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谢华清

季刊

1001-4543

xuebao@sspu.cn

021-50216814 50216014

201209

上海金海路2360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学报坚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的风尚,主要发表本校有关专业的学术论文,报道科学研究成果(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交流教学研究及教学实践经验,传递科技信息,充分运用学报这块园地,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本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学报在稿件送审,取舍等方面严格把关,并引入了中英文计算机校对以保证编校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化界面热阻提升相变-热电耦合系统输出电量

    黄瑾赵晓君王元元吴子华...
    35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电发电器件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无机械运动部件等优点,经常应用于热源波动环境.由于相变材料相变时能够恒温吸收、释放大量的热量,被广泛应用到热电发电系统中以提高其热能利用率.在相变-热电耦合系统中,相变材料和热电模块之间的界面热阻影响了系统的热量传输,从而强烈影响了系统的发电性能.利用经典焓模型和热电耦合方程分别描述相变材料和热电发电器件中的传热和能量转换过程,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耦合方程,探讨界面热阻对耦合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界面热阻使得相变-热电系统的总输出电能达到峰值.通过给出了通过优化界面热阻提升系统性能的方便可行的方法,有利于热电发电器件在波动热源条件下更广泛的应用.

    热电发电器相变材料相变-热电耦合系统界面热阻总输出电能

    LA132黏结剂和SWCNTs协同改善硅碳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张素娜史淇森杨超燕溪溪...
    359-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基负极由于其高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硅本征的低导电率和在循环过程中的大体积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循环稳定性变差.将硅氧材料与石墨混合,添加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得到SiO/G复合电极并与传统的黏结剂体系进行对比,探究LA132 黏结剂与SWCNTs之间的协同效应.SWCNTs的引入大大提高了SiO/G复合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当SWCNTs添加比例为 0.04%时,SiO/G-5 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其可逆容量达到 616.90 mAh/g,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膨胀和循环稳定性,其性能优于传统黏结剂体系.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电化学性能极片膨胀

    MXene/P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陈虎跃汪家圆李宜陶王静荣...
    369-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二维碳化钛基MXene作为填料,高弹性、具备优良力学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聚氨酯(PU)作为基体,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具有高介电常数的MXene/PU复合材料,研究了MXene填充量对以PU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Xene填充量增大,MXene/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先上升后下降.当MXene的质量分数为 12%,频率 103 Hz时,MXene/PU介电常数达到最高值 44.8,是纯PU介电常数(6.9)的 6.49 倍,同时介电损耗仅为 0.76,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当MXene的质量分数提升至 14%时,MXene/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降低,但介电损耗大幅升高.

    MXene聚氨酯复合材料介电性能

    溶剂辅助强化水凝胶光子晶体的衍射性能

    吴慕哲陈诚
    375-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沸腾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乳液,将其通过静电力自组装得到胶体光子晶体阵列(colloidal crystal array,CCA),将CCA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机械搅拌混合,通过冷冻-解冻法得到凝胶化胶体阵列(gelated colloidal crystal array,GCCA).由于PVA机械性能较差,因此物理凝胶过程中采用辅助溶剂法,使用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作为溶剂,显著提升了GCCA的抗拉性能.考察了GCCA在不同拉伸长度下光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拉伸长度的增加,GCCA的衍射波长也随之增大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GCCA对于外界拉应力可以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产生响应.

    光子晶体水凝胶制备

    我校7名青年教师入选上海市2024年度启明星计划专项

    379页

    MnO2@Cu2O复合物制备及吸附性能

    朱柯莹陈振婷王楠张兵宇...
    380-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MnO2@Cu2O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形貌Cu2O基底及铜锰摩尔比例对酸性橙(AO7)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线状MnO2 成功负载于Cu2O表面,使得MnO2@Cu2O(球形)相较于Cu2O(球形)展现出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在初始pH值为 6 时,1%MnO2@Cu2O(球形)对AO7 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到 96.87%.相比于八面体和正方体形貌的Cu2O基MnO2@Cu2O复合材料,球形材料具有更多的{111}晶面活性位点,吸附性能更好.MnO2@Cu2O对AO7 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反应为自发地单层物理吸附,且为放热过程.实验数据还表明,较低温度时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且 25℃时该材料的最大吸附量为361.17 mg/g.

    氧化亚铜二氧化锰复合物制备酸性橙吸附

    基于PSO-Fuzzy PID算法的轴承润滑油量智能控制

    蔡小虎时大方崔立周朝阳...
    390-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润滑在高速电主轴轴承中应用广泛,需根据工况精准调节润滑量.针对传统模糊PID算法不足,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控制算法,优化比例因子,快速整定最佳参数.Matlab仿真显示,该算法在超调量、响应速度、稳态时间上表现更优.应用于油气润滑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轴承工况智能调节润滑量,延长使用寿命.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企业高速磨削电主轴,长期测试表现稳定.

    油气润滑模糊PID粒子群优化智能控制

    不匹配扰动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固定时间滑模跟踪控制

    刘永慧刘泽奇
    397-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含有不匹配扰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转速跟踪问题,提出了基于超扭曲扰动观测器的固定时间滑模跟踪控制.首先,基于超扭曲理论改进了扰动观测器,使观测器在有限时间内观测出匹配和不匹配扰动.然后,引入固定时间趋近律,使系统在固定时间内到达滑模面,且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接着,将不匹配扰动和反馈电流引入到滑模面中,使跟踪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到滑模面上,同时实现PMSM的转速跟踪和电流控制.最后,以PMSM为例,通过与积分滑模控制和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而且能够抑制不匹配扰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永磁同步电动机滑模控制不匹配扰动超扭曲理论

    基于E-CARGO的角色依赖的团队多角色分配问题研究

    毛文逸谭文安王依婷张金...
    406-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协同计算的不断进步,环境-类、Agents、角色、组和对象(environments-classes,Agents,roles,groups and objects,E-CARGO)模型作为一种基于角色协同(role-based collaboration,RBC)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对基于E-CARGO的组多角色分配(group multi-role assignment,GMRA)模型开展研究,提出了一个普适度更高的角色依赖的团队多角色分配(team multi-role assignment with role dependency,TMRARD)模型,涉及到引入角色依赖关系和团队共同目标后,如何将协作单元(Agents)有效分配给角色,以最大化群体表现与协同效应.将TMRARD形式化建模,针对角色依赖约束的复杂性,对依赖输入规模进行合理性分析,设计出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的Gurobi求解策略,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在大规模和复杂约束情形下性能显著,以期为协同计算的决策支持提供新的思路.

    协同计算角色依赖团队多角色分配混合整数线性规划Gurobi求解器

    基于非对称双芯光纤的高阶模场产生的设计与研究

    王腾曹素瑄彭越张华...
    417-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阶模场之间的无限正交性为提升光纤通信的容量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基于光纤系统的高阶模场产生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根据相位匹配原理,提出了基于非对称双芯光纤的高阶模场产生的设计.采用单模光纤与非对称双芯光纤熔接后再与少模光纤熔融连接的方式,实现了直接在双芯光纤中由基模到特定高阶模场的转换.以双芯光纤中细芯直径为 8µm为例,在S+C+L波段,基模到LP11、LP21、LP02 等高阶模场耦合效率达 95%(LP11)和90%(LP21、LP02)以上的工作带宽分别为 202、54 及 60µm.这种在全光纤结构内直接产生高阶模场的方法,具有更宽的工作带宽和更高的稳定性,适用于大容量、宽带宽光纤通信系统.

    非对称双芯光纤光纤耦合器模式耦合高阶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