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国强

月刊

1674-8115

xuebao@shsmu.edu.cn

021-63846590-776493

200025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我校基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各临床医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在医、教、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寿蛋白SIRT6在衰老和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永慧唐莉梁泰刚张健...
    1439-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SIRT6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第三家族长寿蛋白中的一员,具备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脱酰基酶活性和单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SIRT6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可通过核心调控基因组稳定性和相关基因表达,参与控制机体能量代谢和衰老在内的关键过程.鉴于其在维持细胞稳态和机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SIRT6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引起人们对其靶向调节剂开发广泛的研究兴趣.药物激动长寿蛋白的活性可能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衰老、代谢综合征、炎症和生殖健康等.该文综述了SIRT6的结构特征、酶活性、生物学功能,以及SIRT6激动剂的作用机制、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

    SIRT6去乙酰化酶活衰老代谢炎症药物发现

    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特征行为学范式研究进展

    杨阳仇剑崟
    1447-1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以情绪、自我意识以及人际关系不稳定为特点的人格障碍类型.它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非常高,针对BPD症状的干预也可以为缓解其他共病障碍提供帮助,因此BPD成为研究最多的人格障碍之一.以往BPD症状特征主要采用量表测评,其结果容易受主观性和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使用行为学范式对BPD症状的研究能够弥补该缺陷,较准确、客观地测量到相对真实的情境下BPD患者的外显和内隐模式.该文就人际关系不稳定性、情绪不稳定性、自我不稳定性和冲动性4个角度梳理了针对BPD症状特征的行为学研究范式及其进展,比较了不同行为学范式中的结果差异并提出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扩大针对BPD患者行为学研究的规模及应用场景.行为学范式结合心理、物理或药物干预方法,以及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眼动追踪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等测量方法,可以揭示BPD患者深层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增进研究者和精神卫生工作实践者对BPD的思考和理解.

    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学范式情绪人际关系自我观念冲动性

    老药新用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谭辰徐张润薛阳陈佳钰...
    1454-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给世界女性健康造成了巨大负担.现有的治疗方法成本高昂且伴有耐药的风险.老药新用作为一种效益高且省时的药物研究策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许多已经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可用于新的临床适应证.基于对药物作用机制和乳腺癌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聚焦具备抗乳腺癌潜力的药物并将其转化到临床实践中.该文综述了目前与乳腺癌治疗相关的老药新用的研究,归纳总结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探讨老药新用策略面临的挑战.

    老药新用乳腺癌化学治疗抗肿瘤

    GALNT3作为潜在肿瘤分子标志物及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高翌轩张亦弛戴鹭俨马皎...
    1460-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黏蛋白型O-糖基化是蛋白质中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与生物学功能,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黏附、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多肽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3(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 3,GALNT3)作为黏蛋白型O-糖基化的起始酶,在维持人类细胞和组织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功能失调已被发现在钙磷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此外,GALNT3被发现在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差预后相关,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进一步研究表明,GALNT3既可通过调控糖基化水平,降低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水平,也可通过激活多条代谢相关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该文就GALNT3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分析了靶向GALNT3开发抗肿瘤药物的前景与挑战.

    多肽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3黏蛋白O-糖基化肿瘤标志物血液肿瘤

    DHX37基因在性发育异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蓓贺静
    1466-1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一类临床表型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患病率为1/5 000~1/4 500.根据国际分类标准,按照染色体核型分类,DSD分为性染色体DSD、46,XY DSD和46,XX DSD,仅35%~45%的46,XY DSD患者和10%的46,XX DSD患者的病因能够明确.DSD的表型和致病机制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DEAH-box解旋酶37(DEAH-box helicase 37,DHX37)基因是2019年新发现的性发育异常候选致病基因.近年来,研究者们证实了DHX37基因的变异与46,XY DSD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DHX37基因作为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基因之一,其诊断较为困难,并且DHX37基因如何导致46,XY DSD疾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通过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DHX37基因的变异位点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扩展了有关性发育异常的遗传图谱.该文综述了DHX37基因的结构与功能,DHX37基因变异引起的临床表型和DSD的致病机制,以及DHX37基因变异在核糖体病背景下的致病机制.

    性发育异常46,XYDSDDHX37基因人类疾病

    伴膜增生病变的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1例报道

    张昕萍王自闯陈小永
    1472-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罕见,伴有膜增生病变的更为少见,目前对其治疗方案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抗GBM抗体阴性,但肾组织活检提示"肾小球膜增生病变伴IgG线样阳性"的非典型抗GBM肾炎病例.该患者以大量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排除继发因素后经肾组织活检诊断为"非典型抗GBM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及急性左心衰竭,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期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阶段,继续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膜增生性病变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