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724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

    宋月娟冯强生哈小琴张萍...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724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患者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VCAI患者724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和导管尖端标本后,使用Vitek Compact-2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进行菌株检测,使用VITEK-Ⅱ自动药敏系统采用MIC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24例VCAI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61种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199株、鲍曼不动杆菌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5株、肺炎克雷伯菌38株、溶血葡萄球菌38株、大肠埃希菌35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人葡萄球菌33株、白色念珠菌25株、屎肠球菌23株、阴沟肠杆菌2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1株、粪肠球菌11株等。鉴定出的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1。1%、61。8%、90。2%,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96%,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724例VCAI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等敏感。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儿童口腔行为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聪秦丽红陈荟刘盼盼...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口腔行为管理可提高患儿对口腔疾病诊疗的积极态度,使患儿在配合的情况下进行安全高效的口腔疾病诊治。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儿童口腔行为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可提供患儿视、触、听等多感官刺激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情绪,缓解儿童牙科焦虑。计算机控制的单颗牙齿局部麻醉(STA)技术可减轻局部麻醉注射疼痛,大大提高了儿童口腔疾病治疗的配合度。AI驱动的游戏系统可通过整合游戏元素如点数、徽章和关卡,对患儿进行正面奖励,让儿童口腔行为管理变得更容易。AI聊天机器人可以通过对话互动来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有利于患儿对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恐惧事件进行记忆重构。AI技术可以有效监测患儿的异常行为,在患儿就诊前及时发现潜在行为危险,为后续的口腔疾病治疗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儿童口腔行为管理虚拟现实技术正面奖励记忆重构单颗牙齿局部麻醉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徐倩王妍汪朝晖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其介导的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脱靶效应,导致影响多器官系统的广谱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最致命的就是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包括心肌炎、Takot-subo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包炎、心包积液、血管炎等。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在临床上呈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ICI相关心肌炎所涉及的临床表现广泛,涵盖心悸、胸痛等。ICI相关Takotsubo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左心室功能障碍伴有心壁运动异常。ICI相关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表现上与Takotsubo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不显示根尖气球综合征特征。ICI相关心包疾病的临床症状较轻,如胸痛、呼吸急促等。ICI相关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引发失明、中风和动脉瘤。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BMI及吸烟史等个人相关危险因素,ICI药物的种类、用药剂量以及联合疗法等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和合并疾病的病史、恶性肿瘤类型、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可以影响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作为评估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关键心脏生物标志物,在心肌炎等心脏毒性事件中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价值,然而,其特异性有限。因此,探索新的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预测生物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共享抗原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已表现出巨大潜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测生物标志物抗肿瘤疗法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中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及调节方法应用进展

    尹东孟珂徐洪涛杜丽坤...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s)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发生显著变化,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双歧杆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丰度增加,而Graves病患者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丰度降低。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影响碘、铁、硒等微量元素的转运吸收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影响AITDs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来治疗AITDs已成为研究热点,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口服益生菌、进行粪菌移植和中医药干预、补充维生素D和硒、使用二甲双胍调节免疫等,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肠道菌群,在AITDs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有效性和持续性仍需大量研究来验证和确认。

    肠道菌群菌群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

    慢性胰腺炎发展中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作用及纠正措施应用进展

    姜盛楠孙婷婷支文冰张笑颜...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胰腺纤维化是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最终可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紊乱。CP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紊乱可造成肠道免疫屏障破坏,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又在CP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引起CP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使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病原菌增多,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乳酸和丁酸等减少,且过度聚集的内毒素又可引发CP患者糖代谢异常,增加CP患者癌变的风险。通过胰酶替代疗法、抗菌药物治疗、益生菌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缓解CP进展,有望成为治疗CP的有效手段。

    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

    生物膜形成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的机制及其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黄玉存黄赞松黄衍强解硕花...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生物膜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蛋白质和DNA等组成的复杂结构,显著提高了细菌的生存能力和耐药性,给临床根除治疗带来了挑战。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耐药性不仅与生物膜形成的物理屏障有关,还与膜内细菌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成功率,许多研究已经集中于探索和开发能够有效消除和抑制生物膜的方法。大黄素、土荆芥、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能抑制或破坏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可减弱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益生菌如植物乳杆菌LN66、乳杆菌UCO-979C等对幽门螺杆菌成熟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根除效果。抗菌光动力疗法和高压氧疗法等物理方法可诱发细菌表型改变,使其表面黏附力减弱,从而抑制生物膜生成。新型抗菌剂如Armeniaspirol A和醋酸锌等可改变微球的大小和黏附性,使其能够穿透胃黏液层并结合深层附着的细菌,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突破生物膜和在酸性环境下释放药物的能力,也被研究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抗菌药物耐药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刘志坤胡蓉郑舒丹谢红炬...
    111-11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黑色素瘤(MM)极易发生区域和远处转移,通常预后很差。早期未转移的MM应手术切除,对于晚期MM患者,免疫疗法提高了大多数MM患者的生存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等免疫检查点的发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模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CTLA-4阻断剂伊匹木单抗、PD-1阻断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LAG-3阻断剂瑞拉利单抗等,能够明显改善晚期MM患者的预后,其协同应用时进一步增强了抗肿瘤作用和免疫反应,提高了MM免疫治疗的疗效。MM免疫治疗的效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细胞因子、MicroRNA、肠道微生物群和肿瘤代谢等,仍有很大比例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无法获得令人满意。。

    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恶性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