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孙晋良

双月刊

1007-2861

xuebao@mail.shu.edu.cn

021-66135508

200444

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本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本刊1995年创办,由原《上海科技大学学报》(1978~1994年)和原《上海工业大学学报》(1979~1994年)合并而成。本刊为双月刊,标准刊号:ISSN 1007-2861,CN 31-1718/N。主编:鲍家善(1995~2003年)、周邦新(2004~),执行编辑:刘志强。由《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编辑,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大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以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国家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规,提倡学术争鸣。本刊主要刊登本校师生(包括海内外校友)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适量刊登校外作者的优秀科技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863高科技计划等项目产出的科技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通信与信息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冶金与材料、建筑科学、生命科学、数理化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1995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评选为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学报还被以下10余种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我国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等。本刊1996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1999年获得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一次性征订。欲订购者,可通过天津联合征订部、中国版本图书店(北京)、人天书店(北京)征订,也可直接向上海大学期刊社直接征订。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邮编:200444;电话:021-66135508;E-mail: xuebao@mail.shu.edu.cn或sujournal@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薄膜晶体管的冠状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涂建新郝魁孙乐李爱军...
    989-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s,TFTs)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电子学领域,用来检测代谢物、核酸、蛋白质、细胞活动和电生理信号.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基于TFTs的COVID-19生物传感器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和高应用潜力.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GFETs)、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和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s,OECTs)等薄膜晶体管在病毒、RNA、抗原、抗体的检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总结了基于薄膜晶体管的新冠病毒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讨论了基于不同沟道材料晶体管的传感策略.最后,对未来薄膜晶体管应用于病毒检测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薄膜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冠状病毒检测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研究进展

    徐庆蒙黄晓罗宏杰朱金萌...
    1006-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质法.物理法是通过改变气液界面张力,从而减弱因木材内液体蒸发产生内应力所导致的木材变形,具有定型作用,而无加固作用.化学法是通过加固材料的介入对饱水木材同时起到脱水和加固作用,加固的原理包括填充、键合细胞壁,但是由于加固材料的渗透难以控制,而且随时间变化加固材料的降解及其与木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木质文物的进一步损坏.由于生物质材料与木材组分相容性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质材料被用来加固保护饱水木材,但是生物质材料的分子量、粒径、溶液黏度等因素,以及木质文物与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生物质材料在饱水木质文物中的渗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研究大多针对新型加固材料的研发,鲜有对携带加固材料所需介质对木材影响的研究,未来应更多研究介质对文物保护效果的影响,且更多利用材料化学领域表征方法来评估文物保护效果.

    饱水木质文物定型加固保护材料

    云冈石窟风化砂岩内部水气扩散和凝结规律

    黄继忠张红芳程远郑伊...
    1018-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冈石窟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基于修正的露点温度计算公式和实测的温湿度及电阻变化数据,构建了不同风化程度砂岩内部水气扩散和凝结过程的定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风化砂岩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和渗透率,更有利于水气扩散和凝结;在水气扩散阶段,风化程度越高,水气向内部扩散速度越快,内部相对湿度越大;在水气凝结阶段,风化程度越高,内部凝结水形成位置越深,凝结时间越短;水气在砂岩内部的凝结深度与其暴露在高湿环境中的时长呈正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风化砂岩内部的水气扩散和凝结规律,为凝结水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风化砂岩石质文物水气扩散水气凝结露点温度

    石窟文物盐害抑制的盐分输运结晶机理和环境控制策略

    吴鸿陈明宋亦诚
    1031-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文物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但是,在蒸发作用下,岩体内部含盐溶液的盐结晶导致石窟壁画等文物受到严重的病害.研究了石窟环境内盐溶液的输运和结晶机制,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盐分浓度空间分布的演化规律,明晰石窟内盐溶液输运与结晶的竞争耦合关系.同时,引入环境因素,分析了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环境参数对盐溶液结晶的影响,讨论了盐分结晶的临界环境因素条件,为相关文物保护提供理论和操作依据.

    石窟文物保护盐结晶输运环境

    锂离子在共价有机骨架/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的吸附与传输特性

    徐毅孙怡雯孙怿方浩言...
    1040-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对共价有机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石墨烯(graphene,G)复合材料(COF@G)中锂离子(Li+)的吸附与传输特性开展了研究,明确了Li+的吸附位点与吸附顺序,得到了相应的吸附能,观察到了 COF@G的表观形貌变化,并获得了其中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COF-G、Li+-G间距.当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COF@G的体积变化率低于25%,平均电压保持在3.20 V以上.在同等条件下,Li+在G外表面的电导率最大.模拟结果可为此类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共价有机骨架石墨烯锂离子吸附与传输分子模拟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H型钢梁外套筒式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和参数分析

    李晨帆杨锋
    1053-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钢管混凝土(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CFST)叠合柱-H型钢梁外套筒式连接节点的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模型.考虑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下的损伤以及钢材的包辛格效应,参照已有的试验数据研究了节点抗震性能及破坏机制,并对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延性系数介于3.17~4.19之间,等效黏滞阻力系数介于0.211~0.326之间;外套筒厚度会显著影响节点破坏形式,随着套筒厚度的增加节点域变形改善,破坏截面由节点外移至梁端截面;减小套筒宽厚比和增加套筒高度可以改善节点滞回性能,提高节点刚度;增加肋板厚度和高度与节点承载力和刚度呈正相关.为了保证外套筒式节点达到刚性节点要求,建议套筒宽厚比不大于25,套筒高度不小于套筒宽度的150%,加强肋板厚度不小于梁翼缘厚度,加强肋板高度不小于梁翼缘宽度的50%.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外套筒式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参数分析

    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期权对冲方法:以SSE 50 ETF期权为例

    王伟冠丁静刘鑫
    1067-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非参数期权对冲这种风险管理方法在我国市场上的表现.投资者期望在日间交易过程中最小化单期的均方对冲误差,提出了使用包括前馈人工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在内的非参数对冲方法,构造了从期权可观测变量到对冲策略的模型.2017-2023年的上证(Shanghai stock exchange,SSE)50 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期权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非参数模型相较于基准参数模型可以降低超过10%的对冲误差,其原因在于非参数模型能够捕捉到SSE 50 ETF期权中表现出的杠杆效应.

    期权对冲机器学习线性回归杠杆效应

    带有股权稀释和违约风险的可转换债券定价及实证分析

    罗纯马萱航徐晨曦夏琪祺...
    1080-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标的股票和公司资产的价格过程满足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同时考虑股权稀释效应和公司违约风险,采用测度变换和风险中性定价理论得到了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公式.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表明了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以及股权稀释效应的引入可以防止可转债价值被高估,同时发现了不同初始经济状态下的可转换债券价值存在明显差异.

    可转换债券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股权稀释效应违约风险

    金融发展与研发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唐美娟于丽英
    1096-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发展与研发要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本工作基于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探讨二者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首先,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表征金融发展水平,用R&D人员流动量和R&D资本流动量测度研发要素,分别对表征指标进行测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水平和研发要素流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业市场化水平、R&D人员流动量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相对于金融发展水平,研发要素流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研发要素流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R&D资本流动量与金融业市场化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研发要素流动经济发展

    考虑消费者退货的企业制造/再制造策略

    赵连霞习洁刘佳缪晓越...
    1109-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产品退货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绿色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产品的制造/再制造策略和营销策略.制造商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新产品批发给零售商,再制造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零售商销售新产品并将退货产品返回给制造商.通过对博弈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退货处理成本和退货率增加会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当单位退货处理成本较低时,制造商会选择再制造部分废旧产品,反之,则选择再制造全部废旧产品.进一步研究引入销售努力后的拓展模型,数值试验表明,引入销售努力会提升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并且退货率越高,制造商愿意承担更多的销售努力成本.

    闭环供应链再制造退货率定价策略Stackelberg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