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张浩

双月刊

2096-8299

xuebaowu@126.com

021-35303805/4995

200090

上海市平凉路2103号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上海市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版)优秀学报,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电力学院主办。本刊主要发表电力、电机、热能动力、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理、数、化、力学)等的研究成果,也刊登含有电力内容的文科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约专栏主编寄语

    黄玲玲
    1页

    基于功率调整的直驱风电场次/超同步振荡后抑制策略

    瞿晟珉黄玲玲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次/超同步振荡(S/SSO)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建立了直驱风电机组与直驱风电场等值阻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直驱风电场发生场-网振荡的必要条件,并通过分析机组出力变化对系统导纳模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调整的振荡事故后振荡恢复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能在保持直驱风电场出力水平的基础上消除振荡.

    直驱风电场次/超同步振荡频率耦合阻抗模型振荡后抑制

    考虑疲劳载荷分布的海上风电机组出力优化控制

    景少伟魏书荣
    10-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风电场疲劳载荷分布不均衡、各机组维护频次不同步而导致运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疲劳载荷分布的海上风电机组出力优化控制策略.基于风机最小推力系数控制策略有效降低风电场的尾流效应,以疲劳载荷分布均衡为目标优化各机组的疲劳载荷,使各机组维护频次同步,进而降低运维成本.仿真结果表明:与风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在实现风电场疲劳载荷均衡分布的同时,使得风电场年发电量提高4.20%.

    风电机组出力优化控制疲劳载荷分布最小推力系数海上风电机组

    基于 MTF-ResNet-ViT的风电机组精细级联故障预警

    王硕贾锋周全符杨...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MTF-ResNet-ViT的风电机组(WT)精细级联故障预警方法.第1级将SCADA数据转换为马尔可夫转移场图像,利用残差网络提取故障特征,实现WT大部件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并对故障代码数据进行标签与扩充.第2级将标签后数据灰度图像化后,利用视觉变换器建立故障代码预警模型,实现精细故障代码预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标签和扩充故障代码数据,实现精细故障代码早期预警.

    风电机组数据图像化故障预警SCADA数据

    基于"FEM+单位力波响应"混合模型的IPMSM振动源快速识别方法

    刘郁冬李晓华卢越曹海东...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电机振动噪声多、物理域耦合计算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了基于"FEM+单位力波响应"混合模型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振动源快速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单位力波响应计算电机定子结构关键力波宽频带频响函数特性;然后,通过双闭环矢量控制和电磁有限元控制系统-电磁场联合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电磁力二维傅里叶分解结果,将其作为模态参与因子获得电机振动加速度频谱特性;最后,实验验证了"FEM+单位力波响应"混合模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2槽8极IPMSM,恒转矩调速时的振动主要是在4阶和8阶固有频率处,是由4阶力波的14f和8阶力波的f-3f(其中,f为电机的基频,fe为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分量引起.

    永磁同步电机径向电磁力单位力波响应电磁振动响应叠加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邹良川李晓华
    34-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电机模态固有频率的精确计算及准确分析是电机低噪声驱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属于小型电机,机壳和端盖等装置对振动噪声的影响不容忽略,因此对不同电机结构部件以及耦合系统固有频率进行计算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一台12槽8极PMSM,利用有限元软件,考虑了铁心材料的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浸漆、机壳和端盖连接方式等影响,精确建立了定子铁心结构的计算模型,并用锤击法模态实验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精确性.

    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法机壳和端盖整机模态锤击法模态实验

    基于改进SSD算法的两相把手式开关识别

    刘冉于会群王国兵
    39-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协助操作人员准确判断设备开关状态,越来越多的配电站房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设备状态监测.在智能巡检机器人参与采集图像数据的硬件基础上,提出了 一种改进单激发多框探测器(SSD)图像识别算法,实现了对两相把手式开关的识别.改进SSD算法通过将基于卷积块的注意机制(CBAM)嵌入到SSD算法中,从通道和空间维度中选择有效的特征,抑制不相关的特征,提高模型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SSD算法对开关状态目标检测的平均精度(AP)在98.66%以上,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9.10%.相较于传统的SSD算法,改进的SSD算法能更好地识别开关状态,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

    SSD算法注意力机制开关识别

    异质栅介质双栅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CAD仿真研究

    谭淏升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异质栅介质结构,加入高k介质Pocket区,对双栅隧穿场效应晶体管进行了改进.通过搭建不同模型,分析了栅介质的长度、介电常数以及Pocket区厚度等参数对器件开态电流Ion、双极性特性、亚阈值摆幅等的影响.TACD仿真结果表明,Ion随介电常数的增大可提升至5.17×10-5 A/µm,且双极性电流也有极大的增幅,亚阈值摆幅因开态电流的改善降低至28.3 mV/dec,而异质栅介质的不同长度对器件性能并无明显影响;在双极性上,Pocket区厚度的增加使得栅漏隧穿宽度增大,双极性电流减小至1.0×10-17 A/μm,抑制了双极性导通,同时对器件其他特性未产生明显影响.

    异质栅介质高k介质Pocket区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CAD仿真

    基于需求响应的电力负荷预测与建模研究

    宋振培张少迪周品品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负荷不确定性问题是需求响应不确定性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准确、有效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社会正常生产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HI-Informer模型进行电力负荷预测.该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将历史惯性(HI)模型和Informer模型融合.实验结果显示,HI-Informer模型在电力负荷预测中表现出色,其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值高度吻合,成功捕捉了电力负荷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相比之下,其他模型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了明显的误差,未能有效捕捉相同特征.

    需求响应电力负荷长短期记忆历史惯性

    考虑主网和孤岛的两阶段配电网供电恢复

    杨学信李谅傅坚韩熠...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再生分布式电源(DG)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如何充分利用DG与主网联合对非故障失电区域恢复供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孤岛与主网联合恢复供电的配合性以及风光荷的波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综合考虑了风光荷的波动性问题,建立了广度与深度优先搜索相结合的动态孤岛划分策略;然后,为实现孤岛与主网联合恢复供电的最优性,建立了具有配合性的两阶段规划模型,一阶段以主网通过重构恢复重要负荷最大化为目标,二阶段以主网和DG孤岛联合恢复重要负荷最大化为目标,两者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实现联合恢复供电的整体寻优;最后,利用改进IEEE 33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孤岛划分供电恢复两阶段规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