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化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化技术
石化技术

杨清雨

季刊

1006-0235

pcit.yssh@sinopec.com

010-69345106

102500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岗南路1号发展研究中心《石化技术》编辑部

石化技术/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并重,为石化行业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王恩博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刻画难度大,如何寻找剩余油甜点区成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以H区块为例,在分析不同韵律性储层水淹特征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生产井间、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以及正韵律和渗透率极差小的反韵律厚油层顶部,并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包括实施加密井、老井侧钻及厚层顶部部署水平井等,现场部署实施各类井23口,日注水量增加440方,日产油量最高增加170t,采油速度提高0.28%,阶段累增油5.7万t,预计可提高水驱采收率5%,实现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动用.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挖潜对策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孔锦炜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井身结构,可用于完井作业和水平井、大斜度井,实现井下导向和定向功能.旋转导向系统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核心,其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钻井工程的成败.介绍了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基于不同类型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进展,并指出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控制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我国旋转导向技术发展方向:完善现有的推靠式和指向式系统,开展混合式旋转导向系统地面监控,构建双向通讯、随钻测量子系统等.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开江-梁平海槽两侧飞仙关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分析

    徐永烨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围绕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礁、滩气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单个区块,没有对整个海槽两侧礁、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因而在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等诸多方面都没能形成规律性认识.围绕研究区内飞仙关组的沉积相、沉积模式展开研究为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支撑.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沉积模式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孔隙微观形态研究

    易勤凡张廷山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的关键层.为了解其微观孔隙,使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提取高分辨率电镜图像的孔隙,获取不同孔隙的孔径、圆度、伸长率等参数.结果显示:大安寨段黑色页岩中有2类7种常见孔隙,主要是黏土孔隙、石英/方解石晶内孔隙、粒缘孔隙和有机孔;不同孔隙类型形态差异大,有机质孔隙小且凸性值趋近1,黏土晶间孔隙、粒缘孔隙圆度凸性值小、伸长率大,方解石晶内孔隙大且圆度凸性较大.孔隙大小和形状受组分和压实作用控制:无机孔隙普遍大于有机孔,无机孔中脆性矿物孔径最大,呈多边形,而塑性矿物孔径小,呈伸长率大的片状.

    四川盆地大安寨段页岩油孔隙形态影响因素

    超短基线(USBL)在OBN定位中的应用

    张安宝韦立光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OBN由于其独立采集的特点,正成为在深水OBS海洋地震采集的主流方法.,OBN点位定位精度是决定地震资料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新型声学定位系统超短基线(USBL)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在OBN作业中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OBN超短基线信标二次定位

    二次开发油藏中井眼导向和防碰方案分析

    高永明何理鹏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底水油藏在二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包括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构造倾角和当前流体分布特征的不确定性,而且两期开发井眼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防碰风险.该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定量刻画厚储层的细节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GeoSphere超深随钻油藏描绘技术的综合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在南海东部的实例分析表明:(1)沿着水平井轨迹,GeoSphere可同时识别垂向上多达4个有效边界和5套地层的特征,而且确认当前实际的油水界面仍为倾斜状态,有效的剩余油柱高于12m;(2)基于该综合方案的定量地质导向结果,不仅保证了二次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安全,而且使得实际产能比设计高约30%.综合分析认为,基于GeoSphere超深随钻油藏描绘技术的综合优化方案可为单井的随钻追层和井眼防碰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底水油藏二次开发地质导向井眼防碰GeoSphere超深随钻油藏描绘技术电阻率反演油水界面

    定边油田油房庄区延93地质特征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杜芳东乔伟赵春利姬荣...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边油田油房庄区主要含油层位延93、长4+52,该区北部延93油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投入开发,南部则在2010年以后开始开发,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是零星动用,并未规模开发.目前,该区面积大,井数少,地质认识不清,且存在生产井产能低、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和油藏动用程度较低等开发难题,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因此,在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前,需开展该区延93油层组地质特征研究,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油房庄区延93油藏有利区预测

    江汉盆地中深层构造演化对地热的影响

    祝林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热属于一种新能源矿产资源,江汉盆地是一个地拉张性断陷盆地,构造演化对盆地内的地热资源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对比已有的地热勘察资料,认为盆山结合带、盆内地垒(潜山凸起)大深断裂特征、岩浆穿刺、对冲构造样式组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构造运动与地热资源的形成密切相关.

    构造样式地热储层地热资源

    渭河盆地结构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陈琦文军高小云赵宇...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渭河盆地是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内新生界沉积巨厚.近年来,随着对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盆地新近系地热水中伴生的水溶天然气开始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区域构造的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露头、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响应,对盆地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格局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有限的资料,对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以期能对当前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有所裨益.

    渭河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综述

    罗瑞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陶-志留过渡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恢复一直是国际上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国内扬子地区的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归纳总结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法,通过扬子内部多个区域、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对比研究,明确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气候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水体较深而盐度较低,为还原性环境.晚期转为干旱气候,水体较浅而盐度较高,为次氧-氧化条件.

    早志留世扬子地区古环境古气候