别为1。46±0。11、1。70±0。10、1。94±0。19,两组相比,P均<0。05。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24、48 h时的迁移相对面积比分别为26。43%±4。75%、45。44%±3。41%,BMSCs组分别为46。29%±3。88%、65。04%±2。85%,两组相比,P均<0。05。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72 h时的细胞上清液中BDNF含量为(72。48±7。25)pg/mL,BMSCs组雪旺细胞上清液中BDNF含量为(109。70±6。38)pg/mL,两组相比,P<0。05。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72 h时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为(176。00±6。90)pg/mL,BMSCs组雪旺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为(247。10±16。37)pg/mL,两组相比,P<0。05。结论 BMSCs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迁移和BDNF、VEGF分泌能力,有助于神经再生。

    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雪旺细胞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

    P300低表达食管癌细胞株TE-1的Survivivn蛋白乙酰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变化及其机制

    郑竞雄孙光蕊黄景涛韩晓丽...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乙酰基转移酶P300低表达食管癌细胞株TE-1细胞中的Survivivn蛋白乙酰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TE-1细胞分为si-P300组、si-P300-NC组、NC组。si-P300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乙酰基转移酶P300下调质粒,si-P300-NC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阴性对照质粒,NC组不转染质粒,转染后继续孵育48 h进行后续实验。取各组细胞,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Survivin蛋白乙酰化水平。取各组细胞,继续培养12、24、36、48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OD值表示)。取各组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以细胞迁移距离表示),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侵袭能力(以穿膜细胞数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1、MDM2、Bcl-2、Caspase3。结果 si-P300组细胞Survivin蛋白乙酰化水平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si-P300组细胞培养12、24、36、48 h时的OD值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si-P300组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si-P300组细胞AKT1、MDM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结论 转染P300下调质粒抑制P300表达后,TE-1细胞乙酰化水平下降,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信号通路有关。

    乙酰化乙酰基转移酶P300Survivin蛋白食管癌VEGF信号通路

    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列线图构建

    郭衍楷闫长舜吴敏曹桂秋...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方法 行CAG检查确诊的CSF患者103例,记为CSF组。选取同期CAG检查提示血流正常者121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既往病史等基本情况,血钾、血钠、血磷、血镁、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白蛋白、球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宽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验信息,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等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百分比(PNN50)、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数(SDNNI)、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连续5 min内所有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标准差(SDSD)及三角指数(TI)等反应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运用R统计软件"glmnet"包,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特征变量筛选,分析CSF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统计软件的"rms"包构建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绘制列线图的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一致性。采用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价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果 CSF组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收缩压、舒张压、BMI、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HDL、淋巴细胞、EDV、ESV、EF、FS、PNN50、RMSSD、SDSD、SDNN、SDANN、年龄、血钠、血镁、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宽度、D-二聚体、T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收缩压、甘油三酯、淋巴细胞、SDNN、EF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据此构建了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价值。结论 吸烟、收缩压、甘油三酯、淋巴细胞、SDNN、EF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列线图对CSF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冠状动脉慢血流心率变异性射血分数平均RR间期标准差预测列线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代谢相关关键差异表达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的筛选与验证

    黄雨晴王小宁陆景坤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代谢相关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并进行验证,为NASH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NASH基因表达谱GSE164760和GSE63067数据集,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分子功能与KEGG信号通路分析。将NASH DEGs与代谢相关基因取交集,采用LASSO回归模型和SVM-RFE算法筛选NASH代谢相关关键DEGs。利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ubmed数据库筛选NASH代谢相关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的治疗药物。利用Autodock4软件将获得的治疗药物与NASH代谢相关关键DEG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靶向关系。采用油红〇实验观察NASH代谢相关关键差异表达基因靶向治疗药物柚皮素对NASH细胞内脂滴含量的影响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观察NASH代谢相关关键差异表达基因靶向治疗药物柚皮素对NASH细胞内NASH代谢相关关键DEGs的影响。结果 筛选得到336个DEGs,主要参与脂肪酸代谢过程、蛋白质导向和小分子分解代谢过程和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和过氧物酶体等信号通路。NASH代谢相关关键DEGs为SLCO1B1、SCD、ACAT1基因。共同靶向ACAT1、SCD、SLCO1B1的化合物有4种,分别为柚皮素、环孢霉素、红豆碱、鹅去氧胆酸。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柚皮素、环孢霉素、红豆碱、鹅去氧胆酸与ACAT1、SCD、SLCO1B1基因之间具有较好的分子结合活性,具有靶向关系。细胞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靶向治疗药物柚皮素可降低NASH细胞内脂滴含量,影响NASH细胞内ACAT1、SCD、SLCO1B1基因表达。结论 筛选获得的NASH代谢相关关键差异表达基因靶向治疗药物是柚皮素、环孢霉素、红豆碱、鹅去氧胆酸,分子对接验证和细胞实验均验证通过。

    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柚皮素靶向治疗药物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circRNA、miRNA、mRNA筛选及核心竞争性内源RNA网络构建

    王艺梦邰旭光李小龙刘鹏...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mRNA,并构建核心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解析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6例记为精神分裂症组,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4例记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总RNA后构建cDNA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R软件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circRNA、miRNA、mRNA。采用miRanda和qTar数据库共同预测与差异表达miRNA相互作用的circRNA和mRNA,与差异表达的circRNA、mRNA取交集后,采用R软件构建差异表达的ceRNA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表达ceRNA网络中差异m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表达ceRNA网络中差异mRNA之间的PPI网络,选用cytoscape软件中cytoHubba插件筛选影响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核心mRNA,选择与核心mRNA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miRNA和circRNA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核心ceRNA网络。结果 相比健康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circRNA、miRNA、mRNA分别为31、213、2624个。构建了由差异表达的5个circRNA、4个miRNA和57个mRNA组成的ceRNA网络。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表达ceRNA网络中mRNA主要参与化学刺激的感官知觉、多细胞生物生长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涉及泛素-泛素连接酶活性、鸟苷酸结合、酶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细胞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轴突末端等细胞成分,ceRNA网络中mRNA显著富集于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代谢通路。构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表达ceRNA网络中mRNA PPI网络共包含23个节点和22条边,筛选获得影响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2个核心mRNA为BRCA1、GNAS。构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核心ceRNA网络包含5个节点和4条边。5个节点中包含2个核心mRNA:BRCA1、GNAS,1 个miRNA:hsa-miR-502-5p,2 个circRNA:hsa_circ_0001423、hsa_circ_0008494。4 条边分别为hsa_circ_0001423/hsa-miR-502-5p/BRCA1、hsa_circ_0001423/hsa-miR-502-5p/GNAS、hsa_circ_0008494/hsa-miR-502-5p/BRCA1和hsa_circ_0008494/hsa-miR-502-5p/GNAS。结论 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有差异表达的circRNA 31个、miRNA 213个、mRNA 2624个,最终构建了包含5个节点和4条边的核心ceRNA网络。

    精神分裂症circRNA-miRNA-mRNA网络竞争性内源RNA网络环状RNA微小RNA信使RNA

    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19、鳞状细胞癌抗原、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

    张玲董玲玲阿尔达克·司拉木汉月尔也提·赛来...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效能,为NSCLC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316例,记为NSCLC组;同期住院的其他肺病患者31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集肘部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YFRA21-1、SCC、SF,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SF、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NSCLC发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CEA、CYFRA21-1、SCC、SF、CRP单项检测或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SF、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CRP、CEA、CYFRA21-1、SCC、SF水平是NSCLC发病的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CRP、CEA、CYFRA21-1、SCC、SF单项检测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73。4%、72。1%、70。1%、64。9%、70。0%。CRP+CEA、CRP+SCC、CRP+SF、CEA+CYFRA21-1、CYFRA21-1+SCC、CYFRA21-1+SF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79。1%、73。7%、77。3%、76。4%、71。2%、76。6%。CRP+CEA+CYFRA21-1、CRP+CEA+SCC、CRP+CEA+SF、CRP+CYFRA21-1+SCC、CRP+CYFRA21-1+SF、CRP+SCC+SF、CEA+CYFRA21-1+SCC、CEA+CYFRA21-1+SF、CYFRA21-1+SCC+SF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80。7%、80。4%、81。3%、77。2%、79。9%、79。8%、77。3%、81。3%、78。4%。CEA+CYFRA21-1+SCC+CRP、CEA+CYFRA21-1+SCC+SF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81。2%、82。3%。五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AUC为84%。结论 NSCLC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SF、CRP水平升高,是NSCLC发病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CEA、CYFRA21-1、SCC、SF、CRP有助于NSCLC的诊断,且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

    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19鳞状细胞癌抗原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

    "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梁晓远滕元君向德剑牛永康...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关节镜检查确诊PCL损伤的患者69例,记为PCL损伤组;无PCL损伤的其他膝关节疾病患者72例,记为PCL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MRI检查,使用RadiAnt Dicom Viewer测量检查图像中的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胫骨平台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的诊断效能,以计算最大约登(Youden)指数法确定截断值。结果 PCL损伤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38(0。31,0。41)、3。30(2。67,3。94)mm,PCL正常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50(0。44,0。54)、2。17(1。83,2。48)mm,两组相比,P均<0。05。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7,取截断值为0。43时,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2。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8,取截断值为2。86 mm时,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92。结论 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PCL损伤诊断中的效能相当。

    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后交叉韧带磁共振检查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病毒感染与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孙晴郭丹宁杜霞马梦青...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分析病毒感染与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重症肺炎患者169例,包括77例病毒感染的和92例非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1∶1的倾向评分匹配法选取60对共120例,分为病毒感染组60例和非病毒感染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温、住院时间、合并症、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钠、钾、白蛋白、住院期间PH值、PaCO2、PaO2、乳酸、eGFR、基线Scr、是否使用ACEI、是否使用ARB、是否使用利尿剂、是否使用降糖药以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收集两组患者的预后资料,包括发生AKI、院内死亡、使用机械通气(MV)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以发生AKI为因变量,以是否合并病毒感染为自变量,采用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病毒感染与重症肺炎患者发生AKI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温等基本资料相比,P均>0。05。病毒感染组AKI发生率、院内死亡率、使用MV率均高于非病毒感染组(P均<0。05)。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感染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2,95%CI:1。068~8。329,P=0。037)。结论 采用PSM法排除混杂因素后,病毒感染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病毒感染肾损伤急性肾损伤肺炎并发症倾向评分匹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