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国土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国土资源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学会
上海国土资源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学会

严学新

季刊

2095-1329

shdz@vip.sina.com

021-56065970 56616343

200072

上海市灵石路930号地质大夏六楼610室

上海国土资源/Journal SHANGHAI LAND&RESOURCESCHSSCD
查看更多>>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本刊创刊于1980年,2011年1月起更名。以国土资源科研及规划管理为主要报导内容,固定开设“专家访谈”栏目。期刊将围绕国土资源诸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反映相关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成果,促进科技交流与成果展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上海国土资源》为科技学术性季刊,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1329、CN31-2062/P,铜版纸全彩印刷,每季度末出版,期刊正文96页左右,刊文20余篇。每期定价25元,挂号邮资5元,全年四期共120元。投稿邮箱:shdz@vip.sina.com。 欢迎投稿,欢迎引用,欢迎订阅。欢迎对本刊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徐州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张诗婷欧向军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速度,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用地增加,为更好地控制城市的空间扩展,研究城市空间扩展和驱动力尤为重要.本文以徐州市建成区1981年、1991年、2001 年、2011 年和 2021 年 5 个年份时相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获取徐州市的城市扩展信息,从数量、形态、重心、方向4个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并运用回归模型探究徐州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81-2021年共40年间城市整体扩张强度为26%,年均扩展面积为36.03 km2,其中2001-2011年是城市扩展强度最剧烈的一段时间;(2)城市空间扩展分形维数和紧凑度总体趋于稳定,使得城市空间更加规则,紧凑度得到提高;(3)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以东、东南、南方向进行发展,城市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4)城市空间扩展幅度明显增加的方位是在东部、南部、东南部,城市空间整体呈现条带状扩展延伸;(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基础设施和政策规划因素对徐州市城市空间扩展影响较为显著,而经济因素也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城市空间扩展遥感影像驱动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遵义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化分析

    肖杨张瑞中李承家李洪广...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对区域当前规划和未来展望具有指导和警示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从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模型,定量分析遵义市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 年,遵义市土地利用变化呈"三减三增"趋势,土地利用冲突呈"逐年降低"趋势,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状态有转向基本可控和稳定可控状态的趋势;(2)遵义市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呈"北低南高"分布,土地利用冲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周围以及乡镇集聚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人类活动强度较低区域.(3)遵义市土地利用冲突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和集聚态势,不同时期呈"北低南高"分布格局,空间冷热点分布呈"北冷点南热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遵义市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关系及优化区域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了科学参考.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冲突模型

    近20年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时空分异及驱动力分析

    杨博文刘凤莲陈洪敏吉冠秋...
    72-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是育种成粮的基础条件,研究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因素,对于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南省 2000-2020 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模型、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和驱动因子探测.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间河南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到 3 007.10 km2,占现状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 2.90%,尤以 2015-2020 年最多;其中信阳市的耕地非粮化面积最多,达到 754.14 km2,占耕地非粮化总面积的25.08%.(2)2000-2020年间耕地非粮化热点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耕地非粮化重心主要分布在平顶山市,重心整体向南迁移.(3)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受农业、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农业因素对研究区的耕地非粮化影响力较大,任一影响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表现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果.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

    土地资源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耕地非粮化时空分异驱动因素

    浙江省海岸带生态压力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关联分析

    周艺乔观民贺娴静钱玥...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是生态风险区域,以湾区为单元,厘清生态压力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关联,进行理性干预,对于推动区域有效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以浙江省海岸带为例,在生态压力指数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评估基础上,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二者的时空关联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测度路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浙江省海岸带地区生态压力指数波动增长,生态压力呈现北高南低,形成杭州地区、宁波地区、温台沿海三点带面的空间格局;(2)200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程度加深,呈现海岸带中南部高、东北部低的分布格局;(3)浙江省海岸带地区生态压力与景观生态风险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台州湾、乐清湾、温州湾地区低—高集聚,耦合协调状况不佳,景观生态风险滞后于生态压力;杭州湾地区高—高集聚,耦合协调度较好,生态压力与景观生态风险发展趋于同步;(4)浙江省海岸带生态压力对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湾区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实现海岸带的有效治理.

    土地利用海岸带景观生态压力生态风险三维生态足迹

    基于InVEST和PLUS模型的江西省土地利用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

    刘翰芳刘牧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驱动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于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为例,基于InVEST-PLUS模型,探究1990-2020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时空演变,测算2030年多情景碳储量.(1)江西省 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 2020 年的碳储量分别为12.7594、12.7600、12.6912、12.5800 亿吨,总体呈现减少态势.林地的减少是造成碳储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地上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碳储量最多,占总碳储量的88.82%.(2)至2030年,较 2020 年,在自然发展与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减少 380、1330 万吨,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则增加 125 万吨,表明采取生态保护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能有效控制碳储量的减少.(3)碳储量明显较高的地区位于生态用地连片的赣南山区,而碳储量明显较低的地区位于碳密度值较低以及建设用地呈斑块状分布的赣北区域.研究结果将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合理生态决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碳储量InVEST模型PLUS模型变化分析

    新疆北部城市碳排放时空分异与碳平衡分区

    冶建明翟梦瑶陈志新李禹慷...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与碳平衡分区,对实现碳减排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以新疆北部46 个县市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与能源数据,通过碳排放系数法计算 2000-2020 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碳排放量时空演变情况,对各县市进行碳平衡分区.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呈总体上升趋势,2016-2020 年呈现指数型上升的趋势,碳吸收量缓慢下降,碳排放强度先下降后上升,碳排放量远大于碳吸收量.(2)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设用地,天山北坡城市为主要碳排放城市,碳吸收主要来源于草地与林地,伊犁河谷地区、阿尔泰山南部等地城市为主要碳吸收城市.(3)碳排放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克拉玛依市附近,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伊犁州与阿勒泰地区.(4)依据经济承载力系数、生态承载力系数以及碳排放量划分为碳汇功能区、碳汇优化区、低碳经济区、碳源优化区和高碳控制区五个碳平衡分区.

    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碳平衡分区新疆北部

    江西省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

    赖奇汤江龙
    102-10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江西省市域视角,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和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绿色低碳减排建议.结果显示:江西省各地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持续上升并向更高阶形态转变,北部地区逐渐演变为双核聚集式空间格局;研究区净碳排放量逐年上升,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呈现南北高中低分异特征;建设用地扩张侵占大量农用地、生态用地,削弱土地固碳功能;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子驱动力在不同时期差异性较大,但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地均全社会用电量始终是关键驱动力,各阶段存在其余主导因子;优化土地利用形式,开荒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对碳减排工作有重要意义;科学布局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有助于推进江西省绿色低碳发展.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碳排放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影响效应

    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分析评价

    周凌
    108-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市 9 个涉农郊区的未利用地作为评价对象,依托国家统一部署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指标体系,收集相关规划、测绘、土地、生态数据,针对体系内不同指标开展宜耕性分析,形成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综合评价成果,并采用不同地理分析手段对全市后备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仅占调查面积的32%,且土地集中连片度较低,呈不均匀碎片式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浦东、崇明、奉贤、青浦等少数几个郊区.针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建设用地复垦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全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对策建议.

    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宜耕性分析分类评价

    基于中观土地资源资产核算方法的理论实践——以西安市国有建设用地为例

    吉晓妮田军胡义张少妮...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建设用地资产核算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方法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依据行政辖区内不同空间区位上土地的质量、功能、价值等差异划分均质区域,以各均质区域为基本核算单元,评估核定基本核算单元内分用途的土地价值水平,与相应土地的实物量结合,核算土地资产总量.该方法采用基准地价调整完善后形成覆盖全域全地类的价格体系,能够满足现阶段区县土地资产管理核算需求.通过核算,发现部分底图数据与专题数据不一致、权益价值体现不足、与管理实践结合不强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土地经济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价格体系均质区域

    地质科研与地学科普双翼齐飞,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上海独占三席

    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