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青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青年
山东青年

月刊

1004-0927

sdqnbjb@163.com;sdqnjiaoyu@163.com(教育研究)

0531-88110196;0531-82171578(教育研究)

250013

济南市山大路11号

山东青年/Journal Shandong You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代购中的消费者权益保障研究

    刘楠王超万家乐汪楠...
    318-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网络代购中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着手,结合2019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试图厘清网络代购中的诸多法律关系,分析在网络代购环节中出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并探索这一现象反映出的法律漏洞及其解决机制。

    电子商务法网络代购消费者权益救济途径

    基层文化执法人员流失严重令人担忧

    李福存
    320,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4年8月,国家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实行综合执法。2009年9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在副省级及副省级以下城市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文化市场监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2016年4月,中央"两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

    基层文化执法人员人员流失

    自始履行不能的法律规制

    薛凯磊
    32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说认为自始客观不能的合同无效,然而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的发生受偶发性因素的影响,以此作为认定合同效力的依据不具有合理性。自始不能不影响合同的效力,而仅发生排除债权人给付请求权效果。原给付义务的存在是债务人承担履行利益损害赔偿的基础,然而在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时应当首先考量债务人是否存在故意或对合同的履行作出强烈的担保,其次再判断债权人的主观状态,以合理界定双方的责任,达到相对公平的效果。

    自始不能客观不能合同效力损害赔偿合理信赖

    如何防范和化解"保底分红"条款的风险

    梁敏
    324页

    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评析与前瞻

    杨克良
    325,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调整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法治来讲,科学、有效的立法是先决因素,属于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重要事权项目。理清对红色文化遗产实施地方立法保护的理论基础,红色文化地方立法保护在核心价值观入宪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具体承载与有机融合的规范设计,是进一步改善地方法的理论助益。其中,《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和《吴忠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但也存在缺少公众参与、政府保障不足等一定缺陷。需明确,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在本质上是国家文化主权的自我宣示和制度体现,在功能上是国家文化治理政策的制度源泉。为此,需进一步完善对主体单位的规定,其具有展示、展现红色文化中的精神成分的义务和职责,充分体现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空间的人民属性,重视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促进法》相关规定之间的衔接。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精准化、精细化、协同化的规范设计上,凸显其特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核心价值观红色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治理

    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价值及策略探析

    刘云龙
    326-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检监察机关是反腐工作的专职机关,作为反腐工作的主体其监督权力相对较高,这容易引发反腐监督主体自身的监督漏洞,对此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内部监督,以解决"灯下黑"的问题。我们着重探讨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价值,结合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度及其实践问题及成因,提出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以期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内部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纪检监察内部监督问题优化

    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徐姗
    328,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学生人数约达三千八百万。高校学生的扩招提升了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但也使得高校管理压力陡增,学生伤害事故频发。高校在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校园安全问题尤其是高校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由此,非常有必要对高校学生的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与探讨。本文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事故处理现状、法律责任及规避措施四个角度出发展开论述。

    伤害事故法律责任法律责任规避

    居住权制度的作用及缺陷

    陆文彬
    329-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设置居住权制度的目的是达到房屋的"物尽其用",让房屋最大的发挥居住功能和财产功能,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政策相符,明确居住权无偿设立。居住权制度的确立可以解决多方面的居住权益问题,同时作为新增的制度也存在诸多缺陷值得立法者的关注及完善。

    居住权作用缺陷

    法律移植视角下恶意补足年龄制度立法研究

    谢豫梁
    331-33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整体上未成年人犯罪率处于下降状态,但是14岁以下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频发,由于法律法规尚待完善,部分未成年人没有得到相应的惩处,这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与与关注。在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的今天,法律应该与时俱进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发挥刑法的保护机能,维护社会稳定性,本文即从法律移植的视角下,就借鉴英美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进行探讨。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移植恶意补足年龄刑事责任年龄

    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闵婉
    33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社会形势下,由于公民的身份、行程轨迹等个人信息在政府精准防控疫情的举措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之相应,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不当使用以及非法泄露的风险也必然大大增加。为应对疫情防控形势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特殊困境,政府、相关企业和行业以及广大公众都应当从自身出发,不断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提高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疫情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