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

张成刚

半月刊

1006-0510

sckzazhi@126.com

028-8696212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省科技6楼

/Journal BUSINESS
查看更多>>郑重声明  由于近期读者频繁反映,以罗清为首的部分人员以我编辑部名义对外征稿,并承诺全文被中国知网、万方、龙源数据库收录。  现公开我编辑部掌握的部分人员名单和汇款账号:人员名单:余晓凤、杨果、罗清、王小培、邱晓玲、李溢汇款账号:6217 0038 1000 2242 579 户主:李溢 开户行地址: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市顺江路支行本编辑部郑重声明:以上人员与我编辑部并无任何关联,该汇款账户并非我编辑部指定汇款账户,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仔细分辨,投稿请通过本编辑部唯一公开电话028-86962127联系本刊编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孤儿作品的制度设计

    王文斌
    252,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儿作品是指经过努力查找,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其著作权人的作品.我国在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十三条对孤儿作品做出了规定,但是由于条文过于简单,导致其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弱.所以,2013年 《著作权法》(修正草案)第二十五条又对其进一步规范化,这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由于还没有相配套的制度出台,其效果具有未知性.所以本文旨在分析外国对孤儿作品的主流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可能采用的立法模式,并提出其可能面临的难题,以供立法参考.

    孤儿作品立法模式启示

    民事检察建议权的价值分析——以民事案件中公共利益的保护为视角

    刘家越
    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2013年民事检察建议正式入法之后,学界对该权力的效力、 程序等问题讨论较多,以及对关于民事检察建议权和审判权、 当事人诉权的关系,但思考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找寻问题背后的法理价值问题,到底该制度会不会有违立法精神,具不具有法理价值?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民事检察建议公平正义人权

    宪法基本权利解读及体系实践路径研究

    尹文
    25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宪法赋予人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根本性权利规范,宪法权利是表示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概念.宪法基本权利体系基本包含两个方面:每个人都享有的各种构建和控制政府的权利与个人基于人之目的性对国家提出诉求的权利.如何正确认知宪法基本权利、 认真对待宪法基本权利对于宪法实践而言也就具有了尤为重要的意义.对宪法基本权利及其规范进行概述及解析,探讨了宪法基本权利主旨,并由此拓展开来,提出建构认识基本权利、 认真对待基本权利、 依托基本权利实施依法治国的法治路径.

    宪法权利人权公民权权利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刘世红
    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的今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个人隐私进行侵害的个案越来越多,因而加大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目前,从民法行政法以及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打击愈演愈烈的个人信息侵害趋势,加大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研究和实施很有必要.

    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

    论我国商事仲裁员的任职资格

    杨镓瑞
    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对于仲裁员任职资格的立法缺陷为:采用严格资格立法模式,仲裁机构信息披露不足,实行仲裁员强制名册制且赋予当事人选择仲裁员的空间极其有限.故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修改和完善:变严格资格立法模式为一般资格立法模式;加强仲裁机构的内部规定和信息披露;变仲裁员强制名册制为推荐名册制,赋予当事人决定仲裁员资格和选任仲裁员的途径.

    仲裁员任职资格信息披露强制名册制

    融资租赁中的善意取得问题研究

    邓苗苗
    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善意取得制度给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对租赁物的所有权带来了风险.这一风险在融资租赁中更容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对出租人所有权的公示制度不健全.这也使得出租人的所有权在面对善意的第三人时无法抗击,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本文提出建立租赁物登记公示制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出租人的利益,实现两种制度价值意义的平衡.

    善意取得融资租赁登记

    论降低未成年人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陈文斌李玉林
    25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法律上往往予以特殊保护.我国 《刑法》 第十七条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有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是犯罪.近年来,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屡有发生.为此,本文从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心理学研究,以及法律的现实效果等几个方面阐述应将未成年人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13周岁的必要性,以期达到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同时还引入了"前科消灭"、"社会服务令"制度等,即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正确引导失足的未成年人走上正途.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前科消灭社会服务令

    物权变动的立法例和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孙超
    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阐述物权变动的概念,以及当今大陆法系各国物权变动的三种不同的立法模式着手,通过对其产生背景以及优缺点的比较来探索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依我国目前基本国情,笔者认为,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更适合我国的社会发展.

    物权变动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佘大伟
    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国内发生的一些法律案件频繁的引起了情理与司法之间的争议,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文化背景、 道德背景和法律背景作用下,最明显的表现是司法活动越来越受到公众舆论的影响,或者说,情理因素与法理因素之间的博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超越了某些争议案件本身所代表的法律内涵.因此,如何在情理因素为向导的社会舆论下维护法律的威严,正确处理法理和情理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合一些常见的基本案情作为研究对象导出法理和情理两方面因素,通过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

    法理情理负面情绪

    浅析从刑法角度上看如何保护幼女性权利

    屠琳舒
    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关于幼女性侵犯的案件不断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女做为我国社会一个显著的弱势群体,其性权利不仅关系到家庭稳定、 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让幼女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刑法作为我国的底线法,必须要利用其强制力对幼女性权利进行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幼女性权利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