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
湿地科学

陈宜瑜

季刊

1672-5948

wetlands@neigae.ac.cn

0431-85542212

130012

长春市蔚山路3195号

湿地科学/Journal Wetland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湿地科学》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湿地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国内外有关研究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发生发展规律,湿地演化过程,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开发、湿地工程建设,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我刊的办刊宗旨是将《湿地科学》办成同国际接轨的湿地学科的学术类精品期刊,发表有关研究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发生发展规律,湿地演化过程,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工程建设,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成果。我刊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理、水利、生物、环境、湿地研究、教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及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各级政府从事湿地管理人员,湿地保护区的科研管理人员;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会员,国际泥炭学会会员、国际沼泽保护学会会员等。我刊已经办理邮政发行业务,广大读者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我们的邮发代号为12-364。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省33座国家湿地公园的外来植物现状研究

    高芳磊张冬杰梁江涛张鹏远...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黄河流经的山东省9个地级市的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外来植物现状,2022年6月至9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并且收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 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外来植物物种的种类、原产地和入侵程度等。研究结果表明,在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共记录57科136属196种外来物种,占植物总物种数量的12。90%,其中有76种已经成为入侵物种;在196种外来物种中,有81种的原产地为北美洲,有55种的原产地为亚洲其他国家;人工引种到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外来物种为150种,其中有43种未发生归化、逃逸和入侵现象;一年生植物(72种)和多年生植物(95种)占外来植物物种的绝大多数;山东泗河源国家湿地公园(44种)、山东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37种)、山东济西国家湿地公园(34种)、山东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33种)、山东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33种)和山东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30种)中的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位居前6位;外来严重入侵物种牵牛(Ipomoea nil)、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绿穗苋(Amaranthus hybridus)和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在9个地级市的国家湿地公园中都有分布,外来恶性入侵物种圆叶牵牛(Ipomoeapurpure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和外来严重入侵物种牵牛、皱果苋、绿穗苋、凹头苋、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香丝草(Erigeron bonariensis)、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毛曼陀罗(Datura innoxia)的出现频率都大于50%。山东省的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对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控,以避免其破坏自然环境和危害人类。

    外来植物入侵国家湿地公园山东省

    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与群丛特征

    王丹丹王艳梅王丹谢智翔...
    10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在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中,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以了解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群丛特征。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该湿地公园的岛内河渠、岛内库塘、洪泛江滩、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林地、草地和撂荒地中的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中,记录了 105科296属437种维管植物,其中有56种外来物种和8种受保护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的物种数量都≥20种,单种属占总属数的近四分之三;在437种维管植物中,有335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量的76。66%),有95种典型木本植物(占21。74%),还有5种木质藤本(占1。14%)和2种竹类植物(占0。46%);有水生植物48种(占10。98%),有湿生植物138种(占31。58%),有中生植物251种(占57。44%);在科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45科)占优势,有37科为热带分布科,有22科为温带分布科;在属的区系组成中,温带分布属(126属)占优势,热带分布属(110属)次之,有58属为世界广布属,中国特有属仅为银杏属(Ginkgo)和水杉属(Metasequoia);春季,有18种主要植物群丛,其中,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薹草(Carex sp。)群丛的物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而风花菜(Rorippa globosa)+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群丛和野老鹳草+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群丛的多样性指数值较大;夏季,有23种主要植物群丛,其中,稗草(Echinochloa sp。)+芦苇+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丛的物种数量最多,其和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林、狗尾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群丛的多样性指数值都较大。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物种丰富,但是外来物种所占比例偏大,而水生植物的物种数量较少,植物群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维管植物植物群丛湿地公园新济洲

    水位变化下菜子湖湿地多目标生态修复方案研究

    郝好鑫李红清陈雪宝耿飞...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文过程塑造了湖泊湿地的主要生态结构和功能,筑坝拦蓄、跨流域调水和航运等人类活动对湖泊的水文节律产生了明显影响,开展水位变化下湖泊的多目标修复,能够使湖泊受到的破坏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综述水位变化生态影响和湿地修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位变化下的湖泊湿地多目标生态修复框架;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制定了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后菜子湖湿地的多目标生态修复方案;该方案能满足包括鱼类多样性保护、沉水植物恢复、泥滩和草本沼泽面积维持和水鸟多样性保护等多目标的湿地修复需求,在提高菜子湖湿地生态完整性、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可行性。

    湖泊湿地水位生态修复多目标框架菜子湖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的牡丹江及其支流健康状况评价

    金洪宇李雷张泽鹏马波...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年5月和10月,对牡丹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开展了调查,以鱼类作为指示物种,筛选出中下层鱼类物种数量所占比例(指标M10)、植食性鱼类种群数量所占比例(指标M13)和敏感性鱼类物种数量所占比例(指标M20)作为鱼类完整性指标,构建了鱼类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评价了牡丹江及其支流的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牡丹江及其支流中,分布着7目13科37属49种鱼类,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鲇(Silurus asotus)等15种物种为优势物种;牡丹江干流上游的少数江段(兰岗镇江段)、宁江市以南的绝大多数干流江段(土城子乡江段、大孤山江段、老孤砬子江段和林江村江段)处于健康状态;上游的多数江段(依兰镇江段、三道通镇江段)和牡丹江支流蛤蟆河处于亚健康状态;牡丹江干流中游的江段(三道河子镇江段、二道河子镇江段、铁岭镇江段)和牡丹江支流海浪河的健康状况一般;牡丹江支流铁岭河、双河和北安河的健康状况差。建议严格控制污染牡丹江及其支流水体的污染源,加大对生活污水和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使牡丹江及其支流的水环境恢复健康;禁止开发和利用鱼类产卵场所在江段的水资源;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开发模式,避免旅游业污染和破坏牡丹江及其支流的水环境。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牡丹江

    四个时期长江经济带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对景观格局响应研究

    范育蕾夏哲一魏雪刘黎明...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不仅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组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而且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有显著影响,因此,揭示景观格局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意义重大。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应用In VEST模型,研究4个时期长江经济带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境质量服务、碳储存服务和水体净化服务及其变化,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经济带的湿地总面积在减小,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湿地的生境质量服务水平略有提升,碳储存服务和水体净化服务水平下降。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格局长江经济带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湖泊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的作用研究

    李瑶张振明张明祥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湿地是理想的康养地点,将湿地资源与健康养生行业有机融合,有助于推动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北京市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分布着溪流、湖泊等湿地,这些湿地可以作为人们的康养地点。2021年4月至5月期间,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人工湖泊区作为研究地点,在5个微风晴天的实验日的9时30分至11时,让被试者以4~5 km/h的速度沿着湖边行走一圈,利用便携式数字血压计,获得被试者步行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数据;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评估环境的舒适程度;利用POMS量表,评价步行前、后被试者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与自我有关的情绪等心理状态;分析被试者步行前、后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湖泊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都令人感觉很舒适,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消极情绪得到缓解,人们的积极情绪被激发,使人们的血压和心率趋于平复和稳定,而且人体所处环境越舒适,其心理、生理状态越平稳,因此,湖泊环境适合人们进行康养活动。

    湖泊环境生理心理康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湿地科学》征稿简则

    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